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口译课程定位及教学原则

2013-10-22 08:07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口译双语技巧

张 媛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近年来,随着翻译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开设,培养出的翻译人才也越来越多。翻译人才的增多并不意味着翻译质量的保证,很多学校开设的口译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定位不准、课程设计不合理等,造成教师和学生压力过大,课程无法顺利开展,也达不到培养翻译人才的目的。本文针对地方高校,也就是一般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探讨其定位及教学原则。

1 定位

巴黎释意学派曾经提出口译教学的一个原则就是:口译教师应只教技能[1]。他们认为口译教学是运用已经获得的语言交际能力来培养口译技能。这一原则的提出,有其合理性,因为欧洲拥有“比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多得多的双语或多语人才”[1],对于主要以双语或多语人才为生源的ESIT 来说,这样的原则也很适合。而国内许多高校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市场需求,更没有考虑教师是否称职”[2],就盲目开设口译课程或口译专业,造成口译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没有学到应该学到的内容。

1.1 从市场需求看定位

图1 口译人才市场需求图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 年正式将口译课程定位为英语基本技能课程[3],这种变化主要反映的还是市场需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对外交流合作的全方位展开,对于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高等学校开设口译课的目的是培养能满足市场标准的口译人才”[4]。口译人才所从事的口译工作总体分为两类: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和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交替传译又可分为经典交传(即带笔交传)和短交传(又称为联络口译或无笔记短交传或对话口译)[1]。口译市场需求有不同的层次,刘和平把市场需求比喻为一个金字塔,如图1 所示。“塔的底部是大量从事日常翻译工作(交传)并兼做其他工作的人员,腰间以上部分为水平较高、熟悉各领域主题的交替传译职业译员,塔尖部分是少量水平高超的、能做交传和同传的会议译员”[2]。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的出台,正是呼应了这种市场需求。资格考试分为三级,其中二级要求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双语互译能力,能胜任一定范围、一定难度的翻译工作。三级要求要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般的双语互译能力。三级是准专业水平,是具有一般翻译能力的双语人才,这种翻译人才可能不是那么专业,只是由于工作需要,有时要做翻译,所从事的翻译工作大多是迎来送往及陪同等。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是“从二级水平上开始的”[4]。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为了市场需求而设置的口译课程,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培养各个层次的口译人员,不可能不顾市场规律,都以培养同传为目的。结合我国国情,“大部分高校目前应该培养的是大量的底部和中部人才,塔尖上的人才应该留给有条件的学院承担。各地区和城市更应该从当地市场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口译人才的培养”[2]。这里所说的有条件的高校,主要是指像北外、上外和广外这样的专业性的外语院校,其翻译教育已经过相对长时间的发展,口译教学也已经规模体系化。而其它大部分高校主要培养的是中部和底部翻译人才。作为一般地方院校英语本科专业,其口译课程应该以培养三级口译(也就是大量从事联络口译的译者)为主要目标,同时为愿意在此方面继续深造发展的学生打好基础。有志于从事职业翻译的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学习或实战练习而成为二级(或者更好)口译译员。这也契合了人事部翻译资格考试在其网站上给考生的指导:建议外语类本科学生报考三级,外语类硕士研究生报考二级[5]。

1.2 从学生语言能力看定位

口译是一个多任务处理过程,其中涉及到注意力分配和译员信息处理能力。吉尔在分析注意力分配时指出,“口译过程中的译员需要一定的注意力,而这种注意力是有限的;译员需要全部的注意力来处理信息,有时所需要的量超过了译员本身可调动的总量,出现这种情况时,翻译的质量就会下降[6]”。吉尔将交替传译过程分得更细致,由两个大阶段组成。在第一阶段中,交替传译=倾听和分析+笔记+短期记忆+协调。在第二阶段中,交替传译=回忆+阅读笔记+表达[7]。从以上口译过程看出,对于本身双(多)语能力很强的学生,其源语倾听和目的语表达都不存在太大问题,口译课程应该着重于笔记、记忆等口译技巧的培训。而对于地方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口译课一般开设在大三或大四,虽经过一二年级的语言学习,但多数学生并不能达到熟练应用英语的程度,所以学生进行口译练习,在英译汉过程中的源语听辨以及汉译英过程中对目标语言的表达就会占据学生太多的注意力,使其无法将很多注意力放在笔记、记忆等技巧上,这样口译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所以,对于此类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不能只教授口译技能,还应辅助语言教学。“为辅助外语教学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教学翻译,其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其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为培养译员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8]也就是说语言教学中,翻译的目的常常是理解,是学习语言;在翻译教学中,理解是基础,理解的目的是翻译,是进行交际。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方院校的本科生口译课程教学从根本上讲应该是翻译教学,因为其主要目的并非提升语言能力,而是为了培养翻译工作者,只是由于学生水平有限,有时必须兼顾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其总体目标仍然是翻译技能的提高。

