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世界

2013-10-21 11:50刘嫄
卷宗 2013年12期
关键词:当代语言

刘嫄

摘 要:作为70后艺术家,马贵中的艺术创作关注的是自我表达,从自己的成长经验出发,以花为符号,用个性化的语言构筑了一个属于他的诗意世界,一个艺术家心中纯净的精神空间。

关键词:马贵中;花;语言;当代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看世界用眼睛是远远不够的,唯有用心灵,用心灵参纷繁红尘,悟芸芸众生,青年艺术家马贵中正是将他的参悟幻化为一束束花团锦簇,在城市钢筋水泥、车水马龙的纷杂喧嚣中用个性化的语言构筑了一个属于他的诗意世界,一个艺术家心中纯净的精神空间。

马贵中是“70后”,作为改革开放时出生的一代人,从一生下来就被抛到了一个观念不断变化的社会,他们的童年记忆是随着社会的开放一起成长的。“70后”一代成长于九十年代,这十年是中国百年来最充满活力的十年,也是消费社会在中国形成的期间,意识形态的绝对控制已经解体,都市化、商业文化、全球化、互联网迅速入侵改变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变革给年轻的一代强烈的冲击。同时,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相对开放也带来了旧道德秩序的加速崩溃和新的阶层分化,使得这一代陷入了上一代人所未有过的残酷的社会竞争、道德挣扎与自我矛盾。在这一背景之下,这一代人的艺术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此时“八五新潮”以西方现代艺术观念为武器,对意识形态和传统的与既定的艺术规范进行的批判和超越模式所存在的现实语境已经不复存在,试图以西方现代思想拯救和重建中国文化的理想主义思潮受到普遍怀疑,于是“70后”以一种新的方式开始艺术实践,他们不再关心“八五新潮”关注的那些大而无当的哲学问题,同时抛弃了社会批判和知识分子式的居高临下,以平视的角度去体验自己和周围人的生存状态,他们转向以自我表达为核心,从自己的成长经验中寻求适合这种表达的视觉形式,从而构筑一个介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世界,作为精神避难的方式和自我拯救的途径。

马贵中的“花间”系列油画作品正是这样一种呈现,它源于个人经验与社会场域生发的社会观察,亦是文章开头所说用心灵参纷繁红尘,悟芸芸众生,最终在画布上化为一个花的世界,与画家个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态度、精神面貌、世界观、价值观暗自相合。花,成为画家心灵符号化的象征。这一系列作品又有两种不同的呈现,一似风景画,如《游湖》《风声起》等作品,前景斜斜的伸出几枝繁花竟占去画面的大半,直逼观者眼前,遮掩着下方小小的情境,此刻花便是人生舞台的帷幕,浮世的繁华正如这花开一季的繁花,终是要落幕的,而帷幕之下的真实仍要继续;另一似赏心悦目的静物小品,细看之下,花团锦簇当中还藏着一些小事物,如玩偶、动物、盆景、用品等,错置的物品与不合常规的叙述空间和光影秩序引起荒诞的惊异,同时也将深藏于记忆中的故事隐喻其中。这一系列中时常可见一只时钟的身影,这是画家内心的期许,希望记忆能凝固在这一瞬间,刹那即成永恒。不管是哪一种呈现,都成功的创造了艺术家心中那纯净的精神空间。

从马贵中的绘画语言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四川美术学院四年本科,西南大学三年研究生学习打下的坚实的基础,学院的基础为他提供了初步的创作模式,他在积极吸收前卫艺术观念的同时,按照个人的趣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进行着选择,以一种平面化的风格拉开了与传统学院派油画的距离。马贵中笔下之花,有着平面化倾向带来的强烈装饰意味,开了花的色彩,却无了花的形态,既没有按照现实主义静物传统描绘花的细节,也没有常规的叙述空间和光影秩序,而是在色彩和造型中舞蹈,时厚时薄的用笔用色,或薄油轻揉,任颜料在画布上流淌,或厚涂堆积,留下笔触的痕迹,都凭着自身的经历及审美体验来组合,似花非花,朦朦胧胧,如梦如幻,其中的奇异、稚拙与飘逸散发着夏加尔般的浪漫与神秘,传达出一种轻盈、松动的清新意境。

洋溢着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和富有中国文人画意境是是每一幅作品所共有的特点,这源于画家以自身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意象的“超于象外,得其环中”的体会。而画家对于色彩特质的把握也是营造出这一意境的重要因素。画面用写意的色彩处理,挥洒的色彩成为隐性的语言,以自由微妙的变化与心绪相对应。色彩之间相互渗透,如中国水墨画般水色淋漓,形成一種朦胧之美。《碎花》《紫色花》等作品中以褐灰、蓝灰、紫灰等作为画面的主色调,不露声色的灰色变化,传达出了难以名状的诗意,内省的、淡淡的寂寞和忧伤;《瓜果图》《春意闹》《二月》等作品则是将亮色与暗色,纯色与灰色并置,通过对比制造画面的幻觉空间,单纯而雅致。在“70后”艺术中还曾经有过“青春残酷绘画”“漫画一代”等当代探索,与他们世界里所传达出的虚无、残酷、绝望、痛苦的状态相比,马贵中绘画语言所言说的梦幻、轻盈、自由的境界,既创造出超越现实的梦幻感,又不脱离普遍之象,为我们正在进入的这个世界和时代提供了一种更有韵致的敏感,也使画家的绘画语言具有了当代性质。

当代艺术的趋势是观念先行,作品只是抵达观念的手段,如何画不重要,画什么很重要,意义比语言更有市场,这使得一些艺术家考虑得更多的是是否有市场,超过了对艺术本身的思索。而马贵中的作品让我们看到在现代社会的纷杂与喧闹中,一个静心于艺术的人的坚持和思考,也正是这样的艺术家们,通过他们对生活敏感细腻的观察与体悟,敞开了一个世界,使我们这些在巨大生存压力下日益浮躁的人们得以在欣赏作品的片刻回归内心,找回失去的淡然与安宁,进入到诗意的栖居。

猜你喜欢
当代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背后的当代
论语言的“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