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明智 李玉超 闫杰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滑雪运动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项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运动,同时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对我国滑雪产业现状的分析,揭示出我国滑雪产业存在滑雪场及相关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滞后;管理模式落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高端管理人;行业法律法规及标准不完善,甚至缺乏等问题,并提出培育品牌,增加文化底蕴;实施柔性化管理,培养创新精神;提升服务质量,培养客户忠诚度等解决对策,旨在培育和提高我国滑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提升;滑雪产业;核心竞争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11G80-05 11文献标识码:11A11文章编号:111002ˉ3488(2011)05ˉ0088ˉ04
滑雪是一項古老的体育运动,产生于人们征服自然的实践过程。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演变成了近代的滑雪运动,20世纪初期,由于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滑雪运动进入到现代形式,滑雪设备、场地建设、滑雪技术及理论等都有了巨大进步。尤其是二战之后,各个国家都进入到了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人们的收入增加,劳动时间缩短,社会福利制度越来越完善, 人们开始注重休闲。正是在这一时期,滑雪运动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当代滑雪运动中心——欧洲,经济水平及大众参与程度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其次为美国、加拿大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与这些国家相比,滑雪运动在我国的兴起时间较晚,规模也较小。最初,只是以竞技体育的形式存在,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运动员,大众滑雪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才逐渐发展起来,到2005年全国已有27个城市打出了冰雪体育旅游品牌[1]。目前,滑雪产业正以迅猛的速度在我国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同时,在这种发展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使我国的滑雪产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
滑雪运动最初以竞技体育的形式进入中国,上世纪中叶,我国培养出了第一代滑雪运动员,这一时期,从事滑雪运动的人员数量极少,以专业运动员为主,雪场的数量也很少,并且不对公众开放,其功能就是作为运动员的训练基地。滑雪场的管理由当时的体委直接负责。管理的方式以行政管理为主,没有实行商业化运作模式。滑雪器材、设备全部进口。没有自己的滑雪产业,也不产生经济效益。随着全面改革的开始,我国体育事业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以训练为主的滑雪场开始逐步对公众开放。但在初期应者寥寥,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健康意识的觉醒,以及滑雪运动本身所具有的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强身健体的特点,以及较强的观赏性、刺激性,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成功举办了一些大型国际性冬季赛事,通过媒体的传播,人们对冬季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参与的意愿。滑雪运动逐渐褪去“贵族运动”的外衣,成为一项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运动。
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滑雪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等北方各省。经过几年来的积累,中国的滑雪产业目前正处于较快发展时期。2000年是我国滑雪运动发展的转折点,中国的滑雪建设进入迅速发展阶段[2]。从1995~2000年,滑雪场只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以原国家体委的训练基地改制的滑雪场为主。如黑龙江省的亚布力滑雪场、吉林省的北大湖滑雪场等。2000年以后,由于掌握了大规模造雪技术,在两省以外地区,尤其在北京,开始出现滑雪场。这些滑雪场主要是以民间资本投资为主,采用完全商业化运作模式,这对滑雪产业在全国的整体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如,北京的南山滑雪场、万龙滑雪场等。还有一些雪场依托高校,成为集教学、训练比赛、商业运营于一体。如,黑龙江的帽儿山滑雪场隶属于哈尔滨体育学院,辽宁的白清寨滑雪场隶属于沈阳体育学院。现在,东北、河南、山东甚至一些南方省市也在积极开发这个市场。到2008年全国各地有近300家滑雪场,滑雪人数突破了60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3],黑龙江省目前有各类滑雪场地 80 余处。
由表1可以看出,2000年以前,滑雪场与滑雪人数虽然逐年增加,但提高的幅度无法与2000年以后相比。2000年以后,滑雪场的数量与滑雪人数几乎呈现出倍增的趋势。目前,滑雪人数仍以每年20%~40%的速度增长。滑雪人数的增加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同时也增加了与滑雪运动相关的服装、器材、设备等产业的发展,如,滑雪板、鞋、滑雪服、眼镜、头盔等,以及造雪机、压雪机等等大型机械,滑雪产业链逐步形成。自2002年,中国滑雪协会与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合作举办了冬季体育用品博览会。2006年长春举行了第19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瑞士、法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家企业参展。本次博览会滑雪装备产品十分丰富,涉及滑雪板、滑雪鞋、滑雪服、雪杖、手套、帽子、面护、防晒霜等。其中品牌产品有75%来自国外,他们不但带来了时尚美观的滑雪器材,更带来了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流行趋势[4]。近年来,我国的户外运动产品呈热销趋势,尤其是滑雪服及其他用品的销售,带动了生产和销售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面料开发与生产,服装设计等方面的发展。冬季项目的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创造的产值也不断增加,充分体现了滑雪运动的战略价值[5]。