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源ACG网络流行语构词类型分析

2013-10-25 02:18
关键词:流行语日语汉语

王 芳

(黎明职业大学 外语系,福建 泉州 362000)

日源ACG网络流行语构词类型分析

王 芳

(黎明职业大学 外语系,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网络的发展,ACG文化在中国网民之间日益流行,随之而来的“行话”——ACG网络流行语也逐渐为人们所熟悉。网络流行语体现了网民富有想象的造词能力。这些词通过多种翻译手段借由网络来到中国,对汉语语言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ACG文化;网络流行语;日本;宅文化

网络出版时间:2013-05-20 12:06

在历史上,日本语第一次大规模地输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当时,基于近代革命的变革需要,以鲁迅为新文化运动代表的许多留日学生将大量的日语词汇引入汉语。由于中日两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在文字和文化方面比较容易相互接受和吸收,所以,代表近代文化的新词,如“共产”“社会”等很快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和熟悉。改革开放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增多,通过媒体等渠道大量表达新概念、新事物的语言不断地被传入本土。汉语开始了第二波对外来语的吸收,其中源自日语的词汇亦占不小的比例。这些词汇主要用于表达某些生活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如:量贩、人气、料理、达人等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快速的发展,人们接触和吸收流行文化的载体逐渐从电视报刊等转向了网络。网络信息有着更加及时、选择范围广泛、费用低廉等优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1]。对比传统的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新鲜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更加快捷,而且其中那些涵盖着丰富的内容、灵活生动的语言也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并从二次元走向三次元,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这其中,ACG语言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ACG为英语单词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电子游戏的总称。其相关的文化被称为ACG文化,伴随而来的“行话”被称为ACG语言。日本是ACG文化的领跑者,由于其动漫游戏产业受众横跨从儿童到成人的全部年龄段,而且此3类产品行销世界,所以,日本的ACG文化及其语言也同时被输出到海外,其中包括邻邦的中国。如今,有些“行话”已逐渐成为中国网络的流行语,尤其在80、90直至00后几代人中颇为流行,频繁出现于网络聊天、帖子和博客等平台上,有些甚至已经开始影响到传统媒体和日常生活语言。

一、ACG网络流行语的类型

目前,在中国网络流行语中有很多来源于日本的ACG语言,常见的如:萌、宅、控、御姐、萝莉、腹黑、鬼蓄、傲娇、暴走、同人、吐槽、正太、kuso等等,其数量已经难以统计。新词的形成充分地体现了网民们富有想象的构词能力。当这些外来语涌入中国的时候,它们逐渐地以不同的形式被接纳和使用,还产生了以ACG爱好者为主的众多拥趸。本文主要对这些词的构词类型加以分析。

(一)沿用原词原义

中国网民对于日语外来语的最初使用基本上是沿用其原词原义。由于日语汉字与汉语同根同源,所以在字形上多有相似之处,对于中国网民来说无需做太多改变就可直接借用,对这些词的接受程度也较高。但是日语不只是由汉字组成的,还有平假名和片假名,甚至还有字母缩写等。

1.汉字类

这类词直接沿用汉字字形及原词义,是日源ACG流行语中数量最大的一部分。如:萌。根据《广辞苑(第六版)》,“萌える(もえる)”被解释为芽が出る。きざす。芽ぐむ[2],即“发芽,萌芽”。但是在ACG语言中,这个词还代表着对于可爱事物的喜爱之情,动词可以表示狂热的喜爱之情。不仅如此,日语中还有另一个同音的词“燃える(もえる)”,其意为:(1)炎が立つ。燃焼する。(2)火の燃え立つような光を放つ。光る。(3)気力·情熱·感情が盛んに起こる。(4)真夏の陽光·熱気が強く盛んで、燃え立つようである[2],即“火燃烧或感情热情洋溢”。因此,有说法认为“萌え”是“燃える”的偏阴性意象转写,是“喜欢得快要燃烧起来了”的意思。这个和原意“萌芽”没有明显交集的义项是和ACG一并发展起来的。具体来讲,在网络上,“萌”可以作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来使用。如:

例1.这只小猫好萌啊!好想抱走!(形容词)

例2.她萌上了这只小猫。(动词)

例3.被这只小猫的睡姿戳中了萌点。(名词)

又如“腹黑”一词。日语中“腹が黒い”是指“不正な事もする性格である。心根がよくない。[2]”即“心眼儿坏,黑心肠”。“腹黑”也可用于指黑心肠的人,通常用来指表面和善温和,内心却想着奸恶事情或有心计的人。该词在ACG界被当作“萌”属性广泛使用,并常常用其指代那些一面进行演技化的伪装掩盖,使人看起来总是温和无害、亲切有加,一面却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擅长折磨人的人。

