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栋
(胜利石油管理局 党委组织部,山东 东营257001)
1.课题来源。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1998年挂牌成立,2002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独立招收博士后。经过14年的发展,博士后已成为油田高层次人才的一个特殊人才板块,是油田科技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到2009年11月,油田已累计联合或独立招收171人,出站110人,在站50人。目前,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按照国家要求和建站标准,从机构设置、科研设施、经费投入到课题运行都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规范的工作管理制度。到2008年12月,累计开展博士后科研项目149项,已完成112项,在研37项,获得实用新技术和专利发明46项次。通过档案资料查询统计,科研项目终评优秀率达88%。
2.科研成果转化的内涵。科研成果转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科研活动的逻辑延续。是指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二是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还需要成果管理机构和使用单位对其加以推广和应用,这个过程谓之转化。
科研成果转化过程。包含狭义的转化过程和广义的转化过程。狭义的转化过程是专指课题研究结束成果形成后,从知识的文本报告状态到生产、科研的应用状态的实现过程。而广义转化过程是指整个科研活动过程及成果形成后,包括研究阶段的转化、成果形成阶段的转化和二次开发转化。
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是指保障科研成果实现转化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政策规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思路、方法、措施、对策等。
目前常用的成果转化理论有三个,分别是同因素理论、激励推广理论和认知转化理论,如表1所示。
表1 科研成果转化理论
3.博士后科研成果类型特征。为便于“成果转化机制”问题研究,我们利用属性分类技术和综合归纳方法,对149项博士后科研成果目录及摘要和相关存档资料进行了归类研究分析。通过梳理归纳,依据科研成果的不同属性及特征,将科研成果划分为三大类型,并对每一类型的转化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
(1)科研成果划分法。科研成果本质上属于知识创新集成建构,一般表现为知识类、技术类和产品类三大类型。对应科研成果的理论属性和应用属性与三大类型两两组合,知识类,提出新的理论体系和认识,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技术类,开发出新的工艺制作标准,主要包括专利技术研究和实用技术研究;产品类,生产制造出新的有用产品,主要包括产品创新研究和产品创造研究。依据油田博士后科研成果类型划分及属性特征,通过对149个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知识理论研究占26%,技术应用研究为66%,产品生产型项目研究最少,仅为8%。
(2)成果转化特征划分法。通过对已完成科研成果转化情况的研究分析发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并非一个模式,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成果表现出不同的转化方式。一般意义上的成果转化表示在生产科研实践中被采纳应用,而且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如表2所示:
表2 成果类型转化特征描述
通过对博士后及相关人员(导师、领导者、管理者、应用者、合作者)的个别访谈、博士后座谈、成果转化应用案例写实自述等方式方法,对已完成的科研成果质量、应用价值、转化程度和转化效果四项指标,从科研报告、终评鉴定、成果自述、业内专家(应用单位)四个角度进行了部分或抽样模拟评估。
1.成果质量状况。成果质量高低主要是从科研活动、研究内容和成果报告等方面的科学性、完整性、创新性中反映出来。通过对已完成科研成果的调查研究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相对较高质量的成果达78%。
2.成果价值评估。根据成果类型及属性特征,我们选取了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两项作为评判成果价值大小的指标。调研分析显示,样本中成果偏重应用型研究,相对成果价值比较大的占样本数的64%。
3.成果转化状况。通过对112项已完成科研成果的抽样调研、统计分析显示:科研成果整体转化率为36%,低于油田科技成果转化率(48%)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主要是博士后板块的科研成果以前瞻性和探索性为主,转化难度较大。
4.应用效果评估。我们从已完成的科研成果中随机抽取了40份报告,对转化单位应用这些科研成果后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后续跟踪调研,应用单位对总体效果的评价还比较满意,但也感到其实际效果与报告、鉴定和自述中描述的应用效果及效益预测不相一致,自我评估偏高。
借助调研统计结果,综合研究分析显示,油田博士后科研成果30%以上属于质量较高、价值较大、转化较多、应用效果较好的成果,但同时,调研数据也显示,仍有部分成果没有全部转化,或没有转化,或转化了效果不明显。
通过对油田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状况的研究分析,我们感到,科研成果转化一定有自己的规律,通过一定的转化过程来实现。通过资料文献查阅、走访咨询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从理论上搞清科研成果是怎么转化的,了解科研成果转化的整个过程,掌握科研成果转化及成果转化过程的理论脉络,有助于寻找到做好油田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有效路径和实用方法。
1.科研成果转化过程解析。通过对油田博士后已经完成和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分析来看,从选题到启动研究到成果形成再到转化应用,最后见到效果,整个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化行为,其转化过程大致分解为研究、形成和应用三个阶段,应用阶段包括推广传播、组织实施和效果产出三个环节。如图1所示。
