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红 刘继军 李友梅
1.山东省青岛市骨伤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2.上海市安图医院,上海 200000
病毒性心肌炎在我国和国外发病率均呈增高趋势,部分预后不良,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目前多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参芪扶正注射液是以我国传统的扶正补气中药党参、黄芪为原料,经高科技提取有效成份,配制成纯中药的大输液,具有益气扶正的功效。笔者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62例患者系本院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病人,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13岁,平均7.6岁;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增高26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诱因者22例;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其中频发早搏13例,窦性心动过速7例,窦性心律不齐2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房室传导阻滞6例,ST改变20例。对照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2~12岁,平均7.4岁;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增高24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诱因16例;均有异常心电图,频发早搏8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窦性心律不齐2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ST改变23例。两组患儿从年龄、性别、病情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全国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先心病、过敏体质患儿。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绝对休息,予镇静、吸氧、高营养高热量饮食,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每次2~5g)、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辅酶A及辅酶Q10等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 (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生产)静脉滴注,每次50~250 ml,每日1次;合并感染者酌情加用抗生素,患儿心律失常、心衰明显者对症处理。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1)每日心电图及每周动态心电图观察;(2)治疗前、治疗2、3、4、7日血清心肌酶谱检测;(3)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
1.5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心电图、心肌酶谱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均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双侧检验,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指标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77.4%。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24例,占77.4%;对照组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18例,占58.0%。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例 (%)]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激酶谱变化比较 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发现,两组均能降低患者心肌酶谱,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激酶谱变化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激酶谱变化比较 (±s)
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对照组均能降低患者心肌酶谱,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组别 CK CK-MB(IU/L) LDH(IU/L)治疗组(n=31)182.72±36.26 43.59±11.84 162.43±41.57治疗后 79.78±24.69*△ 19.35±6.95*△ 122.26±57.95治疗前*△对照组(n=31)治疗前 179.52±34.63 41.73±10.54 157.85±40.85)治疗后 103.32±28.38* 23.27±7.83* 133.54±46.77*
2.4 不良反应 两组用药期间未发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尿常规均无影响。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引起的心脏局灶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炎症。可流行或散在性发病。病毒感染的人群中约有5%的病人发生心肌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逐渐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严重病例可致猝死。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累及的部位和程度,主要为心悸、胸闷、发热、乏力、气急、心前区隐痛,严重者可发生昏厥、猝死等。病毒性心肌炎中医尚无固定的病名与其相对应。结合临床症状,可将其归于中医学的“心悸”、 “胸痹”、“怔仲”、“虚劳”等范畴。与现代医学强调病毒感染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根本原因不同,中医认为,除了外邪,正气虚弱是本病发生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方面,即在正虚的基础上再感受外邪而发病。正气虚弱或由禀赋不足,或因过于劳累,耗伤正气所致。《内经》中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等论述,均说明正虚之体易被邪气所侵袭,邪毒内舍于心则可发为本病。
黄芪、党参是祖国医学中传统的健脾益气之剂,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二者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保护心肌等作用,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参芪扶正注射液是由党参、黄芪的提取物配制成的注射液,二药合用,相辅相成,增强了益气健脾之力,最终达到“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治目的。不仅可使病人尽快康复,还可阻止其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等疑难杂症,并且它将传统的中药剂型改为注射液,避免口服给药的肝脏消除效应,药物直达病所,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临床以往主要用于气虚证肺癌、胃癌的辅助治疗,近年文献报道具有辅助治疗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2]。本文发现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改善心电图和心肌酶的作用,副作用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1]陈灏珠,林果为.病毒性心肌炎治疗[J].实用内科学,2010,13:1618-1621.
[2]陆益,陆益线.参芪扶正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2083-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