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的房间》中生态智慧探微

2013-10-21 11:50王琪
卷宗 2013年12期
关键词:和谐统一失衡生态危机

摘 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伦文学史中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她的代表作《雅各的房间》揭示了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以及人际生态危机,同时也用其独特的写作手法间接地传递出在失衡中渴望平衡,走出生态危机的设想,即在自然、社会和人际生态的失衡中冲破藩篱,寻求和谐统一。

关键词:生态危机;失衡;平衡;和谐统一

基金项目: 2013中央高校专项基金项目(HEUCF131208)阶段性成果。

A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Philosophy in Jacobs Room

Wang Qi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Virginia Woolf is a splendid writer of modernism in English history of literature. Her representative work Jacobs Room reveals the crisis of natural ecology, social ecology and interpersonal ecology. Woolf demonstrates indirectly the desire for balance from imbalance and her assumption of solving ecological crisis. Woolf claims to break the chains in the imbalan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armony.

Key Words: ecological crisis;imbalance;balance;harmony

“现代人只是沉溺在路途之中由自己临时搭建的那座‘桥上。‘桥上有的是富足和豪华,快感与玩乐,缺乏的是质朴的诗意与自由的憧憬。唯有发自人类生命‘最深处与‘最高处的文学,诗歌,以及其他艺术形式,才能为滞留在‘桥‘上的人回溯人性的源头,展望人类的前程。那才是人类的有机整体,完善完美的生存,或曰:诗意的栖居”。(鲁枢元 16)诗性就是文学性,伍尔夫的作品都透露着一种诗学的美感,《雅各的房间》利用颠覆传统的写作手法传递美感,同时生态内涵的描写也传递出对于拯救当今生态问题的积极作用。“伍尔夫生态意识和当下生态思想理论的共通之处:相互渗透性、时空延续性和动态平衡性”。(申富英 9)

1 人与自然

1.1 自然——工业文明的受害者

在18世纪60年代,随着英国第一台蒸汽机的出现,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开始打着科学和理性的旗号,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开始了对自然的支配。这种支配加剧了大自然变幻莫测琢磨不透的“脾气”。工業文明使人类“无家可归,属于他们的是街道;商店;教堂;不计其数的书桌;连篇的办公室的灯光;那些火车是他们的,还有高悬在街道上方的铁路”(伍尔夫61)。人们遗弃了大自然,大自然被掩埋在工业文明的副产品中。在《雅各的房间》中伍尔夫直接地表现出了对工业时代的不满和反感。因此伍尔夫发出呼喊“我们出发时天空清澈,后来便云团堆积。全部的历史都在我们的这块玻璃后面。逃避纯属徒劳”(伍尔夫43)。

1.2 自然——心灵的归宿

小说的主人公雅各相貌不凡,是一个热爱自然,对文学充满激情的年轻人。雅各长大后沉浸在无尽的思考里,然而却又觉得一切都索然无味,无聊至极。但雅各心里却想“纵横驰骋;筋疲力尽地倒在沙滩上;感到天旋地转;感到天旋地转;有一种----确定无疑----想亲近岩石草木的冲动,仿佛人类已经不复存在了”。(伍尔夫138)“在山顶上舒展筋骨,孤身一人,雅各真是自得其乐。也许他一辈子也没有这么快乐。”(伍尔夫141)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将自我和自然融为一体,在自然中找到了归宿,此时他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自然的一部分。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天成的状态就是伍尔夫所倡导的生态意识,与当代的以整体主义为指导原则的生态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2 人与社会

2.1 战争——挥之不去的梦魇

“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身发展的全部关系来看,忽略社会带给人的精神污染的生态研究是有缺陷的”。(鲁枢元 生态批评的空间,16)伍尔夫的社会观体现在她的战争观和死亡观上。 “突然枪声大作,叫人胆颤心惊----叭叭叭叭响得好脆;哔哔哔余音散开----寂静平平展展地把声响掩盖了。一棵树----一棵树倒了,一种林中死亡。之后,树林里风声悲凉”。(伍尔夫27)没有过多的战争场面描写,没有人死沙场的悲壮,但简短的几句话从侧面生动形象得描写出了战争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和恐惧,带着淡淡的无奈和哀伤。

