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2013-11-05 07:43编译
演艺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排练厅观众厅升降台

编译/钟 睿

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The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以下简称歌剧院),坐落在纽约曼哈顿上西区的一幢十层拱门式建筑中,被誉为“现代大都会中的古典殿堂”,是一个令全球古典乐迷魂牵梦萦的地方。歌剧院的演出季为每年9月至次年5月,每周上演7场歌剧,一季演出200多场,吸引观众达80多万人次。

图1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外观

歌剧院历史

歌剧院由威廉姆·范德比尔特夫人(William Kissam Vanderbilt)等人提议修建,建成于1883年,位于百老汇第39号大街与第40号大街之间。此后,这里就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歌剧表演艺术中心。同年,大都会歌剧公司成立,被视为美国顶尖的歌剧制作公司。它成就了无数享誉世界的著名歌唱家和指挥家,如克里斯廷·尼尔森(Christine Nilsson)、艾玛·卡尔维(Emma Calvé)、理查德·塔克(Richard Tucker)、安东·塞德尔(Anton Seidl)等。此外,大都会歌剧公司还将大量经典歌剧制作成美国版,如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普契尼的《图兰朵》,威尔第的《西蒙·波卡涅拉》等。

由于旧歌剧院设施过于陈旧,大都会歌剧院协会(Metropolitan Opera Association)于1918年考虑改建或异地重建一座歌剧院。几经周折,最终在1955年将歌剧院确定建于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现在的这座歌剧院由著名建筑师华莱士·哈里森(Wallace K.Harrison)设计并主持建设,著名声学专家西里尔·哈里斯(Cyril M.Harris)为声学顾问。歌剧院总投资规模达到3540万美元,耗时4年完成,于1966年开业。歌剧院能容纳观众逾4000人,是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核心部分。歌剧院有自己的管弦乐团、合唱团和一个芭蕾舞团,由大都会歌剧院协会负责营运。

图2 歌剧院的前厅

前厅与观众大厅

歌剧院的前厅高大宏伟,广场上的观众可由此直接进入,并特别设计了地下门厅,供驱车的观众出入。门厅内有一应俱全的步行楼梯、自动扶梯、电梯等,可通往各层楼座的观众休息室。

观众厅为传统的马蹄形,共设坐席3788个,另设站席、轮椅席位共289个,但约有29%座位视线效果不佳,最远视距达到54.8 m。观众席共设五层楼座,呈三面环抱式,两侧是浅楼座。观众厅高14 m,侧墙几乎呈平行结构,后墙做了吸声处理。歌剧院内的建声效果非常好,无论是演员还是乐队都不需要扩声。观众厅还采用了金色的天花、栏杆,红色的大绒墙面和地毯进行装饰。

观众厅的天花有一个由24个灯具组合而成的花饰,吊挂在观众厅的顶部,既有照明、装饰作用,也同时具有一定的声学作用。

图3 歌剧院的观众厅内景

每个观众席座椅的背部后面都设置了一个数字屏幕,可以让观众选择不同的语言,帮助其欣赏歌剧。每个屏幕的位置都跟舞台中心线呈一定的角度关系,即垂直设置于需要使用该屏幕的观众的视线下方。且屏幕的可视角度不会妨碍旁边的观众欣赏演出。

舞台设计与配置

舞台的台口大小为16.5 m×16.5 m。舞台为品字形,主舞台宽30 m、深24.6 m、高33.6 m。

主舞台的台下设备包括7块18.3 m×2.4 m的液压升降台,升降速度为0.67 m/s、13.7 m/s和20 m/s。其中1号~3号升降台是双层升降结构,层高8.5 m,最高可以升至舞台面以上8.8 m。4号升降台为惟一的单层台,行程6.1 m。5号~7号升降台为双层台,层高3 m,行程为7.3 m。所有升降台上都设有电力插座,以便于使用各种便携式的动力设施。

