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摘 要】本文拟从Krashen的I+1语言输入假说为出发点,探讨隐性分层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的理论依据和教学策略。隐性分层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语言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自主学习
0.引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因为学生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差异较大,学生对课堂活动参与意识不强,有效教学难以实现。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统一,致使部分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学习兴趣消弱;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会感觉教学进度缓慢,教学内容简单,无法满足自己对英语知识的渴望,感觉英语课堂枯燥乏味,无法提高自身英语水平。这使得教学矛盾日益突显,给教师教学实践带来困扰和难题。如何满足各层次学生对英语课程的需求成为目前英语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隐性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原自然班级教学中综合考虑学生英语基础、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潜能等因素,采用内在尺度,暗中将学生分为优(A)、中(B)、差(C)三个等级,并进行异质分组,即将同一水平的学生分在不同的小组内。教师自己把握分组层次,并根据优、中、差不同层次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等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等级的学生进行学习管理,使A类学生得到拓展,B类学生得到提高,C类学生得到优化,提高各层次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1.隐性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认为,语言输入应为可理解性(I+1)的,学习者必须获得难易适中的语言输入,才能够使语言习得机制发挥功效,学习者才能习得语言。按照学习者语言水平划分层次可以确保学生获得“I+1”水平的语言输入,从而促进学习者语言的习得。两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可理解性输入的进行:教材和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学习者会因教材难度过大而失去信心并放弃英语学习,或因教材太容易而感到枯燥乏味、没有挑战性而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水平、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进行分层教学,所选教材难易程度适中,教学方法适宜。在隐性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分组,使绝大部分学习者都有相近的“I”,并为他们提供可理解性的“I+1”的输入。在隐性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理解能力,运用可理解性的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以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此外,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只有在学习者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充足的学习自信,且对学习没有焦虑感的情况下,才能可理解性输入较好的发挥作用,学习者才会真正的获得语言的习得。显性分层有可能挫伤C类学生的自信心并引起情感焦虑。因此,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在是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输入时,还应按照学生智力因素、情感因素以及个性差异等,设计多层次、能激发学习者广泛参与课堂活动的学习内容,并尽可能避免引起学生的焦虑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
2.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
2.1对学习者进行分层
对学习者进行分层是进行隐性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摸底考试和问卷调查,来了解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情感因素,并根据摸底考试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教师不对学生公开分层情况。A类学生语言基础扎实,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明确的学习动机,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B类学生语言基础一般,学习兴趣淡薄,听说能力较差。C类学生语言基础差,厌恶学习,听说等语言能力极差。将学习者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的原则组合,可以把学习者按照1A+2B+1C的方案进行分组编排。小组内由不同层次学习者构成,既可以消减C类学生的挫败感,有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合作,共同进步。
2.2对教学目标的分层
对教学目标的分层要求教师细致深入的研究教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为A、B、C三个层次的学习者分层设置好发展性、提高性和基础性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发展性目标对学有余力、基础扎实的A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使英语学习更具挑战性和竞争性。A类学生将更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综合练习,提升英语思维能力,促进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提高。提高性目标将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B类学生应扎实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基础性目标是教学大纲要求的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一般标准。因此,C类学生要围绕教材,读懂每篇文章,巩固课文重要词汇和语法。
2.3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分层和教学目标分层做好统一授课和分层教学。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分解课文重难点,引导和提升A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激发B类学生语言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带动C类学生夯实语言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提问环节。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完成的课后作业在难度和数量上也应有所区别,C类学生需完成必做题,B类学生和A类学生完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情感因素。
2.4评价分层
评价是隐性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按照不同标准定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导,终结性评价为辅,不仅要考察学生是否完成各自教学目标,还应参照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对成绩好的学生应采取竞争性评价,并鼓励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对成绩一般的学生应采取激励性评价,明确不足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对成绩稍差的学生应多做鼓励,肯定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3.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意义
3.1隐性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区分对待,不能千篇一律的对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应一视同仁,鼓励所有学生都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指导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此外,教师应关注学生心理、情感因素,帮助树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和自尊心,肯定学生的进步并激励他们树立并努力实现更高目标和标准,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3.2隐性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根据Krashen的I+1语言输入假说,学生应在I+1水平的语言输入下,学习带有难度的学习内容,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内在的学习潜力。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要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具体的、适合自己的、能够拔高自己水平的学习目标,并激励学生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迈进。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督促和评估,使更层级的学生都能从语言学习中获得成就感,继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3.3隐性分层教学有利于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隐性分层教学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关注,并为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和才能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潜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自由、更充分的展示。在隐性分层教学中,学生获得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时,教师充分肯定各层次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不仅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更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提升的一个激励。
4.结语
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心理需求,隐性分层教学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分层次的开发学生潜能,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保荣.“分层教学”的误区[J].河南教育,1999,(2):23.
[2]李若川.隐性分层教学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探析[J].黑河学刊,2010,(12).
[3]沈杰.面对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J].北京教育,1997,(6):43-44.
[4]王先荣.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验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1).
[5]王旭明.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学科教育,20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