王梅康,王向党,程 莉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为临床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近年来已引起广泛关注[1,2]。笔者于2009-06至2010-06 采用生物反馈疗法结合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32例,并与单纯西酞普兰治疗比较。
1.1 对象 64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男37例,女27例,年龄45~72岁,平均(56.4 ±7.2)岁,其中脑梗死43例,脑出血21例,均经头颅CT 或MRI 检查确诊。随机分为单纯西酞普兰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4~70岁,平均(63.2 ±10.3)岁;发病时间14~39 d,平均(19.3 ±7.1)d;脑梗死26例,脑出血6例。生物反馈结合药物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3~70岁,平均(63.2 ±10.6)岁;发病时间14~33 d,平均(17.3 ±5.1)d;脑梗死25例,脑出血7例。两组性别、年龄、入组时间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平均分<17 分,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参照文献[4]。
1.2 方法
1.2.1 单纯西酞普兰治疗组 除给予神经内科治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及基本康复训练外,给予西酞普兰片(丹麦灵北药厂)10 mg,口服,1次/d,3周为一疗程。
1.2.2 生物反馈结合药物组 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同前,西酞普兰片剂口服同前。由2名责任心理咨询师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持续时间约45 min,疗程3周。具体方法:让患者在安静的诊疗室里,躺在生物反馈仪旁,接上仪器的电极。首先进行肌感练习,以达到消除紧张的目的。患者一边注意听仪器发出的声调变化,一边注意训练部位的肌肉系统,逐步建立起肌感。为了逐步扩大放松的成果,可将仪器灵敏度减低,使患者适应性提高,即所谓的塑造技术[6],此技术能有效提高放松水平。最终达到在没有反馈仪的帮助下,患者也能运用放松技术来得心应手地处理所遇到的各种事件。
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及停止治疗后3周,对两组进行HAMD 抑郁评分测试。停止治疗后3周测试结果由门诊复诊或随访得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 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周后HAMD 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生物反馈结合药物组HAMD 评分低于单纯西酞普兰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止治疗后3周,生物反馈结合药物组HAMD评分与治疗3周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单纯西酞普兰治疗组HAMD 评分则明显回升(P<0.05)。见表1。
表1 生物反馈结合西酞普兰及单纯西酞普兰组治疗卒中后抑郁HAMD 评分 (n=32,)
表1 生物反馈结合西酞普兰及单纯西酞普兰组治疗卒中后抑郁HAMD 评分 (n=32,)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②P<0.01;与单纯西酞普兰治疗组比较,③P<0.05;与治疗3周后比较,④P<0.05
卒中后抑郁患者既有躯体症状的共性,又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特殊性[5],在加强心理疏导的同时,还要重视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能让患者学会在没有反馈仪的帮助下,也能运用放松技术来得心应手地处理所遇到的各种事件,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6,7]。
西酞普兰片具有多重抗抑郁作用[8],本研究中,两组治疗3周后,均取得显著的HAMD 减分率,但治疗停止后3周,单纯西酞普兰服药组的HAMD 抑郁评分又明显回升,甚至达到治疗前的水平,而生物反馈结合药物组评分则相对稳定。说明西酞普兰停药后抑郁易于复发,可能与停药后药物作用消失有关,临床需长期服药维持。而生物反馈结合药物组不仅近期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西酞普兰治疗组,且其停止治疗后远期效果也明显优于西酞普兰治疗[9]。其原因可能是生物反馈治疗法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本研究表明,生物反馈结合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简便、实用,且依从性好,疗效显著,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1]贾艳滨,周迁章.首发脑卒中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8(2):66-69.
[2]周向东,郑霞荣.脑卒中后抑郁对偏瘫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8,19(3):23-24.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006)[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29(6):381-382.
[4]梁翠萍,刘宏丽,徐金秀,等.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4):292-293.
[5]杨明明.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4):159.
[6]陶 瑞,焦 燕,李宗国,等.单纯药物治疗与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焦虑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12(1):132-133.
[7]王 刚,田 洋,李卓明,等.生物反馈疗法配合作业治疗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症[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0 (2):121-122.
[8]周保慧.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1 (5):32-34.
[9]颜文伟.抗抑郁药的药理及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17(2):105-106.
医学期刊常用字词正误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