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凝
(温岭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 温岭 317500)
2013年清明前夕,温岭太平街道山下金村金氏后裔对祖坟进行整修,在整修墓前空地挖土地时发现了墓门和墓志四方。该墓为石板墓,朝向东南,合计四座,共10室。从南往北依次为三室、三室、二室、二室。墓均为长方形并列,每座墓门排列有参差。整体沉于地表下。墓志四方,其中后三座墓的墓志均有志盖。墓志置于封门外,紧贴封门石板。按墓葬的排序,四方墓志的墓主分别为金一直、金月洲、金慕南及金宾凤。
根据出土的四方墓志,可以确定墓葬时代为明代,墓主人是今温岭市太平街道山下金金氏家族中的一支,从左往右分别为金一直夫妻、金月洲夫妻、金慕南夫妻及金宾凤夫妻。他们中金慕南是父亲,金月洲是长子,金一直是次子,金宾凤是三儿子,是一个父子四人的夫妻合葬墓群。
金慕南(1462—1518年),享年57岁,1521年1月葬于包山。金公又名栖公,讳存璞,字蕴辉,慕南是其别号。居凤山黄淡岙,即今温岭太平山下金。妻邵氏。有四子:胄、仲、显、葩。
金月洲(1487—1552年),享年66岁。讳世胄,字德宗,别号月洲。居太平黄淡岙。配江氏、林氏。有六子:一亨、一龙、一阳、一宾、一参、一匡。孙八人,云鹏、云梯、云阶、云同、云瑞、云麟、云刚、云班、云 、云 。孙女四人。
金一直(1492—1567年),享年76岁。讳世仲,字 承。居太平黄淡岙。妻邵氏。有三子:一佐、一会、一望。有一女,嫁与赵大佑弟赵大伦。孙八人:云霄、云电、云蛟、云师、云霖、云霞、云韶、云 。孙女一,嫁林循祥。
金宾凤(1494—1568年),享年75岁。1587年月12月迁葬于包山。讳世显,字德耀,为凤山主人。妻陈氏,侧室有阮氏、周氏。有二子:一儒、一新。女一人,嫁长山(即长屿)李宗鲁。孙八人,云冬、云秋、云察、云晓、云仍、云昭、云映、云曦。孙女一人,嫁箬横团江(即团浦)林显道。曾孙三人:居仁、戴仁、熟仁。
四方墓志中,金慕南墓志对家族的兴衰、世系记载最为详实。其志文记录“其先徙自闽,七世祖万十一府君始居于太平之凤山。至其孙黄四府君,永乐初(1403年),坐与翰林编修王叔英通婚,谪戍南省,家业一空,并其先世所藏遗书、谱牒亦无存者。又二世,至公曾祖,始还故里。因其旧址而新之。父恒范,又徙于旧址之北”。由此可知,金氏先人徙自闽,其世祖始居于太平之凤山,其孙黄四府君因与王静学姻族,革除间受牵连被谴,家族巨变,家业一空。至该房高祖栖碧公始复籍,曾祖欣始还故里,重振家业。后又徙于旧址之北,即黄淡岙,大创室堂,再光先烈,成为巨族。
综合四方墓志铭,可以推知金氏慕南一房的高祖为栖碧公,讳廪;曾祖讳欣;祖讳守洪,字恒范;慕南为父,讳存璞,字蕴辉,号慕南。其下有四子,为世胄、世仲、世显、世葩。世葩在此没有墓葬,根据慕南墓志铭中“弟有早卒者无嗣则宜公之子为后”,可以推断世葩已过继给慕南之弟。由此,可以排列金氏世系图:
四位墓主人历经了明代天顺至隆庆间六位皇帝,四方墓志铭文对期间涉及的很多事件均进行了载述。
四方墓志中,每一方都提到王叔英。金慕南墓志“永乐初,坐与翰林编修王叔英通婚,谪戍南省”;金月洲墓志“先世以王修撰叔英先生外戚故,没入京”;金一直墓志“革除中,坐先正静学之戚族”;金宾凤墓志“革除间,以静学王公姻族被谴”。志文中提及的王叔英与革除事件就是明代的靖难之变。
靖难之变,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后,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 继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即位后,即与信亲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 。战争持续四年,朱棣得胜,占领南京,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建文帝失踪,朱棣登上帝位,是为明成祖。志文中所称的“革除间”是指建文四年(1402)七月,明成祖夺取建文帝帝位,下诏革除建文年号,复称洪武三十五年,并废除建文帝实行的制度,此行称为革除。次年改元永乐。由此,人称建文年间为“革除间”。
