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是说: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充分利用教科书、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德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充分认识本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对校本课程及教材的开发形成特色,促进德育工作无痕深入的开展。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各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与培养。为此,学校进行了校本课程和教材的研发工作。
早在2006年,学校就组织学科主管和年级、学科带头人学习校本课程的有关知识,编写了一些校本课程讲义。后来,在专家的引领下,学校制定并通过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基本原则、总体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保障措施等具体问题进行了阐述。在学习课改政策、研究校情学情的基础上,教师申报了校本课程方案。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及时研究、审读和修改,对教材编写作了具体要求和规定。2007年,各小组教师上交了校本课程文本的雏形,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审读后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按这个意见修订或改写后定稿。本着宁缺毋滥、精益求精的原则,学校最终选择了其中较成熟的9个小课程作为第一批校本课程,于2008年印发了《兴趣课程》第一卷上下两册。在此基础上,学校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又开发了涵盖国家必修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校本课程,涉及语文、数学、信息、文体等多种学科,包含人文知识、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地方传统等多种类别,融入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多个项目,这就对课程的安排、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学校动员全校教师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各学科以编写小组为主完成编写方案的制订及教材的编写,本学科的其他教师则积极投入到有关工作的研究、讨论中去,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修改教材,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现已开发了《兴趣课程》系列丛书5册,分为知识技能、传统文化、艺术特长、创新实践4大类别32小项。如知识技能方面,教师依据前期对学生的摸底、调查,设计开发了“小记者”“小主持人”“电子表格使用及制作”“幻灯片使用及制作”“体态训练”“我是健康小公民”等课程;传统文化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结合自身的特长,设置了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学科教育等领域的几十项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在教学方法上,给教师提供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践空间。在师生关系上,校本课程架起了师生间的桥梁,使他们成为学习上的伙伴、协作中的朋友,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校本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对学生评价的方法有所改变,如:在教师、家长、学生中开展了共同书写发展性评语的活动,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指出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优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技能上,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宽,视野开阔了,近年来,多名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得佳绩;在学习方法上,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科技意识、环境意识等也随之逐步树立,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学校还以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全方位渗透德育。兴趣小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生长点,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观念,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鲜气息。它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自觉性。这些培养目标均可以通过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得到初步的实现。
兴趣小组的授课教师均由本校教师担任。组建初期,教师们根据自身的特长进行申报,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学校将教师申报上来的项目合理、科学地归纳、分类,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上的差异,将兴趣小组初步分了4大类:知识技能类、传统文化类、艺术特长类、创新实践类。活动项目的确定符合“八性”要求:多样性、专业性、艺术性、健身性、趣味性、科学性、渗透性、教育性。所有的活动都坚持育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4大类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学校选择优势项目组建校队,任课教师由德育处亲自委派,教师下到各年级各班去挑选学生,学生在班里现场参与竞争,用自身实力争取参加校队的名额。目前,学校拥有5支校队——合唱队取名为“晓声轩”,乒乓球队取名为“阳光乒乓”,小记者团取名为“芳林文社”,还有模特队和田径队。有了校队做支撑,学校把工作做在平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及潜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