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微访谈的传播特征及发展对策

2013-11-01 05:46陈哲夫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体坛新浪栏目

凡 菲,陈哲夫,李 芳

(1.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人文学院,辽宁沈阳110102;2.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大连116024)

1 体育微访谈的传播特征分析

作为社交网络的信息载体之一,与以往的媒体长篇幅表明作者观点不同,微博以它的形式“微”和内容“博”占领了信息发布的平台,正因为每条140个字的限制,微博从发布媒介上拉近了专业作者与业余网民之间的距离。不用长篇大论,随时都可以轻松,自由地在微博上释放心情,记录生活点滴。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地把自己的声音传递到互联网上,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微博中,再不存在传播信息的中心,再没有纯粹单向的信息交流,人们在去中心化的传播网络中,自由地创建内容,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大量信息的传播,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双向或多向的信息沟通与互动。

随着微博平台的发展与普及,作为微博的附属产品,体育微访谈依托微博而生,它是建立在微博基础上针对体育领域的各种问题进行问答的一种新兴访谈方式,其嘉宾往往是体育明星、体育记者、体育节目主持人、解说员、评论员等。在访谈过程中,普通网友通过实时提问成为记者,访谈嘉宾选择并直接回答,省却主持人环节,最大限度降低了传统访谈中受众与嘉宾的距离感,真正做到嘉宾与网友、名人与普通人之间的零距离交流。

国内最早开设微访谈的当属新浪网,2010年10月14日,为吸引更多的网民注册新浪微博,新浪独树一帜,首开方便微博用户与偶像即时交流的微访谈,首期嘉宾是微博女王姚晨。其后中国微博市场上占据份额较高的几个主流微博运营商,如腾讯、搜狐、网易等,也相继于2010年底开始发展并推广自己的微访谈产品。目前,腾讯设置微访谈栏目13个,搜狐设置微访谈栏目7个,新浪设置微访谈栏目8个。

新浪体育微访谈栏目名为《体坛纵横》,开播于2010年10月26日,播出时间为15:00-16:00时,第一期题目是“中国足球那点‘球’事儿”。截至2011年10月26日,《体坛纵横》共播出125期。《体坛纵横》下辖三个子栏目:《对话体坛名嘴》、《名将面对面》、《前线记者见闻》。《对话体坛名嘴》自开播以来,截至2011年10月26日,共播出28期,访谈嘉宾大都是体育栏目的著名解说员,例如韩乔生、黄健翔、于嘉等人。《名将面对面》于2010年10月18日播出第一期“中国女足——铿锵玫瑰何时能绽放?”截至2011年10月26日,共播出92期。该栏目邀请的嘉宾多是运动明星。《前线记者见闻》播出期数较少,在截取时间段中只有5期,其邀请的嘉宾以体育记者为主。

1.1 栏目定位上,以体育事件访谈为主,受众与嘉宾共同介入

新浪体育微访谈《体坛纵横》栏目定位于体育事件访谈,重视受众的参与度。在栏目设置之初,就明显倾向于为嘉宾和受众提供一个虚拟的演播室,或者又可以称为“新闻发布会”,以重在参与吸引受众。每期的主题主要是依据当时的体坛热点设定,可以是与嘉宾有关的事,也可以是嘉宾对于当前热点事件的看法。访谈开始之前,没有节目提纲,由网友们自由提问,受访嘉宾自由选择回答。除去嘉宾,每个人都隐去了身份,消除区别感,每个人提问问题、发表意见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受众与嘉宾共同“介入”文本,在同一平台上“交流意见”,改变了传统体育访谈中受众只能作壁上观的局面。如果把每一期《体坛纵横》都比作一次新闻发布会的话,那每一个网友就是无需记者证的记者,从而保证了体育微访谈成为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

1.2 播出规律上,规律性密集播出,易于受众形成参与惯性

节目播出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节目的播出时间频率。截至2011年10月26日,新浪体育微访谈《体坛纵横》共播出125期,平均每3天播出1期,节目播出相对较为密集,并逐渐呈现规律性发展趋势。究其原因,《体坛纵横》制作简单,受时间场地限制影响程度低,无需演播室,无需后期制作,被访嘉宾也不需其来到规定传统访谈方式中的被访现场,此外,对参与访谈的受众的使用工具要求也较低,可以是电脑,可以是手机,且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访谈,对自己关注的来访嘉宾进行提问。节目的播出规律直接影响到受众数量的稳定性,新浪体育微访谈《体坛纵横》播出时间固定有规律,且间隔短,便于受众及时参与并订阅,再加上访谈对受众参与所需技术设备条件要求较低,文字参与所耗费的流量小,受众更容易选择并接受。受众选择媒介、频道、栏目都具有习惯性,有规律地播出节目是形成受众参与及接收惯性的保证。

1.3 访谈视角上,多线索多维度讨论,角度平行

访谈视角是指针对热点事件、公众话题访谈发表意见问题看法所采取的角度。针对体育新闻信息,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单方接受,而是更渴望探讨,并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体育微访谈恰恰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以新浪体育微访谈《体坛纵横》2010年11月25日15:30-17:30播出的“一起围观中国&伊朗男篮半决赛”为例,著名体坛评论员杨毅做客微访谈,当期共有1 382个问题,杨毅针对其中86个问题进行了回复。在这场微访谈进行的同时,中国与伊朗男篮半决赛也在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开赛,杨毅与博友们共同观看比赛,同时就中国男篮球员以及中国男篮的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网友们积极发问,每个提问者都有各自的视角,有人从娱乐的角度提问,有人就自己喜欢的球员提问,还有针对教练、针对解说评论的提问,而在每个提问和回答之后,又有很多针对这些问题或者回答的评论回复。嘉宾和网友进行平等探讨,多线索讨论,访谈的视角多元而平行。

