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新建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各地高校普遍实行扩招、合并。许多大学都面临着改建、扩建、新建的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校园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对于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建设文明校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校园的作用及校园绿化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绿化;绿地设计
1.大学校园绿地作用
1.1大学校园绿地规划与设计的涵义
进行校园绿化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为师生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因此,研究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发展、原理、原则、规划方法及其与高等教育模式发展的内在关系,探讨适合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体现高层次文化特色的大学校园绿化理论,可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借鉴,从而为大学师生创造出更加优美而实用的绿化空间环境。
1.2校园绿化规划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1)绿化规划作为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校园总体规划之中。
(2)校园绿化设计要遵循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3)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风格。
(4)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使绿化布局与校园建筑相协调,在校园中形成多层次,丰富多采的绿色环境。
1.3校园不同区域的绿化设计要点
1.3.1建筑物周围绿化
学校是以建筑为主体的空间环境,在建筑物附近绿化要考虑室内通风采光的需要,离建筑物5米以外才可种植大乔木,靠近墙基可种植些低矮的花灌木,其高度不能超过首层窗户。在建筑物的东西两侧,可种植一些速生大乔木或攀援植物,以防日晒。
1.3.2校园道路及周边防护林带绿化
道路两侧行道树的选择,应以达到遮荫目的为主,可选用梧桐、合欢等乔木。
1.3.3运动场地绿化
运动场周边绿化既要保持通透,又要有一定遮荫。运动场与建筑物之间有宽15米以上的常绿与阔叶乔木混交林带,以起到隔音作用。乔木以下一般不宜种植灌木,以免防碍运动或给运动者造成伤害。
1.3.4校园绿地设计:学校可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用地条件等,在校园规划建设休憩绿地,作为师生课外阅读、休息的场所。绿地布局形成应与校园总体布局相协调,可选用自然式、规则式或混合式。绿地内可结合面积大小、自然地形等因素,设置石凳、凉亭等各种设施,以供师生休憩、学习需要。
2.大学校园绿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2.1基本原理
2.1.1园林景观艺术原理
运用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原理,科学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因地制宜,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创造出优美实用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
(1)园林景观艺术原理运用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原理,研究如何科学、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因地制宜,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而创造出优美、实用、具有特色的居住环境。
(2)景观生态学原理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植物造景,研究如何创造出多层次、全方位、多色彩生态型、园林式居住小区。
(3)环境行为学与心理学原理运用环境行为学和心理学原理,研究小区居民行为产生与环境的关系及心理特征,从而创造出与之相符的小区环境。
2.1.2景观生态学原理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植物造景,创造出多层次、全方位、多色彩、生态型、园林式校园环境。
环境行为学与心理学原理:
运用环境行为学和心理学原理,研究大学校园师生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及心理特征,从而创造出与之相符的校园环境。
2.1.3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要强调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依托自身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并保留原有的地形、地势、水系、植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奇妙构思,精心设计,营造出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环境景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景观设计要以绿色生态为主题,植物配置要丰富多彩,强调植物的造景功能与实用功能,同时,还要利用好水生植物的造景功能和水质净化功能,建立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系统。尽量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恢复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广泛的经济、社会和生态联系。从经济、社会联系看,市区是个强者,郊区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依附于市区:从生态联系看,市区又是个弱者,郊区的生物生产能力和环境容量是市区存在的基础.因此,为了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律性和协调机制,必须将市区和效区看作一个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对系统的运行作统一调控.生态农业是城郊农业较理想的生产方式,它不但能提高农业资源和利用率,降低生产的物质与能量消耗,还能净化或重复利37用市区工业、生活废弃物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生物产品因此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是市区——郊区复合生态系统完善结构和强化功能的重要途径。
2.1.4时代性原则
不同时期大学校园绿化风格也不尽相同,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要通过历史文脉和现代文明的交织,以园林的手段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 个性化原则:不只在中国,世界各国的大学都有着共同的人类文明渊源,同时又深深根植于各自所处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土壤中,形成各具特色的传统和风格。在设计时应根据每所大学各自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根据学校的性质、办学宗旨等在绿化中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如农林院校可结合教学研究,栽植的植物品种应丰富多彩;医、药院校以药用观赏植物作为校园绿化的基调;师范院校可多植桃李及松竹等“人性化”植物。色的优美的大学校园景观。
2.1.5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创造环境,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思想。大学校园是师生学习、研究、工作、生活的地方,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的绿地规划设计应从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心理生理要求出发,满足大学生晨读、交往、休息、运动等多种要求,以适宜的尺度、科学的布局、合理的植物配置,营造出实用、美观、积极向上的校园绿色空间。
2.2大学校园规划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校园环境的“场”与人及传统风水理论的应用从空间场所的角度来分析大学校园,“校园场”必须能够支持行为,满足行为“场”活动的空间形式、空间容量和活动集散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创造“场”的文化性和趣味性,才能吸引主体在“场”活动,达到营造“场所”的目的。因而在校园空间设计,特别是校园绿化规划设计时,要体现绿化空间的功能与特色,为校园中的主体—师生、员工创造高质量的行为空间。在“场”与“人”相互关系的处理中应用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加以研究,分析大学校园“场”与“人”的辩证统一关系,营造出天道、人道相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主体与客体交互感应、生生不息的环境氛围。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各大学均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如何在校园绿化设计中体现文化性是一个关系到大学作为高等学府的校园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延续的大问题。一般来说,校园环境是多种文化的组合,通过校园环境设计,体现出大学广泛吸收各种知识、文化和人才,中西结合、古今贯通的胸怀和本质,因此可以采取多种手法塑造校园文化氛围,如提炼历史文脉,给师生以教育和启迪,寓教于景等。如北大未名湖畔,清华园,复旦园等高等学府都十分重视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的挖掘,以此来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反映出全体师生传统价值观和共同的精神追求。
综上所述,通过校园绿地的原则作用,绿化规划作为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校园总体规划之中。运用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原理,科学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因地制宜,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创造出优美实用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