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治疗联合自拟消渴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2013-11-06 08:07贺仲晨李伯武刘应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年14期
关键词:降糖西药黏度

贺仲晨,李 博,李伯武,刘应科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医务科,北京,100013)

2型糖尿病(T2DM)由各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病理过程较为漫长。正是由于这些致病因素的存在,患者体内正常的血液结构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血中胰岛素效力减弱,最终失去代偿能力。目前,T2DM的西医治疗以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为主,疗效得到肯定,但副作用较大,且价格高昂。因此,在获得相等或更好疗效的同时,减少药品使用剂量,降低医疗费用是临床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T2DM属中医学“消渴”范畴,阴虚燥热贯穿于该病的始终,而其重要的病理改变则是瘀血内阻,治疗以养阴清热,行气活血为主[1]。本研究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自拟消渴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符合阴虚燥热、瘀血内阻证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其中联合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5~78岁,平均(52.5±6.8)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4.5±1.6)年;体质量指数(BMI)19~28 kg/m2,平均(25.3±3.05)kg/m2;合并症:冠心病14例,原发性高血压12例,脑血管病6例,肾脏病变 4例。西药组男 22例,女21例;年龄31~79岁,平均(52.8±7.3)岁;病程4个月~18年,平均(4.7±1.5)年;BMI 20~29 kg/m2,平均(25.5±3.14)kg/m2;并发症:冠心病16例,原发性高血压11例,脑血管病5例,肾脏病变4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同时口服二甲双胍片,0.25 g/次,3次/d。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消渴降糖方,1剂/d,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消渴降糖方由知母、石斛、天花粉、黄连、川芎、菖蒲、鬼箭羽组成。临证加减:肺热津伤者,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加用生地、麦冬、藕汁、天冬、葛根等;胃热炽盛、多食易饥者,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加生石膏 、栀子 、黄芩 、玄参 、麦冬 、怀牛膝;气阴亏虚、食少懒言者,加黄芪、党参、茯苓、白术、怀山药、甘草益气健脾、生津止渴;肝肾阴虚型,予以补益肝肾,加生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怀山药等;阴阳两虚者,加附子、肉桂温其阳,熟地、茯苓、山药、枸杞子滋其阴,阴阳并补,补肾而固涩。2组均28 d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通过填写糖尿病特异生存质量量表,比较2组各维度评分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FPG、2 hPG及HbAlc水平比较

治疗后,除西药组HbAlc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外,2组FPG、2 hP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 P<0.01),且联合组FPG、2 hPG水平降低幅度显著大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联合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西药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及血浆黏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联合组治疗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FPG、2 hPG及HbAlc水平比较()

表1 2组治疗前后FPG、2 hPG及HbAlc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西药组比较,##P<0.01。

组别 时间 FPG/(mmol/L) 2 hPG/(mmol/L) HbAlc/%联合组(n=43) 治疗前 10.12±3.25 14.86±3.52 11.23±4.56治疗后 7.14±1.50**## 8.19±3.24**## 8.65±3.47**西药组(n=43) 治疗前 9.98±3.51 14.94±2.96 11.09±5.02治疗后 8.53±2.08* 12.53±2.29** 9.85±3.06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西药组比较,##P<0.01。

组别 时间全血黏度/(mPa/s)高切 中切 低切血浆黏度/(mPa/s) 纤维蛋白原/(g/L)联合组(n=43) 治疗前 5.89±1.25 7.90±1.48 11.20±3.01 2.61±0.78 3.89±0.53治疗后 4.06±0.96**##5.56±1.24**##8.14±1.59**## 1.30±0.24**## 2.21±0.37**##西药组(n=43) 治疗前 6.02±1.52 7.79±1.53 11.18±2.86 2.58±0.81 3.93±0.56治疗后 4.98±1.26** 7.01±1.28* 10.46±2.81 1.76±0.32** 3.71±0.46

2.3 2组治疗前后各维度评分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生理、心理精神及治疗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而西药组生理及治疗维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联合组生理、心理精神及治疗维度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西药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各维度评分比较()