例4.很腹黑:一面“挑衅”,一面安抚(《国际金融报》2010年07月21日第04版新闻标题)。除此之外,属于这一类用法的还有“暴走、次元、耽美、攻略、腐、攻受、王道、御姐、兄贵、正太、同人、本命、眼镜娘、残念、中二病”等词汇。

2.音译类

这类词在日语原词中由假名组成或原本在日语中就是外来语,在汉语借用时采用音译的方法,保留其原意。如:控。这个词源于日语外来语コンプレックス(原词是英语的complex,指情结)的缩写コン的音译。这个词先从英语进入日语,在缩写之后再从日语进入汉语。在日语中,コン的用法已经从原义扩大化,表示极度喜欢某一类事物[3]。产生了诸如ロリコン(Lolita complex,即萝莉塔情结,一般直接音译为“萝莉控”)、マザコン(mother complex/恋母情结)之类的新复合词。

属于这一类的词汇还有赛高、捏他、杀必死等。有些懂日语的中国网民喜欢用其音来表示幽默。

3.字母类

在日语中,这些词汇或表达原本使用的就是英文字母缩写形式。如:ACG表示animation,comic,game(动画、漫画、游戏),BGM表示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乐),BL表示boy’s love(少年爱),H来自于hentai(変態),表示变态或18禁,等等。

4.表情符号

看过日剧《电车男》的观众都会对日本网络社区上面那些眼花缭乱的表情符号留有深刻印象,它们在日语中叫做“絵文字”或“顔文字”。通过生动的符号组成图形,表达说话者的思想。除了常见的^_^(ㄒ_ㄒ)等,还出现了大量更生动的、表达多种复杂感情的表情符号。受此启发,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网民们也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絵文字”或“顔文字”。汉语中类似而最传神的文字莫过于“囧”字。

(二)词义扩展

ACG文化在日本往往被认为是宅(オタク)文化。“宅”在《广辞苑》中解释为:①(他人に向かっていう)わが家。うち。自宅。②妻が他人に対して、夫を呼ぶ称。うちのひと。やど。③(「お―」の形で)あなたの家·家族。また、あなた[2],即:家、住所;府上;您;对自己丈夫的称呼等。而“御宅(おたく)”原指热衷及博精于ACG的人,而现在一般泛指热衷于次文化,并对该文化有极深入了解的人。

在1984年于漫画月刊《漫画ブリッコ》上连载的《「おたく」の研究》专栏中,该词由日本著名社会评论分析家中森明夫初次并正式使用这个名词来称呼这个族群。1983年,在日本开始放映的动画《超时空要塞》(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中,主角们互以“おたく”(您)称呼对方,故推断此族群的人乃受其影响,开始使用这个词汇互相称呼,后来才被以“おたく”作为其族群全体的代称[4]。

冈田斗司夫认为:御宅族是指“在这个被称为‘映像资讯全数爆发’的21世纪中,为了适应这个映像资讯的世界而产生的新类型人种”。换言之,御宅族就是对映像的感受性极端进化的人种。然而,这是冈田为美化御宅族而下的个人诠释,与一般大众取向、媒体宣传的概念不同[4]。

“宅”除了指称动漫画与游戏的爱好者以外,也可用于其他事物的狂热爱好者。如:“鉄道おたく”(搜集电车模型、相片等,对各地铁路如数家珍的人)。相对于英语中fan用于指以快乐为目的的喜好,“おたく”则更是强化因狂热喜好而研究。

汉语中的“宅”是随着2005年《电车男》一剧的译入而进入网民视野的。最初,这个词汇被从日文原封不动地拿来,写作“御宅”或是“御宅族”,后被缩略为“宅”;之后因为与日语里一样的原因,即偏向“宅”本身的意义——房屋的意思,这个词被看做是对闭门不出的年轻人的蔑称。再之后,逐渐产生了“宅男”“宅女”等词语,特指闭门不出、不参与交际、常常上网的男女青年;此时的“宅”不仅从最初日语的人称转变为名词,而且也具有了形容词和动词的词性及用法。

例5.你真的很宅啊!(形容词)

例6.放假一直宅在家里。(动词)

(三)意译译词

“傲娇”的日语原词是“ツンデレ”,合成自日文拟声表感叠词“ツンツン”和“デレデレ”,是指“平常说话带刺、态度强硬高傲,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害臊地黏腻在身边”的人物,常用于恋爱型态的词汇。“ツン”是带刺的态度,包含以冷淡、冷漠、故意挑毛病等行为表现。“デレ”的意思是害羞、害臊、脸红等等。这两个词在合并使用时表示指涉对象具备两面性,而两面的落差以及由于落差感而产生的了解或亲近感是这类角色自古以来就广为创作者爱用的原因。这个词发源于日本ACG界,而且是包含动画、漫画的御宅族次文化里广泛形成“萌”的类型之一;另一方面,这个词在大众媒体上也经常被使用,作为比喻有魅力的人物形象、恋爱模范、话题人物等[5]。这个词的词义往往差异甚大,主要是由于个人的不同理解,可以说是个相当抽象的概念。