1.3 从师资力量看定位

优秀的口译教师队伍是培养口译人才的关键,而目前地方院校中从事口译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只是口语表达较好,却缺乏实际口译经验,甚至有人从未做过任何口译工作。口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除语言能力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灵活应对紧急状况的能力,由于缺乏口译经验,教师对于双方口音、语速、离题甚至出错等因素造成的紧急状况如果都没有预期,何谈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样的教师队伍显然无法胜任口译课程所提出的要求。当然,随着口译课程的大量开设,“要求教口译的教师都必须具备口译实践经验不太可能”[9],实战经验的缺乏可以通过相关师资培训来予以弥补,但由于培训资源有限,现有的地方高校口译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和正规的口译教育和训练,并缺乏对口译理论和课程教学的研究。如果按照每10 个学员一名教师计算,口译师资数量还远远不够。目前在岗的口译师资中,很多人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口译教学培训,“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培养全国的口译师资,这是口译专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2]。

以上从市场需求、学生语言能力以及师资力量角度对口译课程进行的分析说明:地方院校的口译课程是一门技能课程,隶属翻译教学范畴,所应该培养的是能够从事和学校特色专业相关的联络口译译者,并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成为经典传译或同传译者打好基础。

2 教学原则及技巧训练重点

2.1 原则

口译教学隶属于翻译教学,其教学设计首先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以技巧为主线,逐步培养学生各项口译技巧。虽然有学者指出,没有良好的双语能力,就无法进行口译训练,但其实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降低选材难度得到解决。除此原则外,考虑到学生能力,口译教学设计的第二个原则即是:辅以双语对比研究,培养学生一定的双语反映能力。第三个原则是结合学校优势培养学生基本口译能力。其中,双语对比研究以及学校专业优势的结合应该贯穿于口译技巧训练的过程中。

2.2 技巧训练重点及顺序

口译技巧包括意义听辨技巧、记忆技巧、笔记技巧、语言转换技巧以及具体的数字口译技巧等[10]。口译课程教学应该围绕这几大技巧展开,这也是目前许多口译教材编写的一个趋势。而训练口译技巧时所选用的材料应该结合学校的特色或学生就业方向,选取商务、旅游、机械、电子等内容。

无笔记听辨训练对口译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口译的“听”与语言学习中的听(如听写、填空及判断对错等)不一样,口译的听是为了听辨意义,得“意”忘“形”。口译初学者在此方面最容易犯的错误便是把注意力放在听“字词”而非“实质意义”上,过于关注语言表层结构而忽略了语言深层意义。这样往往会造成生硬、不地道的翻译,影响翻译质量,所以一开始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听意群、听句群的逻辑关系以及讲话人的弦外之音。

记忆训练应该结合人的记忆机制,在口译过程中短期记忆十分关键,短期记忆一般可以存储4 到9 个信息单位,持续时间约为15 到20 秒。可通过训练学生信息组织、信息视觉化、信息组块化、信息联想及大脑重复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

笔记训练应该安排在无笔记听辨训练和记忆训练之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以源语语言记录为主”逐渐向“译语加符号”记录方式过渡。

语言转化技巧的培训应该结合双语对比研究,中英两种语言从篇章结构、句法到词汇都存在巨大差异,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的不同,才能加深他们对转化技巧的理解,并逐渐熟练运用。

如中英文在数字表达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进制差异上,英文的进制为“三位一进制”,分别为thousand(千)、million(百万)、billion(十亿)、trillion(万亿);而汉语的进制为“四位一进制”,分别为万、亿、兆等[11]。这种进制差别,造成译员在翻译时不仅要注意每一位所使用的数字,还要进行进制的转化,加大了难度。在这个方面可以通过训练学生数字敏感度以及数字笔记技巧来逐渐提高。

除以上技巧外,作为职业口译应该具备的公众演讲技巧、礼仪礼节、应急策略等也需要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学生在此方面的意识。

地方院校的口译课程应该以培养联络口译为目标,同时要为学生的深造打好基础。在教学内容上应以口译技巧为主,语言能力训练为辅。

[1]张吉良.ESIT 模式与中国的口译教学[J].中国外语,2008(2):91-96.

[2]刘和平.口译培训的定位与专业建设[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3):8-11.

[3]田莎.从教学目标谈英语本科口译教学的选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157-158.

[4]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27-31.

[5]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考试设置与要求[EB/OL].[2013-03-12].http://www.catti.net.cn/2010-07/06/content_283544.htm.

[6]Gile.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Benjamins,1995.

[7]柯文娣.交替传译笔记方法初探[J].文学界,2010(5):221-222.

[8]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9]洪小丽.试论地方高校本科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4):64-66.

[10]任文.交替传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11]陈慧华.论口译教学中的数字口译训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5):155-157.

猜你喜欢
口译双语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