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先生

2013-11-04 07:04苏筱敏
湖南文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程先生文论笔名

■苏筱敏

程先生是我的西方文论老师,他本姓肖,程一身是笔名,按习惯,我应该会叫他西方文论老师或者肖老师,但事实上,我更愿意、更喜欢称他为程先生。

二○一三年伊始,听完他的第一堂西方文论课,我被他吸引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被吸引。于是,在心底,便用“光”这个词作为他的代称,在课堂上,一些平淡无奇甚至有些枯燥无味的东西从他口中说出,便觉得很有听下去的兴趣,那些长到头疼、长到不可思议的外国人的名字从他嘴里说出来听着会很顺耳,换自己来说时也会变得很顺溜,所以,我觉得他有化平淡、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这种功能带来的惊喜,让我着迷,而最让我迷恋的,是他身上的气息,一种无法言说的气息,一种能让人深深陷进去的气息。后来,听他课的次数多了,一种感情满得要溢出来,再不表达就会有坐立不安、茶饭不思的趋势,于是,我写了一篇有关他的文章——《你是我的一道光》,告诉所有看过这篇文章的人,程先生是我的一道光,他的出现,让我的生活及生活的周围都亮了,也告诉他们,有光的生活,有念想,很美好。当我把这篇文章发表到空间,它在我的同学朋友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有接触或了解程先生的同学和我有着相同的感觉,虽然程先生也像其他老师一样的站在讲台上上课,但他就是有这样一种魅力或者说魔力,让人的视线紧跟着他,让人的耳朵竖立,把他细微的举动和从他嘴里吐出来的任何一个字都接收,两堂连堂课下来,全是惊讶和意犹未尽,怎么就下课了?于是开始迫不及待地期待下一次西方文论课的到来。这种刚下课就期待上下一次课情形,而且还是这么多同学不约而同的期待,在上程先生的课之前我没碰到过,甚至我也没参与期待过;一些没见过程先生的同学和朋友,纷纷表示想上一次程先生的课,哪怕就一次;而那些距离较远的同学,要我传上课录音给他们,或者给他们看看程先生的照片,看看这个梦寐以求、却从未碰到过的老师的样子也是好的。我没有想到程先生带来了这样强烈的影响,从这强烈中,我更加坚定了两个信念,一是我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拥护者,二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后来,觉得程先生一周才两次课,便有一种极大的不饱和感,我开始频繁的看程先生的博客,“程一身:有生之年”,第一次进入先生博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八个字,马上联想起到了先生的笔名,我开始好奇先生的笔名,为什么是“程”、“一身”?为了知道点什么,先生的五百多篇博文,大部分都被我看过了,有些甚至看过不止一遍。先生的博文绝大部分都是和诗歌有关,诗歌写作、诗歌翻译、诗歌评论,这些博文,让我一点一点的去读程先生,一点一点的深入了解程先生,越读下去,先生给我的惊喜也就越多。程先生在诗歌的世界中是自由而潇洒的,比课堂上的程先生的形象更生动鲜活,在诗歌中,程先生能毫无顾忌的做自己;在诗歌中,程先生的灵魂在自由遨游;在诗歌中,程先生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在先生的博文群“火化石:写”中,先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把生活感悟或时事来等通过诗歌表达出来,让我这个不怎么爱读诗的人认真地读了很多首,在读的时候,心里能涌出千头万绪,继而产生共鸣,是的,先生能写出很多人想说、却在脑海中纠结成团的东西,让人看完后有种释然的感觉,对,就是可以这样表达。我觉得,写出的诗歌,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会产生共鸣,最后让人释然的诗,就是好诗。而在博文群“木条纹:评”中,先生对诗歌评论有着自己的看法,同一首诗歌可以解读出另一层意思,并据可依,让人信服;评得很细腻,会一丝不苟的解读某个词,甚至某个字,并有着极谦逊的态度;他还会把诗歌作者的感情和观点等考虑周全,不会把大量依据野蛮的依附在主观而武断的“我认为”“我觉得”上,这样的换位思考,说出来容易,坚持做、并做得不显山露水,便是很珍贵的了。