表3 2组治疗前后各维度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西药组比较,##P<0.01。

组别 时间 生理维度 心理精神维度 社会关系维度 治疗维度联合组(n=43) 治疗前 88.12±3.52 68.35±2.51 78.59±3.28 79.14±3.49治疗后 28.10±5.35**## 18.96±5.98**## 77.14±8.98 28.53±8.34**##西药组(n=43) 治疗前 87.25±2.96 67.85±2.96 79.15±4.05 78.86±4.02治疗后 46.58±7.56** 66.05±6.14 77.16±7.59 48.56±7.56**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联合组发生胃部不适2例,西药组发生胃部不适1例,均为轻度,未予特殊处理,继续服药后消失。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代谢功能紊乱,导致红细胞聚集性显著增强,而变形能力降低,此时,血小板聚集性增强,使患者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发生微循环障碍或缺血,组织细胞萎缩、退化。糖尿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主要由以下3个方面导致[4-6]: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糖尿病患者血浆葡萄糖及胰岛素水平发生病理性改变,凝血系统处于活化状态,抑制体内抗凝血酶Ⅲ的生成,因此凝血因子含量增多,导致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使得凝血因子Ⅰ在纤维蛋白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导致血栓形成;②纤溶系统的改变。由于患者体内血糖、血脂等代谢因素的影响,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水平升高,成为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③血小板功能的变化。血小板膜的非酶糖基化可降低其流动性,且血小板活化可导致整合素、非整合素以及黏附蛋白等水平发生变化,加上血小板激活后与内皮细胞发生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血小板功能障碍,影响血液系统代谢。

目前,T2DM治疗已从单纯降糖转化为降糖联合降低血黏度为主,最终以综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为目标[7-8]。但单纯西药治疗难以达到预期疗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如继发性失效、低血糖以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提高T2DM患者生存质量的首要选择,中药降糖虽起效较慢,但在改善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表现为渴而多饮、饥而多食、小便频数及体格消瘦等,主要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调或情志失调所致,初期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瘀血内阻。因此,治疗上应以养阴清热、行气活血为总则。传统的中药方剂侧重养阴、清热,而忽视了患者体内血瘀留滞的状态。近年来研究[9-10]认为,在糖尿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病因病机与血瘀的关系十分密切,若要活血,必先行气。因此,根据其他文献的报道及自身临床经验,本院拟定了消渴降糖方,方中知母、石斛、天花粉具有养阴清热,泻火解毒、生津润燥之功;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配伍川芎活血行气;菖蒲辟秽开窍、宣气逐痰;鬼箭羽破血通经、解毒消肿,全方养阴与活血兼顾,标本同治。现代药理学研究[11-15]表明,知母水浸提取物能显著降低正常兔的血糖水平,特别是对四氧密啶性糖尿病兔作用更为显著;石斛含有酯类成分,可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集;天花粉的水提部位、石油醚及乙酸乙酯部位等均有显著的降糖作用;黄连中的小檗碱具有抑制血小板内TXA2生成的作用,还可抑制血小板膜释放花生四烯酸;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及增加血流量的作用;石菖蒲水提物则可能通过改善糖脂代谢、抗氧化、减少脑内Aβ的沉淀,从而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鬼箭羽有效成分草酰乙酸钠可通过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正常和糖尿病家兔的血糖,还可降低糖尿病小鼠全血黏度。因此,本方中的药物联合可抗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并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FPG、2h PG、HbAlc、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联合组改善幅度更大,说明自拟消渴降糖方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糖水平的改善作用显著。在生存质量方面,治疗后,联合组生理、心理精神及治疗维度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西药组,说明自拟消渴降糖方对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可达到预期心理、生理共同治疗目的。在不良反应方面,2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度胃部不适,未影响治疗进行,说明自拟消渴降糖方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消渴降糖方治疗T2DM患者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生存质量,达到预期的心理、生理共同治疗的目的,且安全性好。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合理配伍。对于该中药方剂治疗 T2DM患者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最佳剂量选择,还有待今后进行动物实验和大量临床研究予以证实。

[1]仝小林,胡洁,李洪皎,等.糖尿病的中医治疗[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6):349.

[2]李红金,赵敏,綦雯雯,等.2010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治疗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11,6(4):316.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

[4]谷春芳.糖尿病高凝状态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3969.

[5]唐伟,孙敏,刘超.糖尿病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24(2):99.

[6]吕肖锋,郑淑红.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269.

[7]曹丽君,吴学苏.浅谈糖尿病与瘀血的关系[J].河北中医,2010,32(11):1650.

[8]姚军.活血化瘀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应用依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9):22.

[9]王万清.芪杞方对2型糖尿病血糖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1,33(8):1154.

[10]吕予,侯杰军,路亚娥.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45例[J].陕西中医,2011,32(11):1485.

[11]黄芳,徐丽华,郭建明,等.知母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26(6):332.

[12]胡琳.中药提取物对鼠肠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3,33(12):726.

[13]陈善源,徐勤.2型糖尿病中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机制与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1,22(37):3533.

[14]杨步斌.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9):98.

[15]麦健,王康.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60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631.

猜你喜欢
降糖西药黏度
快乐降糖“穴”起来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降糖“益友”知多少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SAE J300新规格增加了SAE 8和SAE 12两种黏度级别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