王叔英,字原采,号静学,亭岭人(今浙江省温岭市太平街道小河头村),与方孝孺为至交。《明史》有传。《太平嘉庆县志》载:“洪武二十年(1385),以荐为仙居训导,改德安教授。升汉阳知县……建文初,召为翰林修撰,上资治八策……帝嘉纳之……靖南师起,至淮奉旨募兵广德……闻都城破,恸哭,沐浴具衣冠,遂自经于祠山玄妙观银杏树下。同乡道士盛希年为葬于祠山麓。妻金氏瘐死狱中,二女自沉井”。[1]399
为纪念王叔英的忠节,太平县令曾才汉在其任职期间,建祠以祀。时方伯蔡潮为忠节祠撰写碑记曰:“今太平令泰和曾侯才汉秉义笃道,旁求先生遗裔欲树立之,竟不可得。恒念邑无特祠为缺典,谋诸庠士丘云鹤、高振辉,议创兴作。适郡侯南昌朱公按部,请允而赞其决,乃即校邻隙地,改移私庵作祠,曰忠节,明先生近圣人之居,无愧乎读圣人之书,蕲以风励人人,不徒便于展敬而已。时世葩以曾侯命,偕族贤复让所居近地故址,建贞 烈祠,合祀金夫人 并二女云。”[1]70蔡潮(1467-1549),字巨源,号霞山,临海城关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官至河南右布政使。著有《霞山集》十卷、《湖湘学政录》一卷、《判义》六卷、《编次名言》二卷、《对偶菁华》一卷。
忠节祠现已不复存在,但在温岭新河镇三邵村另有一座“忠节祠”,其门两旁刻有楷体楹联:“大节在人间万世纲常永赖,崇祠临水曲四时俎豆长馨”,门楣上方行书“忠节祠”三字,边上还刻着“中华民国拾壹年十一月吉旦”、“先贤静学王公第十六世孙奉祀生留日法学士曾任陆军部正执法官温处刑庭长绍兴民庭长衢州地方推事乃升立”等字。忠节祠其所在的三邵村旧称三至王,多王姓。该祠应是王静学后裔祭祀先生的祠堂。
金一直墓志铭中“嘉靖中岁,大侵”,说的就是太平嘉靖壬子抗倭事件。明代,温岭县境屡遭倭寇劫掠,嘉靖壬子(1552)五月,倭寇自松门登陆后,直抵县城南门,纵火焚烧,被王庚用火器击退。《嘉庆太平县志》兵寇对此有详细记载:“嘉靖三十一年壬子(1552)五月,倭寇益肆,恶少附之。自松门弃舟登陆,直抵邑南门,吹螺蚁附,纵火焚近郊室庐,城几破。邑人王庚以火器攻退。次日,贼登山觇城,以竹编牌裹牛皮,拥逼城下,架云梯欲上。城中弩石叠发,贼不得近。会郡守谭纶遣杨文将兵至,乃退去,文追破之于南湾。时任县事为方公辂,备御督战甚力,民恃以安。时儒学有关帝君显神事。”[1]567明周世隆的《太平抗倭图》(又称《关公退倭图》)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太平(温岭)人民英勇抗击倭寇的历史事实,画面中的樟树上,关羽骑马被众士兵簇拥,面向发生战事的西北边。该图现藏国家博物馆。
金宾凤墓志铭中“己未,倭寇于邑城,官率众捍卫”,则是倭寇在新河遭谭纶、戚继光打击后,残倭狼狈逃窜,打算从乐清出海,谭、戚乘胜追击,五月十一日薄暮倭寇抵达太平县城,遭到官兵的抗击,次日退至南湾,占海岸高山,并掳渔船,准备随时出海。经各路明军分进合击,倭寇向海边溃退,最后全部被歼。在戚继光等指挥下,太平倭患直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四月才平息,当年知县徐钺撰写《南塘戚公奏捷实记》,颂扬戚继光抗倭功绩。今碑尚在新河戚公祠内,字迹漫漶。
