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毅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030009)
梅洞沟森林公园地处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中段,紧邻其最高峰孝文山,坐标为东经111°17′~111°25′,北纬37°49′~37°58′,规划总面积27.59 k m2,规划区域地势东高西低,大地形如“壶”,使旅游区形成一个大谷地。大谷地由10多条沟谷组成,整体类似仙境中的“壶中天地”,最高峰海拔高度2568 m,最低点在入口区圪洞沟处,海拔高度约1470 m,最高与最低点相对高程为1098 m。区域内地势陡峭、地形地貌复杂、植被丰富、生物多样,坡度大于45°的山地占总面积的60%,坡度小于10°的地区占总面积的7.7%,属于典型的山岳型森林公园。
中国许多著名学者都对森林公园进行了定义[1~3],其中,著名造园学家陈植先生认为“天然公园”中以森林为形成因子,面积在数百亩、数千亩或数万亩者为森林公园[4],符合现代森林公园的涵义范畴。我国土地广袤,资源丰富,蕴藏丰富的森林、动植物资源,还广泛分布着变化万千的地貌及水体等自然景观,这些资源共同构成了我国类型多样的森林公园,大致包含山岳型森林公园、湖泊型森林公园、沙漠绿洲型森林公园、草原型森林公园、城郊园林型森林公园等[5]。山岳型森林公园是森林公园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类型,它是指地处名山大川或中高山区的森林公园,其主体是拔地而起的山体,景观多由奇峰、怪石、陡壁、岩洞、飞瀑流泉、云雾、花草树木和人文遗迹组成[6]。1982年最早兴建的张家界森林公园属于此类[7]。
游憩开发、生态保护、风景保全和生态教育为山岳型森林公园的几项重要功能。游憩开发是通过将森林公园向公众开放,满足公众到大自然旅游的需求。生态保护是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系统,尤其是动植物的生境,使人为的干扰不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以利于山岳型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利用。风景保全是保护好现有的具有特殊观赏价值的自然风景,尽量禁止和减少人为破坏,以利于其可持续欣赏。生态教育是森林公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它通过向公众展示奇妙的大自然,使公众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培养公众的爱心和道德意识,使游憩行为真正成为人与自然的交心之旅。
梅洞沟森林公园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低温、干旱,风多雨少;夏季短促暖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雪少干燥,年平均气温6℃~7℃,无霜期120~130 d,年平均降雨量550~600 mm。梅洞沟森林公园地势起伏,对风向风速均有明显制约,全年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其次是偏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 m·s-1左右,极值最大风速为20 m·s-1,历年平均风力2~3级,年最大风力8级。植被覆盖率非常高,大多数沟谷常年流水不断。
按全国植被类型分类,梅洞沟森林公园属森林草原灌丛植被区,生长植物达870多种,主要树种有油松、辽东栎、山杨、白桦、华北落叶松、醋柳、侧柏、云杉等。海拔1300 m的东入口至主峰,森林植被形成了由不同树种和其他植物构成的明显垂直景观带。海拔1400 m以下,主要为疏林灌丛及农垦带。疏林为残存的白皮松和侧柏;次生灌丛多是沙棘、虎榛子、黄蔷薇、酸枣和胡枝子等;牧草植物主要有白羊草和蒿类;农作物有春小麦、谷子和豆类等。海拔1300~1700 m为低山针叶林带和针阔混交林带,植物群系以油松、山杨及其混交林和小片次生的辽东栎疏林;农作物主要有莜麦、山药和油料等。海拔1600~2150 m为小叶林带,植物群系以中幼龄级的油松林、山杨、白桦为主,间有混交林出现。海拔1800~2600 m为针叶林带,植物群系以华北落叶松、云杉(白杄)、青杄为主,还有山杨、白桦等。
根据梅洞沟森林公园的地形特点、区位优势、景观特色以及经济条件,将其性质定为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主体,天然林景观为基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交融,具有文化娱乐和避暑度假等多功能的山岳型森林公园,总体遵循方针“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具体规划构思:
(1)生态优先,以森林景观为主线。保护原有的生态体系,以生态的观念来指导景区的设计和景点的安排,抓住森林景观主线[8]。(2)延续人文景观内涵。当地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积淀,规划时根据景观的需要保存或有选择地恢复部分人文景观内容,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3)观光游览与游憩相结合。(4)在公园的整体规划上体现地方特色。力争开发出梅洞沟的奇峰、彩林、秀水、苔石四大独具特色的景观类型,营造一个集雄、险、奇、秀于一身的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区。
根据梅洞沟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其景观特色、游览空间构成、景点类型、数量与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将山岳型梅洞沟森林公园划分为12个功能景区。
位于森林公园入口主沟——圪洞沟,现状峰回路转,景色优美,是进入森林公园的必经之路。作为接待服务区,主要起到游客接待、交通组织、游览引导作用,由外而内包括山后村(含标志性入口)、野生花园、瑶林苑、瑶池(含票务入口)、山前街。
位于森林公园入口处,具有中国传统的理想风水格局,规划采用分级蓄水的方式[9],在山口处形成大水面——九龙湖,会议及度假设施布置于“穴场”位置(现状为废弃的农田),群山环抱,流水交融,树木葱茏,风景绝佳,可以开展游山玩水、生态休闲、会议旅游、冰雪娱乐、节庆赛事等旅游活动。
桃源谷沟形蜿蜒,空间变化丰富,植被层次错落,溪水常年不断,近可借下石林景观,远可登上望香台眺望群山,规划形成一处相对独立的高端休闲度假区,设有迷你高尔夫、逍遥池、桃园山庄(内设健康养身会所、度假别墅等),可以开展养生保健、休闲娱乐、避暑纳凉、山野别墅住宿体验等旅游活动。
青存沟是贯通梅洞沟森林公园的一条主沟,溪水流量大,景观变化丰富,溪流、瀑布、青苔巨石、古树、悬崖、野花交相辉映,游赏价值极高,规划形成一处围绕水系,开展赏水、戏水、游水、涉水等旅游活动的游览区。青存沟的游览从瑶池开始,经过花溪、雾溪、石溪、林溪、山溪,直至高山牧场,沿途经过仙人关、月池、卧虎滩、品溪山居、丹青池、飞来石、石门瀑布、山水间、高山人家等景点或休息点,山溪段在冬天可作为冰雕场所。
青存沟支沟——桦林沟现状为采伐迹地,规划通过植被恢复,蓄水成桦林池,建设成为山地运动训练营地——白桦营,夏天滑草,冬天滑雪。
下石林石峰林立,连绵似屏风,景观奇特,游赏价值极高,规划形成一处以石林观光为主的旅游区,重点是游线的组织,使游客能从不同的角度游览石林,从瑶池开始,沿途经过下石坪、月老峰、童子石、玉女峰、山神庙、寿星石、上石坪,近期在石林北坡形成环路,远期增加南坡登山道。
仙果岭位于森林公园较为中心的部位,森林茂密,规划形成由仙果岭、摘星台、中石林、仙姑峰、瑶林塔等景点构成的森林观光区,可以开展森林观光、石林探险、生态休闲、健身娱乐等旅游活动。
仙果岭现状为采伐迹地,规划种植本区自然分布的观花观果类植物,如山桃、山杏、李、樱桃、梨、苹果等,建成山地果园。摘星台利用现状探矿形成的台地,建成一处有接待服务功能的休息点。瑶林塔为结合防火监测功能新建的一处观景塔,规划为7层楼阁式塔,高度25~28 m,除了观景、火情监测外,还作为商品售卖点和茶饮休闲场所,所选位置居于旅游区中心部位,既是点景建筑,也是观景的绝佳位置。
本区现状山高坡陡,石怪峰奇,森林茂密,植物垂直分布带明显,规划形成可以开展石峰观光、山岳探险、体能训练、登山比赛等旅游活动的森林登山区,主要景点有老君岩、上石林、鸟园、兽苑、缥缈峰、归云洞和雾云山。本区规划索道、滑道、森林栈道、山路等多种登山道路,为游客提供不同的登山体验。
松林谷沟形较为宽阔,沟内空地较多,森林景观优美,物种丰富,以旅游区最高峰——凌霄峰为背景,相对独立,规划形成可以开展野营体验、浪漫情旅、定向越野等旅游活动的野营科普区,主要设施有生态展示馆、森林游戏场、森林树屋、野营基地(可用作青少年夏令营基地)、森林教室等,是一处深度认知森林、深度体验山地森林生态环境的理想场所。
桦塔沟沟形狭窄且深,森林茂密,环境幽静,相对独立,由于探矿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规划将其作为可以体验原始先民生存方式的原始狩猎区,采用一定的围护设施,人工放样鸟兽,控制游客人数,采用原始狩猎工具,如木棒、石块、弓箭,捕捉猎物,集中烧烤食用。
为利用现状石英矿规划形成的工业旅游项目,可以开展工业旅游、科学考察等活动。
食用及售卖山珍野味是山地旅游区广受欢迎的旅游项目。本区位于旅游区入口处,利用现状河滩地、山坡、沟谷,种植山野蔬菜、山菌、木耳,养殖山猪、野鸡、黄牛等,可现场食用,也可购买携带。本区还承担着为区内各餐饮点提供食物原料的任务,使品尝健康膳食、山珍野味成为梅洞沟森林公园的特色。
主要位于森林公园外围,包括生态敏感性等级较高的区域以及规划预留的未来发展备用地。该区以保护为主,尽管没有开发利用,但在形成旅游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视觉景观、及保持可持续发展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规划中重点打造景区的品牌“梅洞十景”,分别为:石林叠翠、彩林秋色、岩上老君、石门瀑布、十里清溪、龙湖映月、山野牧歌、山前老街、桃源人家、瑶林塔影。
