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盛位,徐志远 (广东省中山市坦背医院麻醉科,广东 中山 528412)
盐酸戊乙奎醚对合并发热手术患者心率、体温及腺体分泌影响的临床观察
卢盛位,徐志远 (广东省中山市坦背医院麻醉科,广东 中山 528412)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合并发热患者手术时对心率(HR)、体温(肛温T)及腺体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男33例,女27例共60例合并发热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两组,A组术前30分钟肌内注射戊乙奎醚0.01 mg/kg,B组术前30分钟肌内注射东莨菪碱0.06 mg/kg,分别测量并记录:①注药前10 min(基础值),注药后10 min,30 min,拔管后15 min,45 min各时点心率(HR),体温(肛温T)的变化;②患者口干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量。结果:①两组注药前10 min HR、T、口干程度(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注药后10 min,30 min,拔管后15 min,45 min HR、T升高不明显,B组注药后10 min,30 min HR、T升高明显(P<0.05);②两组注药后各时点口干程度(VAS)评分比注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术前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对合并发热手术患者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且对心率、体温影响不明显,优于传统抗胆碱药东莨菪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盐酸戊乙奎醚;东莨菪碱;心率;体温;口干;分泌物;发热患者
盐酸戊乙奎醚是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能选择性作用于M1和M3受体,而对M2无明显作用,笔者利用其抑制腺体分泌而对心脏影响轻微选择性优势,术前30分钟用于合并发热手术患者,使术前、术中、术后心率、体温平稳,而腺体分泌少,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合并发热手术患者(肛温37.5~40℃),男33例,女27例,共60例,年龄18~60岁,体重35~78 kg,ASA分级Ⅰ~Ⅱ级,无心血管疾病史,无抗胆碱类药物过敏史,无精神病史,手术时间1~1.5 h。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戊乙奎醚0.01 mg/kg,B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东莨菪碱0.06 mg/kg,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患者注药30 min后开始实施麻醉,麻醉诱导:芬太尼2 ~3 μg/kg,丙泊酚 2 mg/kg,阿曲库铵 0.5 mg/kg行快速诱导;麻醉维持: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1 μg/kg,吸入七氟烷(1 MAC);间断追加阿曲库铵维持肌肉松弛。
1.3 观察指标:①基础值(注药前10 min),注药后10 min,30 min,拔管后 15 min,45 min 各时点 HR、T、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AS,用一标有0~10 cm的尺子对口干程度评定,“0”代表无口干,“10”代表口干难以忍受);②分泌物总量:拔除气管导管前吸出气管内及口腔内分泌物并计量。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HR、T变化情况比较:A组注药后10 min,注药后30 min HR、T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注药后10 min,30 min HR、T较基础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注药后各时点与基础值H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率(HR)、体温(T)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心率(HR)、体温(T)变化情况比较±s)
指标 组别 基础值 注药后10 min 注药后30 min 拔管后10 min 拔管后45 min心率(次/min) A组112±7 110±9 112±9 110±9 107±9 B组 111±8 120±10 127±11 111±9 108±9体温(℃) A组 38.5±0.73 38.7±0.93 38.5±0.90 38.5±0.78 38.3±0.74 B组 38.5±0.72 39.1±0.85 39.6±0.90 38.6±0.80 38.4±0.80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口干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分泌物量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口干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分泌物量的比较±s)
组别VAS基础值 注药后10 min 注药后30 min 拔管后10 min 拔管后45 min 分泌物量(ml)A组 3.2±0.9 4.9±1.3 6.0±1.2 6.7±1.1 6.5±1.2 5.0±2.0 B组 3.2±1.0 4.9±1.2 6.1±1.3 6.8±1.3 6.6±1.2 5.1±1.9
2.2 两组患者注药前后口干程度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拔管后分泌分泌物总量比较:两组患者(VAS)基础值,注药后各时点(VAS),拔管后分泌物总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药后各时点口干程度(VAS)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发热手术患者本身心率增快,体温升高,心率增快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功能急性衰竭等不良后果;体温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是有利的,但长时间体温增高,或体温过高则对机体相当不利,特别在围术期,它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麻醉前使用抗胆碱药是为了减少患者唾液腺和呼吸道腺体分泌物,减少反流及误吸的风险,降低气道痉挛发生率,保持呼吸道通畅[1]。在本研究中笔者得出结论,传统抗胆碱药东莨菪碱注射后10 min和30 min导致心率明显增快,体温升高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日常麻醉工作中,特别是基础心率增快,体温又增高的患者实施麻醉时,选择一种既能减少唾液腺和呼吸道腺体分泌物,又对心率、体温影响不大的用药至关重要。东莨菪碱与戊乙奎醚都具有抗胆碱作用,都具有减少唾液腺和呼吸道腺体分泌物作用。戊乙奎醚是我国研制生产的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对M1受体,M3受体有高度选择性,对心脏M2受体无明显作用,不阻断突触前膜M3受体调控神经末梢释放Ach的功能,稳定心率[2]。同时,长托宁对N1受体,N2受体也有一定作用,其能较好地对抗乙酰胆碱的作用,解除因体内大量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迷走神经高度兴奋所致的平滑肌痉挛,解除肺及脑微血管的持续痉挛所引起的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3]。盐酸戊乙奎醚对体温中枢无明显影响,而东莨菪碱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术前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后10 min和30 min体温与注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东莨菪碱有显著差异(P<0.05)。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盐酸戊乙奎醚比东莨菪碱更适合作为合并发热患者术前用药。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鉴.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35.
[2] 李占强,朱 丽,黄永军,等.盐酸戊乙奎醚用于临床全身麻醉患者术前用药观察[J].中华临床杂志,2002,2(12):65.
[3] 汤 宏,杨学权,贾小林.盐酸戊乙奎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7):433.
2012-11-05 编校:费越/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