在金一直、金宾凤二方墓志中,均提到了乡饮之举。乡饮也就是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以敬老尊长、宾兴贤能、宣扬教化为目的的公众性礼仪,起源于宋,盛行于明清。《嘉庆太平县志》卷八载:“乡饮酒,宋高宗绍兴十四年,诏郡县岁习乡饮。其后流口颇混,乃诏颁行于里社者听,官弗预。明洪武间,令每岁孟春、孟冬之朔,官行于学宫,士庶行于各乡。其学宫行礼,以知县为主,择本处致仕官年爵高者为 ,以乡人年高有德者为宾,其次介,又次为众宾,又选有德者为司正,后以教读为之,二人通文字者讲读律诰,后以生员为之。国朝,乡饮酒礼二次,准开销银七两五钱。”[1]269墓主金一直、金宾凤因在抗倭、赈饥方面的突出表现,在乡里享有贤达之盛誉,因而受到当时县令赵孟豪、徐钺之邀,虚以宾席以待。这种以宴饮为形式的礼仪,有一套严格的礼制程序,对礼仪活动中的人员设置、座次安排与物品陈设都做出了严格、细致的规定,以保证整个仪式的庄严、隆重。作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地方政府的一种重要官方礼仪活动,旨在示范、引导社会秩序,教化民众,以利于朝庭统治。
四方墓志都提及金氏宗族的始居地,其中金慕南墓铭载“其先徙自闽,七世祖万十一府君始居于太平之凤山……父恒范,又徙于旧址之北”; 其他三篇志文则均为“其先自闽迁台之黄岩,居黄淡岙,今分隶太平”。表明金氏宗族始居太平凤山,后徙至黄淡岙。凤山即今浙江省温岭市石桥头镇下黄一带。黄淡岙据《嘉靖太平县志》载:“黄淡岙,在县东南亭岭下。”“亭岭,在县东南十五里,南通隘顽,东通松门。王修撰叔英故居在其下。”[1]22《嘉庆太平县志》又载:“黄茅山,西连天马,东即亭岭……黄淡岙在其下……王修撰二女井在路口,有碑。”[1]171据调查,二女井碑确在山下金村。据此可以断定,黄淡岙即今太平街道山下金村。《温岭地名志》对此也有类似的记载:“山下金,因地处黄茅山下,金姓居此,故名……多金姓,迁自福建,有墓碑可稽。”[2]49
志文中“黄淡岙今分隶太平”指的是明成化五年太平设县之事。在明成化五年前,当时温岭隶属台州府黄岩县,明成化五年(1469年),置太平县,属台州府,治所设太平乡泉溪。黄淡岙因之后隶属太平。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山西、四川、安徽等省的太平县同名,改以县西温峤之别称“温岭”为名,始称温岭县。
金氏宗族墓葬所在地包山,史料上找不到直接的依据,根据现有的位置判断,即太平八家山,旧称福泉山。《嘉靖太平县志》载:“福泉山,在天马山东北,亦名覆船山,有八姓共葬于此,又称八家山。南对雁鸣塔,兴善堂在其西麓。自小泉村一路小水微津,回流澄素,静夜听之,恒有清响,林木离离蔚蔚,外悉田畴,邈然林壑之趣矣。”[1]171这样的环境自是适合卜宅为葬。
四方墓志的志文中涉及很多人氏,有对金氏家族命运产生巨变的王静学,也有为四方墓志撰、书的各位名人,如应良、施、邵、赵大佑、林贵兆等,还有与他们相关的姻亲等人氏,下面一一进行考略。
金慕南墓志铭由赐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郡人应良所撰。应良因其弟大桂与慕南之子德宗交好,在德宗亲谒泣请之下,撰写了这篇墓志铭。据《光绪仙居县志》载:“应良,字原忠,号南洲。浙江仙居下各人。少以奇童子称。正德六年(1511)辛未进士,选庶吉士,从湛甘泉、王阳明讲良知之学。后亲老归养,讲学山中将十年。嘉靖初还任,授官编修。刚正不阿,伏阙争大礼,遭廷杖,几毖。后升山东提学副使、河南参政,广东右布政使。嘉靖乙酉年(1525)卒。所著《南洲集》,浙江左布政使郭宾为梓行,题曰《间存集》。”[3]256
其弟应大桂,字邦才。嘉靖丙戌年(1526)进士。曾任汉阳、登州知府,多惠政,有清誉。官至湖广使致仕。
在明朝的嘉靖和万历年间,仙居下各应氏堪称县之望族。自明正德九年(1514)应大猷首登进士榜后,应家“蝉联不绝,科名与宦业并显”。短短80年里,应家共出了六位进士、两位举人,且个个声绩并著,或为朝中大臣,或为封疆大吏,真可谓进士世家,官宦门第。
为金慕南墓志铭书丹是施 。施 ,字彦器,号新斋,浙江黄岩人。成化十九年(1483)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擢河间知府,进山东按察副使、天津兵备副使。性坦易,才钜致豪,居林下,日惟赋诗饮酒,兴趣悠然。尤善书,为世所珍。著有《新斋稿》。[4]76
金月洲墓志铭由奉政大夫山东德府左长史象峰邵 撰。邵 ,字怀源,号象峰,太平泉溪人(即温岭肖泉村人)。嘉靖戊子(1528)举人。任崖州知州,安戢黎 ,州民生为立祠。后升山东德府长史。著有《陈伯玉、杜少陵诗注》。[1]377邵 是墓主之舅,与墓主既是姻亲,又是同学,可谓知君莫若他。当其孙女婿即月洲少子一匡为父请写墓志时,邵欣然应允,摭君实书之。