由于滑雪运动兼有健身、娱乐、休闲等功能,深受大众喜爱,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将其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亮点,举办各种冰雪旅游节等,经过多年的精心营造,目前,黑龙江以滑雪、赏冰雕、雪雕,摄影以及一系列赛事为主打的哈尔滨冰雪节[6]、吉林以雾凇观赏为特色的赏冰滑雪,以北大湖等雪场为特色的冰雪节、辽宁以冰雪温泉旅游为特色,以沈阳为龙头的冰雪节等等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品牌,成为各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内蒙古、河北、宁夏、青海、新疆,甚至四川,这样的南方省份都纷纷举办突出自身地域特色的冰雪节。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增加,可支配性收入持续增长,同时,休假时间也在增加,人们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促使滑雪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发展。 随着我国滑雪运动的快速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竞争和挑战[7],与滑雪运动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却较为滞后,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并成为发展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
9011冰雪运动11第33卷2我国滑雪产业存在问题
由于近几年,我国滑雪运动的飞速发展,在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各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并严重制约了滑雪产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硬件设施建设滞后,软件建设不完善等等。
2.1滑雪场及相关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滞后
滑雪运动的迅速发展,使大量游客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涌入雪场所在地,尤其在元旦,春节长假期间,游客集中,以黑龙江省为例,春节期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达782.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0.3%[8]。在其他一些省市,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由于在同一时间段,游客的大量涌入,造成雪场及周边餐饮、住宿的困难,如,辽阳弓长岭的假日宾馆、王宫度假村等在黄金周往往需提前一周预约。一些雪场虽然也有住宿、餐饮服务,但总体上规模较小。
从雪场设备及服务看,出于降低投资成本的需要,大部分雪场用于出租的雪具及服装都是国外雪场淘汰下来的。虽然大多数初学者对雪具的认识与要求不高,但当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对此有所选择。另一方面,由于游客相对集中,雪场的缆车等设备有限,有时会出现排队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从雪场的综合利用方面看,游客在雪场的消费也很单一。韩国的滑雪场象一座迷你娱乐城,周围遍布酒店、影院、餐厅、超市、游戏厅等娱乐和商业设施。这些完备的设施是韩国成为世界知名的滑雪胜地的因素之一[9]。与韩国雪场相比,我国雪场的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差。国内雪场相对仅有滑雪及一些雪地摩托等娱乐项目,有些雪场也开发了温泉洗浴等,但规模较小,缺乏多样化、差异化的选择,功能也不齐全。
2.2管理模式落后,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方法以及高端管理人才
我国的滑雪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与欧美日韩等滑雪运动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滑雪产业规模较小,档次低,无论是在服务还是在管理上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从雪场的管理来看,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雪场以民营为主,民营滑雪场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家族式管理,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10]。经营管理人员主要以当地人、家族成员为主,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意识;企业管理人员主要以运动技术类人员为主(如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体育教育类的专业人员), 缺乏既熟悉雪场管理,能把握市场运作规律,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管理理念,又了解体育项目特点,懂得体育专门知识的综合型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从滑雪设备、器材销售与制造方面看,目前,我国冬季滑雪用品虽逐年呈热销趋势,但相比之下,数量较小。2004~2005年一个雪季,美国的滑雪爱好者在滑雪设备和服装方面的消费达22.5亿美元。我国的滑雪用品主要以进口为主,尤其是高端产品,基本没有国内企业的份额。滑雪板主要有法国金鸡、索罗门,德国沃克、海德,奥地利阿托密、菲舍尔,瑞士斯道克林,美国K兔等世界著名品牌,它们占据了中国雪板的几乎全部市场份额。滑雪服的情况同样如此,高端产品的市场被几大品牌占领,中端产品市场国产品牌也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国产品牌集中于低端产品。真正名牌、贵重的服装还是进口的[11],头盔、眼镜、手套等小的配件国内已有生产,但同样集中于中低端。形成这种情况有我国滑雪运动起步较晚的原因,但同时,更为主要的是管理模式落后,缺乏高端人才。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人才缺乏使我国滑雪产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新材料的研制、器材的设计与开发,产品的营销与策划、企业形象的树立与市场的培育等等。对于雪场,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在雪场运作、场地设计、器材维护等方面也会出现问题。
2.3行业法律法规及标准不完善,甚至缺乏