在这些博文里,我有幸读到了先生早年写的北大十四行,也发现了一点点先生的“秘密”,“梦醒时分,孑然一身”,这或许便是先生笔名的原由之一,当这八个字第一次映入眼帘的时候,我有一种心疼的感觉,然后,我更加坚定地觉得先生身上有尼采的影子。尼采坚持着“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被分担,它便蒸发了”,先生也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只有他的诗一直在他笔下,在他身边陪伴他。我觉得,孤独与自由是同行的,孤独的行走,听到的虽然只是自己单调的脚步声,却能得到自由的慰籍,让思想更思想,然而,爱和理解却不一定一直伴随着孤独,因此先生看起来是忧郁的,这种忧郁,却也更增添了先生优雅和神秘气息。在这样情状下,先生的大量作品,依然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并找到情感的发泄点,我想起了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说的一句话:“有些人无法解开他们本身的枷锁,然而却能救赎他们的朋友。”程先生把孤独写成了释怀他人的文字,而先生自己还是依然只和孤独同行,但在这过程中变强大,路越走越开阔,这就与尼采的“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都使我变得更强大”观点不谋而合了,同时,也同尼采创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尼采把孕育这本书时刚好所患的头痛看作是分娩这本书前的阵痛,而先生每创作一次便更接近自己心灵一些,靠自由更近些,让围绕着先生的忧郁的形状变欢快些,他们两个人的不快乐产生的原因是同一类型的,减少不快乐的方法也是同一类型的,他们如此相像,这或许便是我同时特别喜欢程先生和尼采的原因吧。

每次进程先生的博客,便总能听到一首苍茫而伤感充满古韵味气息的纯音乐,突然,有一天进去的时候没音乐了,便想看看是什么歌,这一看,纯音乐到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标题,倒发现了先生的一部作品——《理解父亲》,书的标题和封面上的文字让我在心里长了片羽毛,有风没风它都摆动,很挠心,于是在当当网买下了它。从小到现在,写过很多作文,自己也写过不少文字,但没有一次,涉及了父亲,甚至连出现父亲这两个字的记忆都是苍白的。读程先生的《理解父亲》时,那片苍白记忆中的色彩突然被唤醒了,因为先生的博闻强识,先生在书中写了古今中外很多人和父亲之间的故事,也写出了自己很多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先生用朴实却满是真情实感的笔触记录了的他和父亲之间的生活小片断,以及表达父亲因病去世后对父亲的怀念与失去父亲的痛苦,深深地感染了我。看着标题“没有父亲的人”,我的心又疼了一下,这一次,为先生,也为自己,从此以后,世界上少了一个为先生无私奉献的人,先生嘴里发出的“爸爸”这两个音节再也没有回应了,此时的先生是坚强的,就算少了一份爱的陪伴,先生依然带着孤独坚持前进着,写了大量有关父亲的诗,依旧是朴实无华文字,字里行间充满了不舍和爱,看着先生的诗,脑海里的一些字自己自动排列组合了——“先生会是一个优秀且独一无二父亲”。而我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极少有想到过父亲这个词,当然就更没想过自己在未来的未来也会成为“没有父亲的人”这件事,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我和爸爸待在一起最长的时间都没有一个月,所以,看完先生的《理解父亲》后,我飞快地做了一个决定,这个暑假要和爸爸一起过,在爸爸身边至少要待足一个月,刷新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最长时间,现在,因为程先生,我做到了,在我在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爸爸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这是程先生带给我的涌动和涌动变成的行动,在未来的未来,那艰难的一刻到来时,我也会有先生的那份坚强,我相信我会,因为我感受着先生的气息,先生可以让我升腾起无数力量,对抗一切。

从课程表中的陌生的名字,到第一堂课后的“光”,再到现在的程先生,我想,我会一直称先生为程先生而不是程老师或其他,因为先生用笔名展现给人的东西更贴近先生的真实,这样的真实,如此稀少。先生写的文连同先生上的课,让很多如我般的读者有了念想,而念想,会造就一份不可多得的快乐。我想,程先生对我的影响,将会是一生?

猜你喜欢
程先生文论笔名
冰雪凝月
“笔名”发表在班级作文报中的实施和“玩”法
程千帆先生为我改作业
中国当代文论不应该说古代汉语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解构视野中的后现代文论——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例
程先生和鱼
探究《长恨歌》中作者巧设程先生痴迷照相的原因
Poet, Poems and the art of Poetry i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Biographia Litera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