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冬梅
在文化类学科的学习中,总会有些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导致学习困难,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和班级中往往可能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对他们引导教育不当,不仅使他们最终学无所成,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因此,如何转化学困生就显得非常重要。观察发现,学困生虽然在文化类学科的学习中缺乏兴趣,但是在体育、文艺类学科的学习中却常常表现出较大的甚至非凡的兴趣,这对于帮助教师找准切入口、引导学困生成功转化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与其它学科教师积极沟通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教学在学困生转化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学困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并不是因为智力不如别人,而是由于贪玩好动,在学习中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不够勤奋刻苦,某个知识点没有学会也不及时弥补,漏洞越积越多,最终导致了学习困难。对于这类学困生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才能激发起学习的动力。班主任老师常常会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当然也很重要,但是往往因为生硬、呆板、单一,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当然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这时,体育教学就可以利用学生喜欢体育、崇拜体育明星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中国女排、姚明、刘翔等体育健儿积极进取的精神。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奥运会场景和五星红旗升起的场面,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不自觉地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在心灵上受到启迪,从而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最终提高学习成绩。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对文化类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下滑,兴趣就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后,则可能导致厌学甚至辍学,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老师可以利用学困生对体育课感兴趣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与其它学科教师合作,将文化课知识引入体育教学,使学生明白知识是相通的,在体育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也能够学到知识。如,讲到体育的由来就得去学习体育史,在教学讲一些历史上体育名人和体育发展的故事,可以使体育课的内容更丰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短跑中可以联系到物理中的“匀加速运动”,弯道跑技术中可以联系到“向心力”的知识。在体育运动中学生遇到肌肉酸痛的现象,教师就可以用生物知识来说明这是肌肉已经产生了疲劳,还可以从化学知识角度,讲解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乳酸,因而导致了肌肉酸痛的现象。
三、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起初很好,但是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可能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如果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可能慢慢地成为学困生。体育教师对于这部分学生,应着力培养其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品质。例如,利用竞赛法,让学生分成强弱两个小队进行对抗赛,使学生在竞争条件下进行学习和比赛,以此来磨练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其次,还可利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选择游泳、单杠、高低杠等项目以及田径中的跨栏、撑杆跳等难度大、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运动项目,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还有在完成某一项目以后,可以随时增加运动量的训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坚持不懈的精神,进而逐步帮助学困生形成勇敢自信、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优秀品质,努力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甩掉学困生的帽子。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当下,我国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常常缺乏合作互助的意识,在学习中遇到了疑难问题,不知道互相帮助,自己又解决不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就导致了学习困难。这时,体育教学就可发挥本学科独特的作用,因为在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方面,体育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体育课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活动,如接力赛、队列赛、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等等,都是相互配合的集体形式,最能够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需要团结互助、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体育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参与这类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有利于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群体性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与人交往的能力。例如,接力赛是典型的合作运动项目,任何一点合作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失败,因此必须紧密合作;再如,球类运动也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项目,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还有,队列练习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目的性、纪律性、合作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提高,慢慢学会了互相帮助,就能共同进步,提高学业水平。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体育教师如能加强与班主任和其它学科教师的沟通合作,制定学困生转化的综合方案和措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则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