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梅
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常听到周围一些老师无奈地说:“现在这些孩子,学习怎么就要别人看着呢?怎么就不知道自己学习呢?”家长也疑惑地问:“我家孩子并不笨啊,说话办事像个大人,学习成绩怎么就提不上来呢?”是啊,今天的农村孩子,摆脱了过去艰苦的学习条件,有了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本,高素质的教师,充足的学习用品,为什么却总是让家长与教师苦恼?我认为,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小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差,他们对学习目的、学习意识的理解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加深的。在对“你为什么上学”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我了解到,低年级学生多数回答是家长让上学的;高年级也有近50%的学生认为是在给父母、给老师上学,这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有少数学生是为了当科学家、当医生、当老师;也有学生觉得学习很有趣,在学校比在家好,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是比较主动的。
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科技的飞速发展,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玩具塞满了学生的书包,而老师却依然是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来传授知识,学生只能用一支笔、一个本做练习。农村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获得的渠道少,新型的教学设备更少;同时,教师缺乏对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意识,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很难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淡薄。
3. 家长的作用难以发挥。农村的多数家长知识量少,对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能辅导,不懂得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少与学生、老师沟通,只靠一两次的测试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思想产生波动时,不能及时帮助调节,难以帮助学生改正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学习态度。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养成良好的學习习惯呢?
首先,从小抓起,持之以恒。年龄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所以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养成读书、写字、倾听、表达等课堂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从学习中寻找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把学习看成每日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一切好习惯都不是一天养成的,教师必须有持之以恒的耐心,要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来做。
其次,做积极进取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教师对所教学科重要性的理解和在传授学科知识时表现出的热情,以及对学科成果的关心等,必然会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态度。因此,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型、探究型的教师。
第三,打造学生喜欢的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结构是不成熟的、稚嫩的,对待学习也和对待其它事物一样,是以兴趣和快乐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小学生普遍地希望多得表扬,希望多得好分数,这是学生学习动机的直接性决定的。我们要利用现有资源,如做些教具,下载音像资料,调查生活中与课堂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自主,建立自信。
第四,树立学生身边的人做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榜样的模仿又多数是身边的人和事。教师要利用班会、队会等,呈现给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课后,对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进行表扬,他们亲眼所见那些学习习惯好的同学得到教师和家长更多的关爱,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尊重,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样耳濡目染,小学生头脑中逐步形成好学生的标准,成为支配学习的动力和准则。希望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有用的人。有了理想,有了方向,有了成功的向往和体验,学习态度也就日趋稳定,学习习惯就会逐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