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竹立
微课符合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求,当与翻转课堂、网络教育结合之后,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使微课具有长远的生命力。
微课的概念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在2011年正式提出。虽然在此之前,也有类似的名称(如“微课程”)被提出并应用于实践,但国内教育界比较系统地研究微课应在此概念提出之后。
当年作为负责教学资源评比的工作人员,胡铁生发现专家在评审教师拍摄的课堂教学实录时,无法一一看完所有视频资源。于是,胡铁生产生了让老师围绕一个小知识点制作微视频来参加评比的设想。正是这一从实际出发的设想,导致了微课概念的诞生。
从微课刚一提出,就受到热捧。佛山在全国首创的微课模式,在市民中掀起“淘课热”。两个月内访问量就超过15万人次。然而,微课真正大热是因为受到教育部的重视和肯定,各地教育部门、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协会和刊物、网络教育培训机构、教育投资与开发商的积极参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曾表示,“我们搞教育信息化的和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人都摊上大事儿了!”这话中的“大事”即微课。从国内微课的发展来看,可以认为微课是一项自下而上推动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领域的大事。
对于微课的发展可以说热是暂时的,但微课却是长期的。之所以说,微课热是暂时的,是因为这一轮的微课热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发起、各种微课大赛推动的;一旦各种大赛落幕,热潮就会逐渐减退。这几乎是近年来各种“教育信息化热”的常态。笔者认为,判断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或教学模式有无生命力,要看在比赛、项目结束之后,教师是否还会继续使用这些资源或模式进行教学。如果教师在没有项目支持和比赛激励的情况下,还愿意继续采用研究和比赛时采用的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那才证明这种教改是有生命力的,是真正成功的;如果一旦没有了项目支持,没有了获奖、竞赛等激励因素,教师又都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去,那就证明这种教改实际上是不成功的、是难以普及的。
另外,微课只是对教学视频资源进行了一点小小的变革,与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数字故事”热、“电子书包”热、“电子白板”热、“翻转课堂”热一样,都是一些基于数字技术的带有过渡性质的变革。这些变革不可小觑,它们都在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着不懈的“蚕食”,使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影响范围不断萎缩。然而,要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还为时过早。之所以又说微课是长期的,是因为微课符合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求,当与翻转课堂、网络教育结合之后,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使”微课”具有长远的生命力。
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微课的应用前景。如前所述,微课最初是为了方便专家评审与教师教研而提出的,专家需要微课、教师需要微课,都是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但实际中发现微课在网上很受热捧,说明网络学习者更需要微课。因为微课短小精悍,易于通过网络传播;内容覆盖各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特色内容,形式丰富、类型多样;耗时不多,就可以学习一个精练的知识点,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学习,而且还可以反复重看、快进快退,何乐而不为?如果再与移动终端如手机之类结合起来,就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对网上、课前、课后学习都有帮助。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如何呢?这正是专家学者们最关心的问题。黎加厚教授在《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这样写道,“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黎加厚希望是,微课不要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而应该通过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或者课堂教学结构),一直是专家学者们孜孜以求的梦想。多年来,通过引进数字化教学平台、电子书包、电子白板等技术产品,通过大力推广教育博客、网络教研、微博学习、专题学习网站、数字故事、视频公开课、翻转课堂等,希望带来课堂教学的根本变革,然而始终成效有限。这次又能否如愿以偿呢?
图1 课的六个维度
微课虽然名为“课”,但与传统“课”的概念有明显的区别。在传统意义上,“课”是什么?它由哪些要素构成?一堂课离不开六个要素:课时、课室、教师、学生、内容、方法。这六个要素构成了一个六面体,也就是正方体,它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传统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见图1。
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教师和学生容易排除外界的干扰,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与学。它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天地、相对独立的氛围。在这个天地里,教师一般是主宰者,具有较大的权威,以保证课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一堂课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大约在45分钟左右,课与课之间休息5~10分钟,这比较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一连串的课构成一门课程,就像一条标准化生产线,非常利于教学组织与管理,这也是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延续几百年的原因。
反观微课,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或课程,只是一种数字化教与学资源,微课要么在网络中运行,要么在单机中运行,既可以辅助教师的教,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有没有可能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结构呢?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优质的微课资源已经覆盖了中小学大部分学科的大部分内容,包括几乎全部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那么,教师就有可能在课堂上选择播放这些微课,以代替自己的讲解,自己则扮演穿针引线、补充说明、组织管理的辅助角色。如果说,这仍然不算真正的转变,那么,当学生自己或在家长的督促下,在家自学微课,到了课堂上教师还有必要重讲一遍、或再重放一遍微课吗?那时,教师该做的不就是答疑解惑、组织讨论、强化练习、安排活动了吗?此时,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不就真正被翻转过来了吗?