滑雪产业链的延伸使其涉及多个领域,从滑雪场的建设管理来看,涉及国土资源、林业、水资源、环境等相关管理规定[12],从企业经营及管理上看,除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共同涉及的法律法规之外还涉及体育类的特殊性法规,如场地设计的安全性评估,滑雪教练员的资质审核等等。在滑雪设备及器材方面,涉及技术标准及安全性标准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较少[13],涉及滑雪产业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都还不健全,甚至缺失,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3解决对策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 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提出的,他们将其定义为:能使企业提供附加价值给客户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目前,国内学者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企业拥有的独特技能、智力资产和隐性知识,是创造顾客价值和企业创新的源泉,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14]。这种核心能力可以使企业进入不同的市场,而且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核心竞争力是智力资本,是隐性知识。它可以表现为一种企业文化,产品品牌、公司品牌、服务品牌、客户忠诚度等等。作为隐性知识,核心竞争力是通过缓慢的过程积累起来的,而不是通过增加投入就可以获得的,一旦企业获得了这种核心竞争力就不易被模仿或转移。因此,我国的滑雪产业发展固然需要从行政法规方面完善管理制度[15],在财政上加大资金扶持,但更重要的是应将重点放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方面。
3.1培育品牌,增加文化底蕴
在一些滑雪运动发达的国家,滑雪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文化符号,成为一种无形资产。目前,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也正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并已初见成效。黑龙江、吉林、辽宁分别通过举办国际冰雪节,树立地方形象,打造城市名片。虽然目前已取得一定的社会认同度,但品牌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挖掘文化意蕴,增强文化底蕴,形成文化认同。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国际知名的“滑雪胜地”,没有充分体现滑雪运动的文化内涵,在这些方面,国内的滑雪业和各个地方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滑雪运动所包含的自身的文化因素和体育精神,以及各个地方不同的地域文化交相辉映,有其独特的魅力。因此,在培育地方品牌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化的软实力的作用。
3.2实施柔性化管理,培养创新精神
柔性化管理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的规范都要以人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注重人际沟通,把外在的规定转化为内心的承诺,把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柔性化管理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在滑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创造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产品的研发,服装的设计等方面,国内滑雪用品生产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较都有很大差距,要想弥补这种差距,就要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在材料、工艺等方面奋起直追。
3.3提升服务质量,培养客户忠诚度
服务质量的提高,包括客户的细化及差异化服务,服务理念的更新,服务细节的周到、细致等等。我国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已经呈现出差异化的趋势。在滑雪运动中客户群的细分,可以保证企业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从雪场的分级,到滑雪设备的配备,按照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消费水平,提供不同服务。
在服务细节上,要更加周到、细致,使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细节决定成败,如,在国外,滑雪器材的维护检测十分严格,雪场一般每出租一次雪具后,都要对板刃等进行维护、给板底打蜡,这样的操作一般通过专业器材只要很短的时间,但国内雪场几乎很少有这样的服务。国内雪场的滑雪器材一般是一年维护一次,几年甚至根本没有维护的也有,这是非常危险的。此外,国外的滑雪场在出租雪具时,都要详细询问个人信息后量身挑选雪板,并将此打印在出租卡片上,确保滑雪者安全。当滑雪者归还雪具后,雪鞋要消毒和彻底烘干,对固定器要通过重点进行检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客户的忠诚度。
对未来的潜在客户同样要给予关注。目前,世界一些知名品牌不仅赞助国家队,而且在一些高校中赞助培养滑雪爱好者,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把这些学生列为潜在的优质客户,从而尽早在这些人中树立品牌形象,培养品牌认知。
第6期11逯明智,等:提升我国滑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11914结语
中国的滑雪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滑雪人数、滑雪用品的消费连年倍增,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滑雪产业链初步形成,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雪场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模式落后,设备陈旧等。滑雪用品市场的销售虽然在不断增长,但中高端产品以进口为主,在产品工艺技术、设计开发等方面与国外企业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为了尽快消除这种差距,中国的企业要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滑雪产业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新华,才力伟.冰雪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 冰雪运动,2006(5): 79-81.
[2] 田有年.我国滑雪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4): 37-39.
[3] 張大春,刘滨.黑龙江省开展冬季体育旅游的 SWOT 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 2011,33(2):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