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花园方言入声研究

2013-10-25 02:18
关键词:老派声韵韵母

张 锦 玉

(北京华文学院 专修部,北京 102206)

下花园方言入声研究

张 锦 玉

(北京华文学院 专修部,北京 102206)

从调类、调值、韵母等角度对下花园入声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并对比了下花园入声与太原入声以及下花园青老年入声的差异。结果表明,下花园入声的发展趋势是逐渐舒化的;与入声保留相对完整的太原入声不同,下花园入声字舒化现象较多,说明入声的淡化与消失呈包围状,即入声的消失是由边缘地带依次向中心地带进行的;青老年入声的差异说明入声的消失在青年人身上更为明显。

下花园方言;晋方言;入声;舒声

网络出版时间:2013-05-20 12:07

古代汉语是有入声的语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有些方言仍然保留了入声,但有些方言的入声已经消失了。在有入声的方言中,入声的形态也不尽相同。其中,晋方言对入声喉塞音韵尾的保留是其区别于其他方言的一大特色。侯精一先生曾多次论及晋方言入声的共同特点:入声多带有比较明显的塞喉音;入声收喉塞尾及入舒同调型;通摄合口一等与合口三等精组入声字今读音多有分别等等[1]2-4。然而晋方言区的范围很大,内部自然也会有较大的差别,比如下花园入声就与山西境内的晋方言入声有许多相异之处。本文将对下花园入声的特点、新老派入声的差别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下花园入声韵的特点

下花园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东部,东邻怀来县,西接宣化县,其方言属于晋方言张呼片,正处在张家口晋方言向北京话的过渡带上。因此,下花园方言受北京话影响,入声的表现与太原入声具有众多不同之处,同时也使下花园老派与新派在入声读音上产生差异。本文分别从调类、调值、入声韵、舒入声转化等方面探讨下花园入声的特点。

(一)下花园入声的调类特点

从调类上看,太原入声分阴阳,而下花园入声不分。在太原方言中,阴入字主要来源于古清声母入声字和古半浊声母字入声字,古清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入的很少。从《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常用入声字共318个(包括入声舒化字和舒声入化字)[2],其中古清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入的只有“戳”(彻母江开二)、“踏”(透母咸开一)、“橘”(见母臻合三)、“别(区~)”(帮母山开三)4字。在这318个入声字中,阳入字共62个,除上述4字外均来源于古全浊声母入声字(见表1)。可见,在太原方言中,中古全浊声母入声字的平均阳读率达80.5%,所占比例很高。

表1 中古太原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统计表

下花园入声与太原入声的调类不同,它不分阴、阳入。上述太原62个阳入字在下花园入声系统中均读为阴入,且与阴入在音高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也就是说下花园方言入声的发展已经不以声母的清浊为变化的根据,而是全部变为阴入,实现阴阳入合流了。这一特点正如太原入声字的发展趋势:太原老年、中年人入声分阴阳,而青年人将阳入并入阴入,只有一个入声调[3]。这正说明入声的发展逐渐趋于简化。而处于晋方言边缘地带的下花园方言,其入声的简化要比太原入声简化的步子更快些。

(二)下花园入声的调值特点

从调值上看,下花园入声与太原入声也有明显的区别。根据采用“桌上语音实验室(MiniSpeech Lab)”得到的数据可知,下花园入声调值为54,与太原阳入调值相同。张家口市区入声调值为32,较下花园略低,但比太原新派入声调值要高(表2)。

表2 太原、张家口、下花园声调调值比较表

温端政认为,入声的调类有进一步合并的趋势,且入声的调值多和舒声某调接近[3]。这两个特点在上表的3种方言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三)下花园入声韵特点

晋方言区内的不同方言点入声韵的个数是不同的。从韵母系统上看,少的只有4个入声韵,如平遥;也有6个的,如平定;一般是7个或8个入声韵,如太原、浑源;入声韵数量更多的则达到11个,比如忻州。4个入声韵的主要元音多数是[],4个以上入声韵的主要元音是[a、][5]。从韵母系统看,下花园入声韵较太原简单,太原入声有文白异读的现象,而下花园则不多。在下花园,入声韵只有4个,和平遥一样,是入声韵最简化的地区;但是从调查来看,下花园入声韵的主要元音都是[](表3)。

表3 部分晋方言点入声韵母比较

可见,晋方言的入声韵母系统正趋于简化。正如声调中的入声一样,下花园入声韵的简化进程同样快于太原。

既然下花园入声韵系统不同于太原入声韵系统,那么太原入声字与下花园入声字对应关系如何呢?下面就此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表4 下花园与太原入声字同音情况表

2.太原入声字在下花园发生变读的字数共194个,占调查总字数的61%。这些字的变化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太原入声字到下花园仍读入声,只是入声韵母不同(表5),太原入声字到下花园变为舒声字(表6)。

可见,下花园入声字与太原入声字读音不同的占整个调查字数的近2/3,这表明作为晋方言边缘区域的下花园入声韵与太原入声韵的差别已很大,它正朝着简化消失的方向发展;但另一方面,下花园语音对太原入声的舒声化也是有对应规律的。加之对其他方言点入声舒化的研究,就可以初步掌握晋方言入声舒声化的走向。

