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常见脱发性疾病与睡眠质量和情绪因素的相关性调查

2013-10-20 05:53:26徐巧瑜吴先林伍津津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生理性雄激素总分

王 端,徐巧瑜,雷 霞,吴先林,伍津津

毛发的生长往往受到营养、神经内分泌和自身免疫的影响。临床上常见的脱发性疾病有斑秃、雄激素性脱发。脱发直接影响到美观,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不少脱发患者存在情绪、睡眠方面的问题[1]。为此我们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焦虑自评表(SAS)对斑秃、雄激素性脱发、生理性脱发3种常见脱发性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患者均来自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皮肤科脱发专病门诊,斑秃组101例,斑秃分为局限性斑秃S1-S2型(脱发面积<40%)、重型斑秃S3-S4型(脱发面积40%~99%)、全秃/普秃[2]。其中局限性斑秃 69 例,重型斑秃16例,全秃/普秃16例;男 51 例,女50例,年龄17~70岁,平均病程(2.276±3.907)年。生理性脱发72例,男20例,女52 例,年龄17~59岁,平均病程(0.888±1.575)年。雄激素性脱发63例,男 45例,女18例,年龄19~60岁,平均病程(4.606±3.939)年。健康对照(健康体检者,无脱发症状)94 例,男 46 例,女48例,平均年龄19~67岁。

1.2 方法

患者在10~15 min内独立完成PSQI及SAS两个量表的调查。

1.2.1 PSQI:PSQI主要评定受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由18个指标的7个部分组成,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个部分计0~3分,各个部分的评分累计为总评分(0~21分),总分≥7分判为睡眠障碍[3],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越差。

1.2.2 SAS:焦虑自评表有20个指标组成,用于反映受试者1周的情绪状况,每个指标以0~4计分。中国常模总分均值为(29.78±0.46)分,可作为判断焦虑与否的临界值。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2.0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录入、管理,以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脱发患者的睡眠和情绪改变与年龄的差异

脱发患者睡眠和情绪改变与年龄的关系见表1~3。在不同的年龄段[青年组(15~29岁)、壮年组(30~44岁)、中老年组(>45岁)],3种脱发者与健康对照者在睡眠指数总分上存在差异(P<0.01),从健康对照者到斑秃患者PSQI的总评分依次递增,其中斑秃患者总分>7分,存在睡眠困难。从各分指标来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3种脱发患者在青年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壮年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于老年组(>60岁)患者较少,并入中年组,中老年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情绪方面,从正常对照者到斑秃患者SAS评分随着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P<0.01),各年龄段斑秃患者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分值,而青年组的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得分亦高于国内常模分值。

2.2 3种脱发患者和正常对照者PISQ评分和SAS评分比较

3种脱发患者和正常对照者PISQ评分 和SAS评分比较见表2。从表2可见男女两性脱发患者生理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在PISQ评分和SAS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并逐渐增高。男性斑秃患者存在睡眠和焦虑问题,女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存在焦虑问题,女性斑秃患者存在睡眠和焦虑问题。通过LSD-t检验进一步比较发现,雄激素性脱发与斑秃患者在SAS评分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2.3 不同类型斑秃患者PSQI评分和SAS评分比较

不同类型斑秃患者的PSQI和SAS评分见表3。从表3可见不同类型斑秃患者的PSQI、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6,P=0.358)

2.4 3种脱发患者睡眠与情绪焦虑的相关性

经皮尔逊(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r=0.487,P<0.01,可见睡眠问题与情绪焦虑之间存在正相关。

3 讨论

斑秃、雄激素性脱发等脱发性疾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随着20世纪70年代美国医学家恩格尔关于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的提出,脱发患者的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斑秃与一些负性心理精神问题之间的相关性[1,4,5,9],其次有少量关于雄激素性脱发的报道,但很少将几种常见的脱发情况从年龄、性别、睡眠和情绪因素等方面进行平行研究。睡眠问题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而脱发性疾病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鲜有报道。

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以青壮年多见,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毛发能再生,脱发亦能再发生,睡眠习惯和生活习惯改变是其重要的发病诱因。雄激素性脱发又称脂溢性脱发、男性型脱发,是一种具有遗传因素参与、且依赖雄激素作用的特征性秃发。多见于男性,常在20~30岁发病,进程一般较慢。生理性脱发主要是由于皮下组织微丝血管网络的萎缩退化引起的,包括自然脱发、婴儿脱发、产后脱发、老年性脱发[6]。笔者的调查发现,生理性脱发患者女性多于男性,雄激素性脱发则男性多于女性;在年龄方面,生理性脱发年龄略小,雄激素性脱发居中,斑秃患者的年龄略大;在病程上生理性脱发病程较短,斑秃次之,雄激素性脱发较长,这与本文3种脱发的临床特征是相符的。

