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军
限产保价、降薪停薪、裁员减员。2012年,煤炭价格的持续走低,让国内很多煤炭企业步履维艰。
2013年初,曾在经营“弯道”上徘徊的兖矿集团杨村矿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深挖资产潜力,变“刹车慢行”为“弯道超车”。1月至2月,杨村矿利润总额比考核目标增盈200万元,实现了由困局到破局的悄然转身。
在常人眼里,煤矿干的都是“粗拉活”,掘进论米,采煤论吨,生产经营大进大出,是个出手阔绰的“主”。而如今,随着精细化管理的深入,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已经深入人心,曾经的“花着算”变成了现在的“算着花”。
身为基层管家人,杨村矿运搬工区材料员唐传新说:“现在矿上对材料实行编码管理和定置管理,规范了材料明细账和材料卡的使用,实现了账、卡、物三统一。”
笔者在运搬工区材料库看到,可以方便粘贴的磁性材料卡详细记录了材料的规格型号、库存数量以及存放位置,使近百种材料有了“身份证”和“定位仪”,不仅看上去一目了然,管理起来也省时省力、井然有序。
而在前期开展的“十大清理、十大提升”活动中,杨村矿先后清仓查库32家,规范建账4家,并在算清“家底”的基础上,对闲置物资进行内部调剂,一次性盘活资产60余万元,既堵住了管理的口子,又降低了成本。今年1月至2月,杨村矿吨煤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6元。
为了提煤质、保煤价,杨村矿以原煤深加工为主线,大幅增加原煤入洗量,并通过对老化洗煤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了设备开机率,打破了产量“瓶颈”,提高了处理能力,原煤入洗量由过去每月不足7000吨增加到目前的12500吨,每年增加效益330余万元。与此同时,杨村矿还把生产源头作为煤质管理的重要一环,通过严格现场管理,全面控制原煤的灰分、水分和杂物。
在314采煤工作面的生产现场,综采一区技术主管王永平介绍说,为了提升煤质,他们组织质检员24小时不间断巡查,对断层、鼓地等特殊地段重点盯控,严格规定生产中飘刀刹刀的角度和放煤分矸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矸石混入。他们还在每个转载点放置了杂物回收箱,明确专人筛捡垃圾和杂物。在喷雾洒水的地方实行机动水流、机停水止,在井巷上方有淋水的地方,通过遮盖、疏导,防止流入运煤设备。
杨村矿煤质发运科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下半年至今,“杨村煤”先后7次提价,原煤价格由最低时的每吨630元上涨到现在的每吨740元,在赢得市场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
2月28日,杨村矿回收队负责皮带机托辊修复的工人正紧张地忙碌着,拆卸、筛选、组装、除锈,经过一番处理,原已淘汰的旧托辊焕然一新。
杨村矿每年在皮带机托辊上的投入都要超过百万元。为了节约资金,他们把淘汰的旧托辊拆解修复、重新组装,实现了循环使用。
“旧托辊的复用率在60%以上,每年能节约资金50多万元,效益非常可观。”回收队队长赵良华说。
笔者在杨村矿存放修复材料的储料场看到,足球场大小的地方分类码放着各种成品,大到工字钢、H架、横梁,小到锚杆盘、管道弯头,琳琅满目,俨然一个物资中转站。
料场管理员路来元介绍说,料场存有材料、配件49种,是区队“淘宝”的好地方。如果遇到临时工程,三通管件、设备配件就更是“抢手货”了。
为了促进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杨村矿明确要求基层区队要做到能修理的不加工,能加工的不领取,能自制的不外委,通过宽变窄、长变短、重变轻、粗变细等多种手段,实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今年1月至2月,杨村矿修旧利废创造价值49万元,从废料堆里“淘”回了“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