(四)下花园入声舒化和舒声入化现象

在晋方言中,入声韵尾[-p、-t、-k]均已脱落,3者合并为喉塞音韵尾[-]。大多数情况下,古入声字发展到现代晋方言中是以带[-]为标志的,舒声字则不带[-]。但也有不少例外现象,入声舒化和舒声入化就是值得注意的两个方面。

表5 下花园与太原入声字不同音情况表一

表6 下花园与太原入声字不同音情况表二

下花园入声舒化的字已经很多,上面表6中的101个字都是入声舒化;但太原入声舒化的字很少,只有13个,即:贼、跃、划、翼、六、粥、瓦、雹、剧、屋、幕、拉、忆[2]。这13个字中除“跃”读[iau]以外,其余12字均与北京话相同;而下花园变为舒声字的入声字其读音也与北京话相同。这正表明了晋方言入声发展的一个趋势,即在普通话的强烈影响下,晋方言入声韵母在脱落喉塞尾后分别向各自接近的舒声韵母转化,入声声调的分派则与北京话的演变过程相似,且变为平、去两声的更多。

如果说入声舒化反映了晋方言入声削弱的发展趋势,那么在这大趋势中也存在一些“逆流”,舒声入化就是“逆流”中的一支。顾名思义,“舒声入化”就是指古代读舒声的字现被读为入声了,这种现象在太原和下花园都是有的。太原话中的“置、阿(白读)、去(白读)、可(白读)、乌、刮、模”和下花园话中的“驼、岂、瞿、妒、帚、蔗、掉”都是舒声入化的例子。舒声入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急读或轻读,外部原因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不表意音节影响到一些本来不读入声的音节也读成入声或在一定条件下读成入声[6]。研究已经表明,当一个音节位于句尾时,由于语调下降和气流的逐渐消失,这个音在音高、音长方面就明显降低缩短,而入声正是以短促为特点的;当某个舒声字经常位于句尾或词尾时,它就有可能被读得很短而由舒声变为入声。舒声字急读变为入声也是这个道理。当然,舒声入化往往要求在特定位置、特定环境下才能实现,而且舒声入化的字也很少,故而不能作为晋方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来看。

二、下花园新、老派入声的差别

在社会语言学中,年龄往往是语言演变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语言特征就可以大致预测这种方言的发展趋势。在考察下花园入声的发展方向时,笔者将发音人分为老、新两派,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下花园新派和老派在入声读音上确实存在差异。

新派在普通话的影响下,许多入声字已不读入声了,而是以下花园平、上、去的声调读入声字。下花园入声的老派发音与新派发音也有一些对应关系(表7)。

表7 下花园老派入声韵与新派舒声韵对照表

图1 下花园入声韵入声舒化对应关系图

由表7与表6的比较可知,下花园新老派舒入声对应关系与下花园—太原舒入声对应关系基本一样。这说明在入声向舒声转化的过程中,入声韵与舒声韵的对应是有一定规律的。根据分析认为,北

京话入声的消失可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即:塞音韵尾/-p//-t//-k/先消失,合并作/-/,再丢失喉塞音韵尾,入声韵韵母向其近似的音转化;喉塞音韵尾脱落时可能只脱落喉塞音本身,也可能连带前面的[]或[a]一起脱落并在脱落后发生一些音变,这样就使一个入声韵舒化后对应多个舒声韵了。图1显示了下花园入声舒化前后的对应关系。

综上所述,本文从下花园入声与太原入声相比较的角度出发,说明了下花园入声的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下花园入声的发展趋势是逐渐舒化以至消失的;与太原入声相比较而言,太原入声保留得更完整,舒化的入声字较少,而位于晋方言区边缘地带的下花园入声字则舒化得较多,这正说明入声的淡化与消失是呈包围状的,是由边缘地带依次向中心地带进行的;下花园青、老年入声的差异说明入声的消失在青年人身上更为明显,且在入声舒化的过程中,入声韵与舒声韵有一定的对应规律。

[1] 侯精一.现代晋方言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M].2版.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

[3] 温端政.晋方言区的形成和晋方言入声的特点[J].山西师大学报,1997,(4):93-102.

[4] 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语文研究所.河北方言概况[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61.

[5] 温端政.试论山西晋方言的入声[J].中国语文,1986,(2):124-127.

[6] 范慧琴.从山西定襄方言看晋方言入声的演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4):430-435.

ResearchontheEnteringToneinXiahuayuanDialect

ZHANG Jin-yu

(Chinese Department,Beij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llege,Beijing 102206,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tering tone in Xiahuayuan dialect from different aspects,compares the entering tone in Xiahuanyuan and Taiyuan,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entering tone between the young and the old in Xiahuayua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end of the entering tone in Xiahuayuan dialect has been becoming the non-entering tone gradually.The phenomenon of non-entering tone appears more in Xiahuayuan dialect than that in Taiyuan dialect.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ages show that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entering tone is more obvious among the young people.

Xiahuayuan dialect;Jin dialect;entering tone;non-entering tone

2013-03-31

张锦玉(1983-),女,河北张家口人,北京华文学院专修部讲师,语言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语音学、华文教学与研究。

H 172.2

A

2095-462X(2013)03-0033-04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30520.1207.026.html

(责任编辑乔志杰)

猜你喜欢
老派声韵韵母
声母韵母
老派的人
当代诗词史稿(十二)——声韵改革成果概览
沭阳东小店方言的新老派语音差异
老派的人
单韵母扛声调
光影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普通话声韵配合表的规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