表1 各年龄段脱发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睡眠和情绪改变比较 (±s,分)

表1 各年龄段脱发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睡眠和情绪改变比较 (±s,分)

指标青年组(15~29岁) F值 P值健康对照者 生理性脱发患者 雄激素性脱发患者 斑秃患者睡眠指数 3.875±1.718 4.969±2.207 6.300±3.278 7.381±3.556 8.609 0睡眠质量 0.656±0.483 1.125±0.707 1.200±0.768 1.333±0.856 5.032 0.003入睡时间 0.469±0.567 0.750±1.078 1.200±1.105 1.381±1.244 4.462 0.006睡眠时间 0.469±0.621 0.500±0.803 0.650±0.671 0.524±0.679 0.293 0.830睡眠效率 0.500±0.672 0.625±0.833 0.850±1.040 1.286±0.845 4.17 0.008睡眠障碍 0.594±0.499 0.781±0.420 1.000±0.324 1.095±0.625 5.735 0.001催眠药物 0.000±0.000 0.000±0.000 0.050±0.224 0.095±0.436 1.095 0.355日间功能障碍 1.188±0.738 1.188±0.859 1.350±0.745 1.667±1.111 1.645 0.184 SAS 26.250±5.459 28.281 ±3.401 30.450±5.844 31.333±7.398 4.501 0.005指标 壮年组(30~44岁) F值 P值健康对照组 生理性脱发患者 雄激素性脱发患者 斑秃患者睡眠指数 4.720±2.264 4.919±1.920 5.923±1.719 7.750±3.162 13.045 0睡眠质量 0.892±0.459 1.200±0.408 1.231±0.587 1.481±0.804 6.414 0入睡时间 0.676±0.784 0.680±0.945 0.808±0.694 1.539±1.146 8.299 0睡眠时间 0.459±0.558 0.520±0.586 0.615±0.697 0.827±0.879 2.168 0.095睡眠效率 0.703±0.661 0.640±0.757 0.846±0.732 0.923±0.813 1.085 0.358睡眠障碍 0.946±0.468 0.800±0.500 0.961±0.344 1.153±0.607 3.025 0.032催眠药物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115±0.511 1.482 0.222日间功能障碍 1.243±0.760 0.880±0.666 1.462±0.761 1.712±0.893 6.706 0 SAS 26.973±3.158 27.720±2.337 29.500±3.397 32.115±4.985 14.872 0指 标 中老年组(>45岁) F值 P值健康对照组 生理性脱发患者 雄激素性脱发患者 斑秃患者睡眠指数 5.280±1.721 6.267±1.981 6.471±3.625 8.714±4.198 5.535 0.002睡眠质量 1.000±0.408 1.133±0.516 1.118±0.781 1.393±0.875 1.539 0.211入睡时间 0.680±0.557 1.133±0.639 1.059±0.827 1.643±0.951 6.935 0睡眠时间 0.840±0.688 0.600±0.633 1.118±0.858 1.179±1.091 1.803 0.153睡眠效率 0.760±0.831 0.933±0.884 0.706±0.919 1.393±0.956 2.995 0.036睡眠障碍 0.680±0.476 1.200±0.676 1.235±0.664 1.321±0.669 5.435 0.002催眠药物 0±0 0.067±0.258 0±0 0.286±0.763 2.270 0.087日间功能障碍 1.320±0.748 1.200±0.941 1.177±1.234 1.500±1.139 0.464 0.708 SAS 25.720±3.335 27.133±2.669 28.824±4.217 31.857±6.023 8.900 0

表2 不同性别3种脱发患者与健康对照组PSQI评分和SAS评分的比较 (±s,分)

表2 不同性别3种脱发患者与健康对照组PSQI评分和SAS评分的比较 (±s,分)

注: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0.01

性别 PSQI评分 SAS评分男性健康对照组 4.891±1.663 26.500±4.386生理性脱发 4.900±2.179 26.900±2.382雄激素性脱发 6.136±2.521 28.773±3.483斑秃 7.647±3.078 31.529±4.913女性健康对照组 4.438±2.052 26.292±3.881生理性脱发 5.327±2.247 28.212±3.030雄激素性脱发 6.516±3.481 31.579±5.872斑秃 8.240±3.993 32.240±6.595

表3 不同类型斑秃患者PSQI评分和SAS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不同类型斑秃患者PSQI评分和SAS评分比较( ±s,分)