理论上,上述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我们回顾历史,恐怕就不会那么乐观了。早在1913年,电影发明不久,爱迪生就曾经预言:“不久将在学校中废弃书本有可能利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来的10年里,我们的学校将会得到彻底的改造。”然而时间过去了整整100年,爱迪生的预言落空了。后来电视出现后,人们也一度认为可以用电视教学取代课堂讲授,事实证明也行不通。微课出现前,已经有不少教师讲课视频和视频公开课,但并没有对课堂教学产生太大的影响,难道仅仅把45分钟到1小时长度的讲课视频和视频公开课变成20分钟以下的微视频,就能够彻底改变课堂教学吗?
笔者曾了解到某地区教育局将全部中小学的教学都拍摄下来,放在网上,但老师和学生们还是更愿意现场讲课和听课,教学视频并没有多少人去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性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密切互动、相互合作的过程,有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无论多么精彩,都与现场情况有一定的疏离感,缺少面对面教学所具有的那种交流互动氛围(这种交流不只是语言的交流,还有眼神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因此,老师不愿意满堂播放视频,学生也不愿意长时间看视频。学生一个人在家看视频就更没有课堂教学那种现场感了,反而容易因为孤独感而影响学习效果。
图2 “零存整取式”网络教学模式
与课堂教学不同,微课在网上更受欢迎。当人们无法到现场听课时,在网上看视频就成了最好的选择。网络学习者不像在课堂里那样,是一个特定的群体。网络学习者来自各行各业、四面八方,年龄和层次差异很大;他们不像在封闭的课室里那样可以专注地学习,他们学习的场所五花八门、很不确定;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也不是整段的时间,大多是工作和生活里的“碎片”时间;网络的超链接性让他们很难在一个界面上停留过长的时间,一般每隔一小段(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他们就会跳到另一个界面去看看。微课因为其网络化、碎片化、视频化、可移动性,正好满足了这样一群人的需求,有可能在网络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的网络教育脱胎于传统的学校教育,起初基本照搬学校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发现效果不好,网络教育受到社会质疑,信誉及招生都面临危机。因为网络教育缺少学校课堂教学的氛围与环境,使得网络教育效果不及全日制教育效果;网络学习缺少严格的监管与评价体系,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
最近国家开放大学正在建设一个《五分钟课程网》,这是网络教育的一个有益尝试,其中体现了网络教育的两个新趋势:一个是微课化,另一个是非学历化。微课化使网络教育适应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需求,非学历化则避开了与全日制学校的正面竞争,开拓了传统学校不愿做、不屑做的非正式学习和非正规学习、以及实用性较强的技能教学的广阔空间。
笔者曾提出一个“零存整取式网络教学模式”,就是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改造,构建起以“微课程+微作业+微测验+微学分”为主体的网络教育新模式。对于原有的课程体系,可择其要点拆分为一系列时间在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微课,制成微课视频放在网络平台上供学生选择与学习;微课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点击播放;每个微课后附有微作业和微测验,可让学生在线完成和提交;完成了微作业和通过了微测验的学生可以获得微学分;当学分积累到一定的总数的时候,即可以获得参加毕业考试、论文答辩和/或作品报告的资格,学分、考试、论文、作品均符合要求后即可毕业并颁发证书。学习微课谓之“零存”,通过最终考试、答辩获得毕业资格谓之“整取”。(图2)
微课的种类可有多种:1.讲授式微课。教师以一个小知识点为单元进行简明扼要的讲授,这类微课宜选择重点和难点内容。2.问题解答式微课。针对网络学习中学员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答疑式讲解。3.讨论式微课。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可以组织师生进行小规模讨论,并制作成微课。4.活动性微课。一些小实验、小活动也可录制成微课,供无法到现场的学员学习。5.关联式微课。这类微课主要针对一些系统性较强的知识进行关联式讲解,重点介绍各相关微课之间的联系与脉络。6.作业式微课。学员可自行制作完成作业和练习的微视频供大家互评和老师点评。
为了保证学习的系统性,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规定哪些微课属于必修微课,哪些属于选修微课。必修微课与选修微课应该保持合适的比例,这样既可以保证学习的系统性,又能保证学习的灵活性,允许学习者根据个人兴趣与工作需要,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
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有下列优势:1.让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与环境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式学习。2.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个性化知识体系的构建。3.方便教师对网络教学进行灵活机动的管理。4.减少教师辅导与答疑的工作量。5.改进网络教育质量,减少辍学率,提高网络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笔者预测:未来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这样一种局面,即“学历教育”还是由传统实体学校唱主角,而“非学历教育”则主要由网络教育来承担。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网络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终有一天,无论是在“学历教育”领域还是“非学历教育”领域,网络教育都将取代传统学校教育的主角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