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皓,王 涛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小儿骨科,陕西西安,710054)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损伤,约占所有儿童肘关节周围骨折的60%[1],且多为肘关节强力过伸所致。尺骨鹰嘴在髁部形成支点,因而骨折线就在髁上水平。该骨折若处理不当,易引起患者骨折畸形愈合、肘内翻、关节功能受限和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2]。临床上以往多采取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等治疗方法,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中也已开始推广应用[3-7]。本研究比较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26例,其中男71例,年龄2~10岁,平均(5.2±0.3)岁;女55例,年龄2~9岁,平均(6.1±0.2)岁。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60),2组患儿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术中麻醉满意后,在透视机引导下,首先使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施加内翻或外翻的压力,矫正尺偏或桡偏,恢复正位片上的骨折排列。维持牵引下拇指抵住尺骨鹰嘴下屈肘至130°,屈曲过程中逐渐前臂旋前使骨折复位,以上过程可重复。平行尺骨鹰嘴外侧经肱骨小头穿入第1枚针,在第1枚针的近端及远端分别各穿入1枚克氏针并互相分岔,穿过内侧皮质。术后针尾折弯90°留置皮外,无菌包扎后屈肘<80°石膏托固定。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术中麻醉满意后,取仰卧位,消毒铺巾,取肱骨远端外侧切口切开,分离皮下组织,取肱三头肌和肱桡肌间隙暴露骨折,清理骨折端后从骨折近端外侧距骨折线约2 cm处向远端内侧斜行钻入第1枚针,进针至骨折线;复位后将第1枚针钻入骨折远端,从肱骨外髁处斜行向骨折近端内侧钻入第2枚克氏针,2枚针均钻出内侧皮质。术后针尾裁剪并置于皮下或皮外,无菌包扎并石膏固定。
参照Flyrm标准评价2组手术效果。优:肘屈伸不受影响;良:肘屈伸受限 10°以内,肘内翻5°以内,关节功能基本不受影响;尚可:肘屈伸受限 10°~30°,肘内翻 6°~ 15°,关节功能受一定影响;差 :肘屈伸受限 30°以上 ,肘内翻 15°以上,关节功能受严重影响[8]。
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为8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6%(P<0.01)。见表1。
表1 2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进行时间、拆除石膏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手术中出血量/mL 手术进行时间/min 拆除石膏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周观察组 66 5.2±1.2* 22.1±5.5* 18.1±7.8* 5.6±0.5*对照组 60 20.1±2.2 41.2±6.7 26.9±9.5 10.1±0.5
肘部最为常见的骨折是肱骨髁上骨折[9],且好发于肘关节本来就有过伸倾向的儿童,因为在肘关节过伸10°~20°时尺骨鹰嘴的杠杆作用强。实验发现,若暴力仅为单纯过伸,则骨膜可保持完整;若为强大的旋转暴力,则会增加骨折端刺伤神经血管束的风险。初期不加以有效治疗则易引发缺血性挛缩,末期治疗不当可引起长期功能障碍且肘部内翻影响外观[10]。目前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治疗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肘关节功能为准则[11]。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可以避免加重软组织损伤,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较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明显减少。同时软组织破坏的增加也会导致局部软组织粘连和出血造成的血肿机化,严重影响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可以避免过多的软组织损伤,同时外露的克氏针可以起到引流作用,减少骨折损伤处的积血。此外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术避免了手术瘢痕甚至是二次手术,可以减小手术给患儿带来的心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