项 目 局限性斑秃 重型斑秃 全秃或普秃PSQI评分 7.783±3.502 9.063±4.524 7.500±2.556 SAS评分 31.928±5.937 33.250±6.628 30.313±3.877

PSQI 于1989年由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等编制,是一种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的睡眠质量评价方法。Singareddy等[7]发现在患皮肤病的患者中搔抓皮肤PSQI评分较高,睡眠质量差。我们通过对3种脱发情况的调查发现,在不同年龄段健康对照组及3种脱发情况在PSQI总分上有显著差异,在分值上呈现一种递增的趋势,以总分7作为判断是否有睡眠障碍的上限,生理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患者睡眠状况有一定影响,斑秃患者存在睡眠问题。从PSQI的7个组成部分看,青年组主要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上存在差异;壮年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上有统计学差异;而在中老年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有差异,3个年龄段在入睡时间、睡眠障碍上均有差异,并且数值有递增趋势。从性别角度分析,男女两性脱发患者在生理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的PSQI总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并逐渐增高,且3种脱发情况中女性患者的得分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患者睡眠问题更严重。上述结果显示生理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在睡眠指数中存在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我们推测睡眠情况可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脱发程度,需注意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习惯。

SAS从健康对照组到斑秃得分呈递增趋势,各年龄段的斑秃总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分值,而在青年组雄激素性脱发患者评分亦高于国内常模分值。说明斑秃患者最近1周有焦虑的情绪,而年轻的雄激素性脱发患者易有焦虑现象。男女性脱发患者中,生理性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的PSQI评分和SAS评分上高于健康对照组,并逐渐升高。斑秃患者及女性雄激素性脱发者有焦虑问题,由此推测3种脱发在情绪上也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应激始于大脑皮质,在前额皮质及边缘系统是情绪加工的重要脑区,皮质-边缘系统能对情感和精神刺激产生应激,应激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紊乱,使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炎症易感性增加[8,9]。所以患者焦虑情绪可能也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及交感-肾上腺髓质轴(SAM轴)系统起作用。

3种不同类型的斑秃在睡眠质量及焦虑情况上并无明显差异(P=0.376,P=0.358),说明睡眠的好坏及焦虑程度与斑秃患者脱发程度无直接联系。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可以推测睡眠质量与情绪之间相互影响,或是在脱发患者体内存在某种因素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情绪的改变。

本组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常见脱发性疾病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主要就诊者年龄集中在18~55岁,脱发对于女性患者在睡眠质量及情绪上的影响大于男性。睡眠障碍和焦虑情况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这两者的轻重与脱发程度有很大相关性。另外由于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我科脱发专病门诊就诊者,这类患者更为关注自己的个人形象或是有更严重的脱发病情,对我们的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但从另一角度为临床医师诊治该类脱发患者提供了一定启示。在治疗此类疾病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适时加用抗焦虑和调整睡眠药物辅以治疗,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心理变化,给予适宜的心理疏导,减轻其精神压力,可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1]曾敬思, 曾昭明. 精神情绪因素与斑秃的关系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 31(2):119.

[2]Olsen E, Hordinsky M, McDonald-Hull S, et al. Alopecia areata investigational assessment guidelines [J]. J Am Acad Dermatol,1999, 40(2 Pt 1):242-246.

[3]刘贤臣, 唐茂芹, 胡蕾, 等.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J].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6, 29(2):103-107.

[4]Ruiz-Doblado S, Carrizosa A, García-Hernández MJ. Alopecia areata:psychiatric comorbidity and adjustment to illness [J]. Int J Dermatol, 2003, 42(6):434-437.

[5]胡小平, 王万卷, 钟绮丽, 等. 320例男性型脱发量表分析及非那雄胺治疗的临床研究 [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30(5:)620-623.

[6]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84-1191.

[7]Singareddy R, Moin A, Spurlock L, et al. Skin picking and sleep disturbances:Relationship to anxiety and need for research [J].Depress Anxiety, 2003, 18(4):228-232.

[8]Alfadhli S, Kharrat NJ, Al-Tememy B, et al. Susceptible and protective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 polymorphism in alopecia areata in the Kuwaiti population [J]. Autoimmunity,2008, 41(7):522-525.

[9]郭红卫, 冯正直, 钟白玉, 等. 应激生活事件和斑秃发生风险的相关性调查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 32(1):85-88.

猜你喜欢
生理性雄激素总分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新农民(2021年17期)2021-09-16 16:17:39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中等数学(2018年8期)2018-12-01 00:48:55
生理性海水在鼻内镜术后的临床分析应用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国康复(2015年4期)2015-04-10 13:00:35
两个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AR基因突变检测
两个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AR基因突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