1.4 访谈方式上,以“话”为本,双向主动,实现嘉宾与受众情感的共鸣

从访谈方式上看,新浪体育微访谈《体坛纵横》属于文字访谈,技术门槛低,界面简单,以“话”为本,嘉宾与提问“记者”之间的互动仅限于文字,且字数限定在99个字,减轻了网友组织大篇幅文字的压力,也便于嘉宾迅速浏览回复。访谈着重于嘉宾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在这样的访谈中,嘉宾与网友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尽情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独特见解,在线共享心得与感受,主持人不再起“控制器”的作用,提什么样的问题决定权在受众,回答与不回答决定权在嘉宾,双方均处于主动地位。且每一个参与或者关注的用户包括嘉宾,都得以延伸传统访谈中“主持人”的个人体验,通过广泛地参与讨论和双向互动,实现嘉宾与受众情感的共鸣。

1.5 受众反馈上,多点对多点,受众的互动参与引导讨论的议程设置

受众反馈指的是接受者对传播者的信息回馈。自2010年10月26日新浪体育微访谈《体坛纵横》开播至2011年10月26日截止,笔者针对这一时段中每期《体坛纵横》网友在网页上的意见发表数和提问数进行统计发现,《体坛纵横》受众反馈平均回复数为1 303,问题数最多时为10 833,最少时为0,曲线波动大,受众参与程度较高(图1)。

图1 新浪体育微《体坛从横》受众反馈情况

在体育微访谈这个平台中,不仅是嘉宾与博友之间借助提问和回复在互动,实时回复,而且任何一个问题或者回复,同时又是一个新的小空间,接受网友针对这些问题或者回答的回复和提问。在一方发出信息的同时,其他方可即时收到,并进行选择性回复。这是一种超越传统媒体访谈一对一以及网络访谈一对多的互动,而是一种多点对多点的互动与反馈。“理想的公共领域绝非单一的、普通的公共概念,而是能够开放给弱势者表达不同意见,容纳多样的意见表达,丰富公共论述的多元性。”按照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所指,体育微访谈的多点对多点的传播特征,为众多“弱势群体”寻求信息表达意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多元化和多元思想的生存提供了场所,形成了“无限制的交往共同体”,从而大大分解了媒介话语权力,消解了传统媒介把关人的角色,传播自由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为影响并引导微访谈讨论的“设置议程”,并决定着人们对信息的注意力的分配。

2 体育微访谈发展对策

2.1 减少冗余信息,对网友问题加强分类

体育微访谈最大的问题在于,由于网友提问数量大,且问题零碎随机,而被提问对象只有嘉宾一人,很多时候不能对网友的问题进行完全处理,从而降低了体育微访谈的效率和客观性。如第103期“于嘉:中国男篮征战亚锦赛”,期间不断有网友提出“问你N个问题了,于老师,你能给回复一下吗”这样的问题,表明网友不断提问却得不到回答。然而这种回复率低的状况的确是在体育微访谈中普遍存在的。在所有提问所包含的信息量中,有一大部分的冗余信息,而冗余信息的增加,会相应地减少有用的信息量。冗余信息又可根据它的传播作用及其正负面影响分为“绝对冗余”和“必要冗余”。网站如能增加对网友问题进行分类处理的功能,删除“绝对冗余信息”,保留“必要冗余信息”,可增加嘉宾的回复率。嘉宾减少了浏览冗余信息的时间,节约的时间可用来回复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2.2 增加深入解析,嘉宾回复应加强深度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接受,网友们更渴望探讨,人人希望自己可以处于主动的地位,而微访谈恰恰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人们可以参与其中提问或者与明星人物探讨。但多人的视角就好比一把双刃剑,它在提供大家访谈内容涉及领域的宽度、访谈视角的广度以及多维度的讨论及思考角度的同时,也引发了话题讨论浮于表面的问题。即大家不能围绕一个讨论线深入挖掘,而嘉宾也不可能与某一个网友就某一问题深入探讨,因此从微访谈中大家得到的信息往往比较全面却没有很深入。所以对于体育微访谈的嘉宾来说,如果在回答问题时针对广大受众共同关注的问题能够较为深入地阐述并解析,则会在不影响网友提问多样性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弥补微访谈深度不够这一不足。

2.3 进一步强化受众地位,确保话语权的真正回归

在传统访谈节目中,主持人扮演着把关者和话语权持有者的角色,受众往往只是充当单纯的看客。然而,微访谈的诞生,取消了主持人的环节,由普通网友直面嘉宾进行访谈,营造了一种看似较为开放式的受众参与格局和宽松的话语环境。但事实上,话语权力的天平只是从主持人转向了受访嘉宾而已,受众的话语权则在向嘉宾的转移过程中消解。因此,在体育微访谈中,应从访谈最初的议题设置入手,充分考虑网友对体育信息的具体需求的前提下设置每期与嘉宾讨论的话题,同时借助上文提到的问题分类处理功能,使网友关注的共性问题包括棘手问题、敏感问题以集中的方式提出,既帮助嘉宾更方便地处理海量信息以提高问题的回答率,又使得嘉宾很难轻易回避广大网友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此外,开设“草根嘉宾席”,让每个受众都有同等机会以嘉宾的身份参与讨论并进行话题引导,也是确保话语权真正回归受众值得尝试的一种方式。

猜你喜欢
体坛新浪栏目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猴子虽小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体坛流韵——体育人士诗词选
栏目主持人语
新浪读书排行榜
体坛“群英”会
新浪与分众合并案告吹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