2.科研成果转化过程特征。科研成果转化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性质特点,有些是某一时点上的瞬间转化,有些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转化,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来完成,研究的任务是找到这些条件,促成转化过程的完成。如表3所示:
图1 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
表3 科研成果转化阶段特征
3.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对科研成果转化过程的理论分析和对科研成果转化案例的研究表明,在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诸多因素中,成果质量、关联人员和应用环境与成果转化密切相关、高度关联,是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三个关键因素。
一是成果质量因素的影响。科研成果本身质量的高低,以及成果所隐含的应用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的转化程度。成果质量对转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其是否易转化,可操作性和接受性体现出来。如图2所示:
二是关联人员因素的影响。关联人员中的研发者影响科研成果质量,质量差、价值低的成果不易转化;应用者影响成果转化氛围,没有应用单位很好的支持条件,成果难以转化。因此,特别需要研发单位领导和应用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如图3所示:
图2 成果质量对转化的影响
图3 关联人员对转化的影响
三是应用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对成果转化的影响主要是成果转化条件和文化氛围。成果转化需要一定的场所、设备、仪器;需要应用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技术人员的协作配合,意即具备应用转化的支持系统和文化氛围,提供应用机会和资源支持。
1.做好成果转化的流程衔接。研究发现,就整个科研成果转化过程而言,需要重点关注选题、衔接、推广、交流、配套五个关键环节,实做好应用型研究导向、科研项目与生产实践的对接、科研成果的推广传播、博士后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转化应用配套条件。
一是做好导向工作。针对博士后个人科研取向与油田单位科研取向的差异,(各自关注点不同,博士后增加科研经历、获奖/油田技术创新、解决生产难题),做好科研活动的思想认识工作,把好选题立项、成果质量、报告终审关口,项目研究和课题管理导向应用研究和实用技术研究。保证产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保证成果能应用易转化,确实能解决生产、科研实际中的技术难题。
二是做好对接工作。做好研究项目与生产实践、研究人员与基层现场、成果与应用单位等科研活动几大关联界面的有效对接,保证做出高水平、高质量,提交的成果既要有针对性,还要有用能用。
三是做好推广工作。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传播工作,搭建平台疏通渠道,通过宣传、活动、培训、网络等手段建立推广系统,解决成果转化不足问题,解决研究者不知谁需要、应用者不知谁拥有的问题。尤其是决策层能够了解成果价值。创造应用转化机会,提高成果转化率。
四是做好培训工作。做好对博士后、研究团队、应用单位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研究、应用、转化能力,构建智力开发与传播平台,以提升应用转化成果的能力,扩大影响、加快成果传播、创造转化机会。
五是做好配套工作。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配套条件支持工作,重点是资金、设备、场所、机会等条件,构建成果转化支持系统。
2.创新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举措。创新开展博士后成果与生产、科研的对接活动,促进博士后科研成果与企业发展需要的理论、技术、工艺相结合,促进企业提升技术水平。
一是开展博士后科研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相同领域、学科、专业科研项目之间的专业研讨交流会;组织开展跨领域、学科、专业科研项目博士后之间的科研经验交流会;以博士后某一科研项目为主题,组织开展与油田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专题研讨交流会;适当时期,组织开展与油田外部国内国外的高层次人才及专业技术经验交流会,互派博士后参加。通过系列活动,搭建起博士后高端知识沟通交流平台,实现博士后群体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是开展博士后技术服务行活动。选择在油田生产、科研单位,建立相对固定的博士后服务基地,定期组织活动,并保持日常工作联系,随时提供服务。现场帮助基层解决生产、科研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博士后高端人才资源被充分利用;实现博士后与基层技术人员、科研项目与生产一线的完美衔接,解决科研与实际生产相互脱节问题。
三是探索建立博士后成果产业园区。参照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区、创业园区模式,创办博士后实验园区,建立实验基地,将价值大、成熟度高的科研成果移植到园区,进行规模开发。盘活已建立起来的北京和青岛两个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依托科研项目,依托改制企业,一个项目加一个单位,即为一个实验基地,发挥更大辐射作用。
[1]邓芳,陈俊.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纽带作用[J].中国人才,2009(9).
[2]周天畅.大庆石油管理局博士后培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3]范平花.美国博士后制度研究[D].汕头:汕头大学,2006.
[4]万金荣,孙彦彬.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种有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中介组织[J].科技管理研究,2009(1).
[5]万金荣.企业博士后制度促科技成果转化[J].中国石油企业,2005(10).
[6]姚锐.中国博士后制度发展[D].南京:南京大学,2011.
[7]孟国兵,冯晓林,郭亚东.中原油田加强博士后科研项目管理与成果转化[J].中国石化,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