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仔鸡疑似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3-10-19 06:28:24
浙江畜牧兽医 2013年5期
关键词:氟苯尼菌素病鸡

(天台县畜牧兽医局,浙江天台 317200)

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是养鸡生产中常见的传染病。单纯的支原体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较低的死亡率。临床上如支原体并发感染大肠杆菌病则病鸡发病率、死亡率显著增高,从而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2]。2012年4月,天台县境内有15家养鸡场先后出现疑似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笔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诊治,并以药敏试验为依据,提出了用氟苯尼考、新霉素、丁胺卡那与泰乐菌素合用的治疗方法。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报告如下,供参考。

1 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剖检

1.1调查项目 详细询问疫病发病时间、发病率和死亡率,鸡群免疫情况和发病后的治疗情况。饲养数量,饲养管理情况,鸡舍卫生条件等。

1.2临床观察 鸡群精神状态,粪便状况及颜色,舍内温度、湿度、氨气浓度,通风情况,饮食等。

1.3病理剖检 重点剖检头部鼻腔、心、肝、肠道、喉头、气管、支气管的病理变化。

2 实验室诊断

2.1涂片镜检 无菌采集病鸡气囊腔内干酪样渗出物触片,涂片,革兰氏或姬姆液染色镜检。

2.2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取支原体抗原2滴于玻板上,用针刺破病鸡翅膀下静脉采集新鲜血1滴滴入抗原中,轻轻搅拌,充分混合,左右摇动玻板,2 min内出现大凝块者判定为“+++”;凝块小者为“++”;血滴边缘呈颗粒状凝集带者为“-”;反应程度“++”以上判为阳性[3]。

2.3细菌分离与培养 无菌采集病鸡肝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形状。无菌采集病鸡肝脏,接种于肉汤、普通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 h,观察培养基变化情况。

2.4生化试验 分别进行糖类分解、靛基质(吲哚)、甲基红(M-R)、V-P及硫化氢试验。

2.5药敏试验 采集单个菌落,致密划线于琼脂平板表面或用“米”字划线法划线。用无菌镊子将各种抗菌药物圆纸片,分别贴于培养基表面,各片距离相等。37℃培养24 h,观察含药滤纸片周围有无抑菌圈,并量其直径大小,用mm数记录。按抑菌圈直径大小判定耐药性、低敏度及高敏度(详见表1)。

表1 药敏试验结果

3 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剖检结果

据调查,15家养鸡场均为幼龄(25~36日龄)肉仔鸡发病,每家养鸡1000~1500羽,死亡260~ 500羽,发病率为42.5%,病死率13.8%,雏鸡7~12日龄开始发病。鸡群全部按正规程序免疫。发病后,曾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治疗无效。

据临床观察,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食欲减退或废绝,咳嗽、流鼻液、喘鸣、呼吸困难、结膜炎、部分患鸡张口呼吸,排白色或黄白色稀粪。

病理剖检可见鼻腔黏膜水肿充血,气管和喉头内有黏液,气囊混浊,有干酪样物,肺淤血出血,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量,部分可见纤维素和干酪样混合物附于心包膜上,肝肿大,可见肝表面有小米粒大小坏死灶或附有一层灰白色纤维素膜,胆囊充满暗绿色胆汁,脾肿大,小肠黏膜出血。

4 实验诊断结果

4.1涂片观察 形态结构及染色特性镜检,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两端略圆的短粗杆菌,呈单个存在或成双排列,在普通琼脂上生长为圆形,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灰白色半透明,直径2~3 mm。

姬姆染色显微镜观察可见大小约0.25~0.5 μm,淡红色,球形微生物。

4.2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2 min内出现蓝紫色的大凝集块,判定为阳性。

4.3细菌培养 经37℃培养24 h后,可见肉汤呈均匀混浊,管底有灰白色沉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灰白色微隆起的湿润菌落;麦康凯培养基上出现砖红色菌落。

4.4生化试验 详见表2。

表2 生化试验结果

由表2中分离株与标准株的试验结果相对照,可知分离到的细菌为大肠杆菌。

5 治疗效果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敏药物进行治疗。从肉鸡场调选症状相似的病鸡200羽,随机分成四组,每组50羽。A组采用氟苯尼考和泰乐菌素,B组采用丁胺卡那和泰乐菌素,C组采用新霉素和泰乐菌素,D组为对照组,详见表3及表4。

表3 治疗试验用药

表4 四组药物治疗情况

从表4可见,A组治愈率最高;B组次之,C组治愈率最低。从治疗试验可知氟苯尼考和泰乐菌素对大肠杆菌与支原体混合感染的治疗效果最好。

6 讨论与分析

6.1据流行病调查分析,天台县部分肉仔鸡养殖场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比较严重,这与当地养鸡户的饲养水平有关。支原体与大肠杆菌都是条件性致病菌,当鸡群受到应激时(如环境变化,转群,免疫,温度忽高忽低,阴雨潮湿,换料等)容易发病感染。一旦混合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从发病原因分析,本次疾病发生主要因法氏囊疫苗免疫,由于病毒在呼吸黏膜上复制,生长繁殖,使正常黏膜受到损伤,且免疫后,因机体抵抗力相对降低,受损的黏膜又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繁殖场所,以致引起广泛发病。

6.2由临床及病理观察结果可见病鸡症状和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症状相符,但其他病症也可以引起类似于大肠杆菌与支原体混合感染引起的病变,应注意鉴别诊断。特别是鸡败血症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与出现呼吸道症状的其他疾病,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曲霉菌病,以及维生素A缺乏症等,在临床诊断时容易混淆,应特别注意鉴别。

6.3通过生化试验可基本确定本病为埃希菌属的细菌,通过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可初步诊断为支原体。综合二者可初步诊断为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

6.4从表1药敏试验结果可见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丁胺卡那、新霉素敏感,对阿莫西林不敏感。由于青霉素类的药物不在其抗菌范围之内。对细菌性疾病的治疗,采用药敏试验选择合适药物是最佳的办法。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注意几种药物的适当配伍或交替使用,以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6.5根据治疗试验可见大肠杆菌与支原体的治疗以氟苯尼考药物效果为佳,但不宜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都有较好的效果,同时氟苯尼考在结构上以F原子取代了氯霉素、甲砜霉素中丙烷链3碳位置上的羟基,阻止了细菌乙酰转移酶在此位置上的乙酰化作用,故不受该酶影响而被灭活;而乙酰转移酶又与细菌经质粒介导对氯霉素、甲砜霉素的耐药性有关,因此氟苯尼考不会产生类似氯霉素、甲砜霉素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且对许多氯霉素耐药菌株仍然敏感,也可以消除氯霉素的副作用[4-5]。

[1] 王红宁.禽呼吸系统疾病[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53-173.

[2] 邝荣禄.禽病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1997:121-126,153-160.

[3] 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15-216.

[4] 姚火春.兽医微生物学试验指导(第二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7-39.

[5] 黄淑坚,雷清福,曾小娜,等.广东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病原药敏试验[J]. 养禽与禽病防治,2005,200(4):8-9.

猜你喜欢
氟苯尼菌素病鸡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家禽科学(2021年6期)2021-08-26 05:39:32
氟苯尼考的毒副作用及其在猪临床上的应用
伊维菌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探究“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当代水产(2019年11期)2019-12-23 09:03:58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硫酸黏菌素促生长作用将被禁
广东饲料(2016年6期)2016-12-01 03:43:24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水产品中的氟苯尼考
现代食品(2016年14期)2016-04-28 08:10:37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样,还是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