此外,属于这类词的还有吐槽、黑化等。

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

语言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来自日本的ACG流行语在中国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一)多样化

ACG语言的形式内容在不断地创新发展,表现形式上从汉字到字母,甚至符号。词性上从名词到动词、形容词。特别是像“腐~、~控、~向”这样的接头词或接尾词的活用,都呈现出ACG语言多样化的魅力。其借用的过程主要是网友自发翻译引进的,因此,翻译手段更加灵活自由。上文已对ACG语言类型进行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二)本土化

汉语博大精深,在借用外来词语的同时,国人们也将它们本土化。由于汉日语言的“同文同种”,这种“本土化”也更加容易,更“原汁原味”。在当下的汉语网络用语中,从“萌”字已演化出“卖萌”“萌点”等词汇。与“卖萌”的构词方法相同的还有“卖直”一词,中国古代有成语“沽名卖直”一词,意思是故意表示公正以获取名声。“卖萌”最初创造出来,就是指刻意地突出或者按一般套路展现角色的“萌点”。后来,“卖萌”还演变成了撒娇甚至装傻。在如今的使用中,该词并无特别贬义,而像“恶意卖萌”则表示“卖萌”过头、产生相反效果引起他人反感之意,带有贬义。“萌”文化是ACG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

同样,上述“词义扩展”部分提到的“宅”,由其词义演化出的“宅男,宅女,死宅”等新词;由“腐”所组词形成的“卖腐,腐国(戏指英国,因其同性恋文化)”等。中国网民再创作的能力使ACG流行语衍生出更多的用法,结果是在这些日源的外来语中又打上了汉语文化的标记。

(三)大众化

随着媒体的发展和网民的传播,这些ACG流行语已经逐渐从ACG走向了主流媒体和大众的生活。如:

例7.在《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开展的关于“明年节假日,你最想做啥”的微调查中,48%的网友表示最想出门旅游,44%的人最想宅在家陪亲人……(《2013我们怎样度假:超六成网友计划出游》《人民日报》2013年1月2日)

例8.日前,在湖北恩施冒雪走访村民时,李克强副总理一句“有什么恼火事”,引发了村民“吐槽”,也引起了媒体关注。(《多问些群众的“恼火事”》《人民日报》2012年12月31日)

近些年,在华语社会也产生了不少流行语,如“给力、囧、走你”等等,这些流行语形象丰富,使用上便捷经济,简单的字词甚至字母可以涵盖大量的信息,满足了年轻人猎奇求新的心理。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使网络流行语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而受人瞩目。作为次文化的代表,ACG文化在受众群上不能说是普遍的,但是ACG语言却在不断地演化和革新中被传播,为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流行语有一定的时效性,有的短暂流行后很快被新词淹没而消失,但也有生命力较强、符合时代潮流的词语流传下来、甚至被收录到辞典中。

综上所述,日源网络流行语的借用促进了语言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的多元化,体现了网络的无国界和汉语的包容性,扩大了国际流行文化的交流。ACG语言因其新颖时尚、富有个性而在年轻人中颇为流行,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滥用并影响到语言的规范性。部分中年以上为主的人群较少接触网络,对ACG不是很了解,他们对这些流行词的接受比较困难,因此也造成了交流的障碍。面对ACG语言背后的ACG文化的流行,人们应该有一个辨证的态度。在开放的网络社会,部分含有色情、低俗等不健康的内容很容易侵蚀青少年的思想。对于网络流行文化,在倡导拿来主义、开明接收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该是永远不变的原则。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gywm/shzr/shzrdt/38518.htm/2013-1-15/2013-2-20.

[2] 新村出.广辞苑[Z].6版.日本:岩波书店,2008.

[3] 姚津津.国内ACG语言使用现象及成因分析[J].安徽文学,2010,(3):230.

[4] 齐珮.从日语“萌”的语用意义看青年亚文化生态系统特征[J].外语学刊,2010,(4):87-90.

[5] 热词[N].扬州晚报,2010-9-13(A17).

AnalysisofWordFormationTypesofNetworkBuzzwordsDerivedfromJapaneseACG

WANG Fa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Quanzhou,Fujian 36200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ACG culture has been well popular among Chinese netizens and some network buzzwords from Japanese ACG culture have become a type of “jargon”.These words reveal the netizens’ imaginative ability to create words.By way of the Internet and several translation methods,these words come to China and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ACG culture;network buzzwords;Japan;Otaku Culture

2012-12-17

王芳(1983-),女,福建泉州人,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外语系讲师,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文学。

G 652

A

2095-462X(2013)03-0041-04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30520.1206.006.html

(责任编辑乔志杰)

猜你喜欢
流行语日语汉语
学汉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流行语大盘点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