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风建设为基础 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3-10-21 00:34张志娟
卷宗 2013年6期
关键词:校风学风大学生

摘 要:学风建设是大学生学习精神面貌和状态的集中表现,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正确面对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探讨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提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学风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0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大学是培养德才兼备之人的地方,做好大学校风建设对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目前,我国各高校都在紧抓学风建设,努力为学子们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1 提高对校风的认识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和精神,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它学校的独特风格,校风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体现一所学校的历史积淀和教学传统,更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管理水平。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教风是校风的核心,是学校教师整体的教学风格和精神,是教师道德品质、学术水平、专业素养、治学态度、治学方法的总和。教风是学风的主导,是学校文化沉淀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生长点。校风是教风和学风的有机结合体,教风和学风是校风的具体体现,校风建设又是促进良好教风和学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加强学校校风建设是依法治校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

2010年以来,我校通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60周年校庆、质量工程建设等重大活动,改革稳步推进,机制体制不断健全,育人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内涵不断提升。以学风、教风、校风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文化逐步彰显出楚雄医专的办学特色。同时,也不容忽视,由于受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师生中还存在进取意识不强、治学不严谨、治学水平不高、学习目的不明、专业思想不牢、学习习惯不良等现象。甚至还存在急功近利、教学浮躁、自由主义、无心向学等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不同程度影响了学校健康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学校进一步明确:

1.1 校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完善体系、科学发展、和谐稳定、质量优先、注重内涵、均衡协调”的发展思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制度治校。”的办学思路和“重质量,创品牌,突特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理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强化内部管理,建设现代大学新机制,打造现代大学新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内涵,促进特色发展,办好人民满意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1.2 校风建设的总体目标

大力倡导“科学、严谨、仁爱”的教学思想和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职业责任,打造一支思想过硬,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学识渊博,严谨治学,学生敬仰,社会认可的育人队伍;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刻苦认真、明礼诚信、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建设“博学善导,敬业求真”的教风,带动“虚心好学,善思勤勉。”的学风,真正形成“远志勤业,厚德济世”的优良校风,铸就丰厚的学校文化内涵,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新环境,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1.3 校风建设的原则和思路

坚持教育引导、制度约束、监督治理、注重内涵、提高素质的原则。着力抓好五大工程建设:一是博学德高、严謹治学、宽厚仁爱的队伍建设工程;二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育人工程;三是制度创新工程;四是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工程。

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激活发展活力。形成了“砺志笃行、大医精诚”的校训,把“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誓言倾注于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工作中。

2 以学生为本,高度重视学风建设

一个人的学习态度直接反映一个人的作风,也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学风问题不仅涉及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学生的优良品格形成问题。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风建设,以学生为本,全力打造优良学风。

2.1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

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入学教育为契机,抓好同学们的思想行为转变。在进行新生入校教育时,坚持“树立目标、培养习惯、指导方法、调动状态”的原则,对专业特点、专业学习方式和就业方向给予了认真的指导,注重引导新生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同学们认识到大学的生活应该是紧张有序的,大学的学习内容、方法和目的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只有合理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要从个人的前途,家长、亲戚的期望,国家和人民需要,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热爱专业,牢固专业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努力做社会有用的人。

2.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严守考纪考风,要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精于求精的求学精神,努力培养孜孜以求,求真求实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学习规范的养成,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各种机会言传身教,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努力钻研;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知名企业家、成功校友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深受同学欢迎;举行各类学习经验交流会,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造氛围、抓教风、抓纪律、抓考风,促进学风建设。

2.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教育引导学生真诚做人,具有博爱、团结、友善、善于合作、热爱集体的品质。有益的集体活动,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学校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持肯定态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激发和鼓励学生。学校工作目的和学生学习的目的有共同点:即提高专业和思想素质,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系部的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等都在不断学习和提高,通过各自的具体工作教育学生们明白这个道理。

3 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社团活动和专业竞赛

以社团为依托,积极开展活动。目前我校已建成16个社团,在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社团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组织、协调的能力;另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团结、友善、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

医学系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执业医师操作技能”、“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每年护士节,举行纪念南丁格尔的一系列活动,重温医学生誓言,牢记责任,努力学习。检验系的“量神”大赛,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检验工作者的职责及重要性。

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各系组织“才艺之星”大赛,以“班级文化苑”为依托,展示医学生的卫生健康理念;建设健康的宿舍文化,举行“温馨小屋”评比,加强学生寝室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的荣誉感。每年3-5月,各系组织艺术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凝聚力。

4 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学校积极响应2004年《意见》中“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校的前身楚雄卫校就开始,坚持了60多年。2006年学校升格以后,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呃敬业精神、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具有必须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较强从业能力,服务医药卫生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自建校以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坚持面向社会、服务基层,始终把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医药卫生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将社会实践育人工作作为学校日常教育的有机延伸,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着力挖掘社会实践育人资源、着力开辟社会实践育人品牌。

近年来,学校始终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结合医科院校和医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禁毒防艾、送医送药下乡等主题实践服务活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群众,在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一是以寒暑假为契机,依托“三下乡”活动,结合我校专业优势,安排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二是依托团学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号召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实施爱心帮贫扶困送温暖活动。四是加强学生的实验实训教学,充分发挥基地作用,为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学校多年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和努力也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在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组织的2011年云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我校获三等奖。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重任,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既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水平。大学是培养德才兼备之人的地方,做好大学校风建设对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16号)

[2]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加强校风建设的意见》

[3] 薛浩,张桂华.新时期高校校风建设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02期

[4] 杨要杰;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决策探索(下半月)》2008年09期

作者简介

张志娟(1969-),女,汉族,籍贯:楚雄,职称:高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课教育。

猜你喜欢
校风学风大学生
说 校 风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杨贤江校风思想:历时性分析与共时性梳理
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进路探索
大学生之歌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