2.2 战争——吞噬生命的恶魔

小说中对雅各参战的情况没有做过多的描写,只是在其母亲意识的流动中一笔带过“她又一次听到了砰砰的闷声从远处传来,仿佛上夜班的女工在敲打着大地毯,莫蒂杳无音讯,西布鲁克一命呜呼,她的儿子们正在为祖国作战”。(伍尔夫174)雅各,一个青年才俊,正该是享受生活享受爱情的时期,却在26岁时受到战争的毒害战死沙场。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不留下任何痕迹。面对死亡,伍尔夫也透露出一种漠然的态度,“也没有哪种需要能带来比这更大的痛苦和更确定无疑的灾难;因为不论我坐在何处,我们都会在流亡中死去:惠特克会死在他的寓所里;查尔斯夫人会死在庄园上”。(伍尔夫64)尽管伍尔夫并没有以客观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描写社会问题,但她的死亡观有力地反映出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和痛苦。

3 人与人

3.1 人——难以捉摸的他者

和一个陌生的年轻男子单独关在一节车厢里无疑让诺曼夫人感觉到危险的临近。她对雅各细致地观察,平静外表下她内心零散的流动的意识开始翻涌。而读者也随着她的意识的流动走进她的精神世界。她觉得“男人总有危险,这是事实”,出于警惕和恐惧,“她决定用右手扔香水瓶砸他,左手拉警报索要求刹车”。(伍尔夫24)尽管在空气静止的封闭车厢里诺曼夫人的思绪翻涌,浮想联翩,但雅各却只注视窗外的风景,“他就没有意识到她的存在”。(24)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疑,恐惧和漠然。人们早就在喧嚣浮华的物质社会中习惯了这种模式,这种表面看起来正常的交往模式实则暗藏着个体内心中无法排解的孤独感,雅各黯然失色的原因并不是来自其他人表面上的冷漠,而是“来自某种深沉的信念——孤独的并不是他一个人,人人都是这样”。(伍尔夫138)由于工业文明的步伐加快,人们的内心也向筑起了一道道钢筋水泥墙,阻隔着防备着来自他人的种种威胁。

3.2 人——道德失衡

对于他人的漠视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下降,“把小偷在空荡荡的市场上抓住时,没有一个身穿黑色相间或玫瑰色晚礼服的人肯停下打开车门,挡住去路帮一下,或责备几声”。(伍尔夫63)这不仅是对道德缺失的控诉,也是对人性的深层剖析。伍尔夫通过对雅各以及对雅各周围人的交往状态的零散间接描述,给读者呈现出一幅人际交往失衡的画面。无论是来自袒露自我的恐惧,还是来自他人批判性目光的恐惧,都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冷漠,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信任和理解的缺失。

4 结论

伍尔夫生态意识的在其作品中的体现是含蓄的,隐蔽的,从生态批评理论视角并结合其生活时代背景,这些含蓄的隐蔽的生态意识便显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意识框架,即寻求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伍尔夫通过描写这种失衡号召人们走出虚无,走出物质社会的藩篱,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和和谐。尽管伍尔夫的生态思想很少被提及,但《雅各的房间》却闪耀着伍尔夫超越时代的生态智慧的光芒,对当今社会的启迪警示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 弗吉尼亚·伍尔夫: 《雅各的房间》,蒲隆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鲁枢元: 《文学的跨界研究:文学与生态学》,学林出版社,2011年版。

[3] 鲁枢元: 《生态批评的空间》,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申富英: 《伍尔夫生态思想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

王琪(1990-),女,汉族,籍贯:黑龙江,学位:本科,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和谐统一失衡生态危机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
我国网络生态危机治理路径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消费理论光芒与缺陷并存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试论报纸版面的和谐统一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乌托邦观照
试论高中招生失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