志文“继娶林次庵司训女,即予甥女”中的林次庵司训,即林润,字克和,号次,温岭太平北山人。左都督府训导,有《次庵集语》。[1]341为明代名臣林鹗从弟。林(1423—1476),字一,浙江太平(今温岭)人。景泰二年(1451)进士,授御史,明英宗复辟,出知镇江,治有声,调知苏州,历官江西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办事一以法令为据,成化中官至刑部右侍郎。卒年五十四,谥恭肃。工楷书。[1]371
金一直墓志铭由资政大夫南京兵部尚书在告终养同邑赵大佑撰。赵大佑(1510—1569),字世胤,号方崖,明太平(今浙江省温岭)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历任凤阳推官、广东道监察御史、大理寺丞、少卿,至都察院都御史、副都御史,刑部左、右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官终南京兵部尚书,为官清正。善书法,有晋人风骨。诗文温雅俊爽,有《燕石集》。[1]378赵大佑与墓主既是姻亲,又是好友。墓主的的女儿嫁与赵大佑弟赵大伦。
金宾凤墓志铭由文林郎知江西都昌县事白峰居士姻侍生林贵兆所撰。林贵兆,字道行,号白峰,明团浦(今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人。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选任江西都昌知县,以正直廉洁得誉。时赋役繁重,不满于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叹道:“我岂能为若作鹰犬耶!”为官九个月,即解印归里。著书乐道,结社讲约,为时砥柱三十年。乡人化之,所居称仁里。年82岁卒,门生尊为文贞先生。著有《四书申解》、《易经申义》、《正志》、《近说》、《大学困知录》及《识知》、《齐治》、《五伦理》诸编。[1]379
纵观墓志的有关人氏考略,可以看出给金氏撰书墓志铭的都是太平或台州的乡贤,他们或为进士,或为举人,都为当时的望族,而且其中的大溪赵里赵氏家族、太平北山的林氏家族、虞岙邵氏家族以及长屿李氏家族与金氏均为姻亲,林氏与邵氏又是姻亲,这些宗族之间互相亲上加亲,形成了一张宽广的社会关系网,也足见金氏在当时的声望与影响。试想,在讲究门当户对的旧时婚配中,如果金氏宗族没有足够的资本,如何与这些官宦人家潘杨之睦。
综上所述,温岭八家山出土的四方金氏墓志铭文内容丰富,不仅记载了志主的世系、郡望、任官、操行、家世等,丰富和补充了金氏宗谱的内容,而且还蕴藏了许多温岭旧时的历史信息,如王静学与靖难之变、太平嘉靖壬子抗倭、乡饮宾等史料,亦收有不少名人或地方名士,且撰文者均为有名望、任官职的挚友或姻亲。它们的出土,是研究墓主及当时社会最原始的史料,对温岭的地方史、地理环境和明代人文历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据此了解一些望族的姻亲关系和名人交往的历史信息。
[1]温岭市地方志办公室.太平县古志三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温岭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温岭县地名志[M].内部资料1988:49.
[3]仙居县地方志办公室.光绪仙居县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256.
[4]王及.台州历代书画篆刻家传略[M].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19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