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2013-10-21 02:46祁世德
卷宗 2013年6期
关键词:农村公路策略研究可持续发展

祁世德

摘 要:在研究了农村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对西部农村公路建成后,在管理与养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西部农村现行管理养护存在的弊端,总结分析了创新性的政策与措施。在战略策略的指导下,有效将西部农村公路在建设中涉及核心部分的融资渠道、环境保护与建成后的养护管理有机结合为一整体,形成系统工程,为有效促进西部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走向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关键词: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1 农村公路政策

“十一五”农村公路规划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农村公路规划和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相配套的原则;农村公路规划和建设与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农村公路在区域间基本实现平衡发展的原则;为农民服务、促进农村居民全面发展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本着上述原则,到“十一五”末(2010年),农村公路建设应实现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初步形成覆盖农村地区的结构合理的农村公路网,农村公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状况得到基本改善,农村公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出行提供便捷、快速、经济、可靠的运输通道。农村公路建设实行“政府投资作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多元化投资政策,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筹措,国家和省、市按标准给予补助。

2 科学规划农村公路,选用适当技术标准和要求

(1)不同纵坡坡度的最大坡长。当新建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下坡)路段平均纵坡大于6%时,应在不长于2km处,设较平缓的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长度不小于40m。

(2)路面类型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产材料和工程投资等情况确定。季节性的宽浅河流、泥石流路段可修建过水路面;山势险峻、急弯、陡坡路段宜采用砂石或其它摩阻系数大的路面;通过村镇的路段一般应采用水泥或沥青路面。

(3)村镇行人密集区桥梁宜设置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0.75m。

(4)受限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l5km/h,回头曲线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10km/h;不同设计速度相邻路段,设计速度差不应大于20km/h。受限路段净高不应低于3.5m。受限路段停车视距不应小于15m,会车视距不应小于30m,超车视距不应小于80m。

3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策略

(1)落实项目业主负责制。按照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权属关系而确定,即原则上谁管理、养护谁当业主。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乡道、村道通常由乡镇政府承担项目业主职责,而乡镇政府不具备相关组织管理实施能力时,可联合县交通主管部门成立工程指挥部的方式履行农村公路建设的项目业主职责,同时受上一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县政府的指导和监督。

(2)全面实行招投标。农村公路往往里程较短、工程投资额少、点多面广且分散、技术等级不高、路面质量要求较高、施工技术难度不大、工期短及道路建成后,养护资金相对匮乏、养护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相对不足等特点,针对其特点要求选择优良施工单位尤其重要。首先,成立农村公路招投标领导小组,规范农村公路建设公开招投标行为,同时,建立一套规范性工作条列及相应的工作管理机制,特别对工程质量验收、资金支付等进行监督管理。其次,根据每条公路的具体情况,在施工人员、机械设备配备等方面制订相应的规定,确保施工队伍中标后能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施工任务。最后,针对农村公路建设特点,通过公开或邀请招标方式确定工程造价合理、施工组织、工期、企业信誉、施工业绩等指标优良的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根据合同实施管理。

(3)接受群众监督,推行社会监理,加强行业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一般采用“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的方式。但农村公路项目的基本特点是建设规模小、投资额少、等级低等,而且相对分散,受外界影響因素多而复杂,管理起来比较难,建议农村公路的质量控制体系采用“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义务监督”的方式。

由乡镇作为项目业主的农村公路,由县交通主管部门组织乡镇政府及其交通管理站、行政村村委等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保证公路建设质量的简单、基本的知识,同时发动公路沿线群众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义务监督,从而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针对农村公路的特点,实行分片分区进行集中监理,捆绑多个项目通盘考虑,引入社会监理模式。通过监理招标,选择资质、声誉良好,费用合理的监理公司,成立监理中心,对农村公路实施全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杜绝“豆腐渣”工程,严格控制工程费用,确保按时完工、交付使用。

4 西部农村公路建设与生态可持续性战略措施

西部农村公路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的收入,加速西部农村的城镇化效应,缩小东部与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建设小康社会,但西部农村公路的建设,不能一味为了经济的发展,以牺牲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能源资源的节约,加大对节能环保的投入,重点是水、大气及土壤等污染防治,建立可持续的西部经济发展”因此西部农村公路建设必然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联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水利部于1998年5月批准发布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对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施设计阶段三方面做了要求。

5 西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有效措施

目前西部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依然以计划经济为主,养护管理的负责部门为交通部,具体实施负责部门为当地主管部门,实际情况是当地政府并没有真正承担起养护管理的责任与义务,这种落后管理体制己经成为制约西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快和完善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西部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协调发展的新体制,实现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与紧迫。

(1)明确责、权制度。农村公路“三分靠建,七分靠养”,要彻底改变西部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落后体制的现状,首先国家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从制度上制订“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措施,形成建养共建的配套双体制。在对农村公路行政管理旧体制进行改革时,要结合西部农村当地实际情况,从法规上合理界定公路各管理层次的权力,明确责权,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形成事权统一、监督有力及协调一致的西部农村公路高效、科学的养护管理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西部农村公路的区域特点与性质决定了公路的养护管理资金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充分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的义务与责任,其它投资为辅的投资渠道。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优先享受国家政策,以牺牲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代价的情况下,率先发展起来,拉大东西部经济差距。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就是为了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让西部也要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因此,中央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穷、落后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公路建设投资,在解决通达的情况下,兼顾公路的养护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滕宏伟.东部农村公路建设对西部的启迪.综合运输[J].2007(l):32-35.

[2]蒋劲松.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104-105.

猜你喜欢
农村公路策略研究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三问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