图4 台口及主舞台

两侧舞台均设有车台。右侧舞台设1台18.3 m×7.3 m的电动车台和3台18.3 m×2.44 m的手动车台;左侧舞台设1台18.3 m×7.3 m的电动车台,以及6台宽度为2.44 m、长度分别为4.27 m、6.7 m和7.32 m的手动车台。

电动车台由2台电动机驱动,由2个直径为2.8 m、长1.22 m的鼓摩擦传动,通过车台下边的耐磨塑料轮在导轨上运行,运行速度可达0.46 m/s。电动车台上还设有60个子升降台,通过丝杠传动可以上升1.22 m,每个子台有2个升降机,使台面可以倾斜;手动车台装有脚轮,能被拖送到舞台上的任何地方。

后舞台设车载转台,转台直径为17.4 m,可以沿顺时针、逆时针两个方向旋转,能以6种定速或变速转动,最大线速度可达0.9 m/s。在舞台的最前面是2块乐池升降台,其中一台尺寸为6 m×8.2 m,能够在舞台层与地下木工车间之间运动,可作为大型布景升降机使用;另一台乐池升降台可将软景、头饰存放到台仓的储物架上,作为软景升降台使用。

主舞台的舞台面有50个活门,1号~3号台下面有一个液压驱动的演员升降小车。小车的台面尺寸比升降台活门开口略小,用来表现演员和布景的突然出现及消失。舞台前区还有一个手动升降机,供演员在表演时从舞台前部的开口出入。

舞台的台上设备率先在美国使用了一套机械化驱动机构,名为“无平衡重式电动吊杆”,共109道,每道各有8个吊点,最大运动速度可达0.9 m/s,另外还分布有8道灯光吊杆。主舞台上有一个圆天幕,从三面围合表演区,这也是德国式舞台的传统。整个天幕的面积达到2639 m2。舞台的两侧分别设有5层马道可用于吊挂灯具或景片。

其他空间

舞台灯光控制室位于池座的后部;歌剧院内另设音响和内通系统。

后舞台分散设置了单人贵宾化装间,每个都配有独立的浴室和钢琴。其他合唱、舞蹈化装间都位于观众席以下,设有多套储物柜和淋浴设施。

歌剧院后台部分有专设的舞美车间,由服装、假发、道具、木工、绘景制作间(内设一个两层吊桥)等组成,200多名工人在这里负责制作各式服装、布景、道具。

布景工厂高度超过8 m。大都会歌剧院每个演出季上演28个不同的剧目,其中有8个是新剧。这里通常提前4年开始计划制作一个剧目,大约提前1年将代用布景做好,以便进行各种试验并在舞台上测试艺术效果。

另外,歌剧院还有20多间不同大小的排练厅。其中3间大排练厅与主舞台的规模相当,可以作舞台合成使用。另外一间叫做List hall的排练厅位于观众席的南侧与乐池同层,既可作合唱排练厅使用,又可当讲堂,其层叠式的座椅可让这个空间同时容纳140人。

歌剧院卸货区位于舞台后方,宽达16 m,能让4辆卡车同时卸货。

高清歌剧实况转播

大都会歌剧院不仅在艺术上追求极致,还一直坚持向社会公众普及歌剧。从2007年1月24日起,歌剧院的高清歌剧转播项目正式上马,首部直播的歌剧为莫扎特的《魔笛》。每个演出季,歌剧院约有10部左右剧目被实况转播至全美的电影院和中学礼堂。至2013年年底,转播的歌剧数量将达73部。

猜你喜欢
排练厅观众厅升降台
高校音乐类排练厅建筑声学设计与改进
——以中南大学排练厅为例
演技常“在线”
一种可扩展的多升降台协同控制系统
湖南大学交响、民乐排练厅音质设计与实践
中央芭蕾舞团排练用房设计研究
一种基于补偿的多水下升降台精确定位方法
观众厅视线分析软件《神眼》的应用
基于ANSYS铜包装线升降台的有限元分析
京剧剧场的观众厅设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