“石林叠翠”分为上石林、中石林和下石林,尤以下石林景色最为优美,石峰林立,树木层叠,是梅洞沟花岗岩石峰景观的代表;“彩林秋色”遍布旅游南坡,是梅洞沟森林景观的典型特点;“岩上老君”指现状老君岩,山岩陡峭,状若仙人坐立山巅,是梅洞沟象形山石典型代表;“石门瀑布”现状瀑布从两座峭壁中间分三叠飞溅而下,峭壁上多奇树大树,规划进一步强化瀑布景观效果,使其成为梅洞沟最具代表性的瀑布景观;“十里清溪”位于青存沟,规划进一步丰富溪流景观形态,使其成为梅洞沟内游水、赏水、戏水的绝佳所在;“龙湖映月”是规划形成的梅洞沟内面积最大的集中水面;“山野牧歌”集中于两处,一是由山后村、溪流河滩、青草谷共同展现出来乡村田园景观,二是由高山牧场展现出来的山地牧场景观;“山前老街”是传统山地街巷生活场景的再现与缩影;“桃源人家”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回归自然、隐于山林梦想的场景展现;“瑶林塔影”,摇曳的树林中,塔影忽隐忽现,登上塔顶,如画的风景扑面而来,是梅洞沟风景建筑的点睛之笔。
植物景观是以各种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相互结合而成的一种自然景色,通过形、色、香、质、群等多方面造景因素综合构成森林景观的美感,因此在规划设计时除了考虑乔木层的树种组成、林相和结构,还要从森林美学特性的主要因素入手把握植物景观的设计,考虑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和林中附属物层的景观构成特性及美学价值,对设计好的景观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养护。
山林植被及其景观的好坏,是该地域风景评价的重要内容[10]。梅洞沟现状森林覆盖率达93.5%,经过科学的调查分析,以现状植被类型为基础,依据群落外貌与景观特色,按照植被分类方法,对梅洞沟进行植被分类布局规划(表1)。规划后景区植被景观将具有6个特点:(1)垂直分布带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被类型有明显变化;(2)植被镶嵌程度高,各类植被分布相互交融,针叶阔叶搭配,常绿落叶映衬,植物景观丰富多彩;(3)森林生态环境保存完整,科考价值较高;(4)季相变化丰富,春秋两季景观尤为突出;(5)大树奇树众多,观赏价值极高;(6)植被与其他景观要素融为一体,具有和谐美。
表1 梅洞沟植被分类布局规划Table 1 The Meidong ditch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layout planning
山岳型森林公园在规划设计中,应始终遵循“自然、生态、保护”的原则,以整合、理景的手法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宁静和原汁原味,以有利于物种资源的生存和繁衍为主,对景区及外围的山体、植被、野生动物等加以保护开发,促进旅游区乃至周边环境可持续发展[11]。
[1]高翅.森林公园刍议[J].中国园林,1997(6):7-8.
[2]但新球,周光辉.对森林旅游及其特点的认识[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4(2):57-60.
[3]唐正良,刘安兴.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技术与理论探讨[J].浙江林业科技,1994(3):43-44.
[4]陈植.陈植造园文集[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29.
[5]陈戈.夏正楷等.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与功能[J].林业资源管理,2001(3):5-7.
[6]兰思仁.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51.
[7]李梅.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导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32.
[8]肖晓萍.新时期森林公园规划探讨——平潭海岛森林公园的创作构想[J].福建建筑,1999(1):6-8.
[9]陈晨.现代城郊型森林公园规划探讨 [J].安徽农学通报,2003(1):127-129.
[10]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8.
[11]温彦平.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生态经济,2001(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