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3-10-21 07:42林向东
卷宗 2013年12期
关键词:商鞅导语笔者

林向东

《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历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对此,笔者以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为依据,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优化教学导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导语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最初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对此,笔者以为设计好课堂教学导语,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为,设计好教学导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选好导语的素材,即所设计的内容应该与教学的内容相关;(2)突出重难点,即围绕教学的知识点有重点的突破;(3)导入的时间不可过长,以防影响后面的内容教学。

例如,在“人类的产生”中,笔者就通过讲述“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远古时代,一位名叫女娲的神,用水和黄泥造出了许多的男,男女女,从此天地之间就有了我们人类。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她还炼了五色石进行补天。学生在这样充满神秘色彩的导语引入下,很想知道人类的起源和产生过程,为他们的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以为这样的导语设计,一方面,能够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够激起同学们的阅读学习文本的兴趣。

2 创设丰富的情景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历史教学特别倡导情境的创设,因为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运用一定的情境教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不断的学习理解文本内容;另一方面,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例如,笔者在讲述“和同为一家”时候就采用了编历史剧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具体步骤可设计为:(1)利用藏族民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来渲染背景氛围;(2)阅读文本中与“吐蕃使者求婚”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扮演上述内容;(3)阅读文本中和“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相关的内容进行扮演。通过上述的扮演活动,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潜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扮演的活动中进一步地明确了在封建社会里,民族的和亲政策的积极意义。

3 运用文本插图教学。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效果

新课程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官欣赏的需要,帮助学生把一些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通过插图进行轻松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

例如,在“商鞅变法”教学中的商鞅舌战图是反映该变法艰辛的最好实例。对此,笔者以为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进而练习现在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问题,以起到追古思今的作用。笔者在讲述该内容的时候,就引用《史记》中语言进行辅助讲解。这样,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该内容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探究的兴趣。

4 利用学习疑问。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的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利用这些疑问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的精神和学习品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探究能力。笔者以为,巧设疑问,以疑激趣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设计的问题应该紧紧围绕文本教学内容;(2)创设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3)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能够顺利的完成上述问题的解答,以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

例如,笔者在讲述“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

(2)纸的发明在什么时间?(3)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学生在意义回答了上述的问题之后,笔者通过追加问题的办法提出“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因为这样的问题,在书本教材中没有作过多的说明,比较难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资料进行帮助理解。针对该问题,笔者建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和到图书馆查资料等方式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之下,不仅能够掌握了教学内容,还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历史唯物主义观,真正实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商鞅导语笔者
导语
老师,别走……
阳光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本期专栏导语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导语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商鞅取信秦孝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