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C特质”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

2013-10-18 07:41徐立艳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优秀品质心理品质特质

徐立艳

积极心理品质就是包括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的一系列积极品质的集合。具体讲,它包括“创造力”等24种人类优秀品质。它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积极心理学。它关注的不是人身上的短处,而是认识并塑造人身上的最强处,即“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也就是说,我们研究的就是挖掘学生固有的潜在的优秀品质,形成一套完备的成熟的积极发展实战体系,从而激活、培养,并使其张扬之,使学生有积极心理品质,使他们幸福、快乐和乐观。

我把这24种品质根据我们学生的需要,简化概括为能力(Competence)、自信(Confidence)、协作(Cooperation)、品格(Character)、关怀(Caring)五个方面的优秀品质,简称“5C特质”。

当下关于青少年发展普遍存在一些错误认识:(1)预防和治疗青少年存在的问题就能促进青少年良好发展;(2)青少年良好发展只是学校或家庭的责任;(3)不良青少年是家庭经历或自身存在不可弥补的缺陷引起的;(4)青少年被动地经历自身的发展过程,被动地等待自身的发展结果;(5)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主题会在进入成年后自然完成。当前普通高中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对青少年的其他品质关注度相对较弱。各校虽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青年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但形式较为随意,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实践体系。在这种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实战体系”的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了。

一、构建新型德育管理模式,让制度保障发展

在普通高中构建“积极青少年发展实践体系”,促进学生5C特质的形成,要求从优势建构的视角界定和理解青少年发展的过程,认为应把青少年作为一种资源去培育,相信所有的青少年都具有积极成长和发展的固有能力,而不是作为问题去管理,标志着对青少年发展本质认识的一种根本性变化。

这首先要求学校、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型德育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班主任和教师的学生观,以积极的、人本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潜力,都有闪光点,都有成才的可能性。在师生间营造一种建立在互信互动基础上的新型教育关系。在学校营造一种积极乐观的教育氛围,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学生都能激发其积极品质;组织导向明确的积极性活动,激发青少年参与的热情,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品质。

二、积极开展活动,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1. 举行与青少年积极发展观相关的讲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通过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心理和卫生知识,树立科学的态度,形成能力、自信、协作、品格、同情的“5c”成长特质。

2. 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成长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内在需求。实验教师配合班主任,开展调查活动,包括面谈、日记咨询、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以便及时开展活动,为学生疏导不积极的心理问题。

3. 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利用班会课,出示班级、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和公开课,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体验到积极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如,《说好不分手》,在优美音乐的背景下,学生手拉手敞开心扉,消除了彼此间的隔阂,增进了感情;在《我们是快乐的一家人》中,模拟极端情境下学生对彼此的关爱,强化同学的集体意识;在《风雨后的彩虹》中,引导用自信、乐观面对所遇烦恼,迎接快乐的到来……其他的,诸如自信、自尊、悦纳自己,都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责任感。

4. 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个案困惑。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建议学生遇到问题一定找班主任或者心理教师咨询。在具体地倾听与共情中,部分学生的心理困惑或者心结得到疏通。当下,学生对自我的爱护意识日渐增强。

5. 利用多种形式,即时与家长牵手沟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态度和行动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多次举办专家讲座,很受家长欢迎。我们举办的《乐观的心态成就孩子的未来》、《如何陪伴孩子顺利走完高三》等主题家长会都受到家长的好评,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了普遍的提高,5C特质已经成为学生发展的标志。在此德育模式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使了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猜你喜欢
优秀品质心理品质特质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你看见了什么
幼儿优秀品质的培养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