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媚,徐学军,姜俊敏,包晓红
(1.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手术室,浙江 宁波 315012;2.南昌市卫生学校 护理系,江西 南昌 330006)
“支架”的中文原意是指建筑行业的脚手架,即工人在修建、装饰建筑物时使用的暂时性平台、柱子等。支架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需求,为他(她)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并在他(她)们能力达到时撤去帮助的过程[1]。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在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成就动机是个体对自认为有意义或重要的工作愿意去做,并尽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2]。近十多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护生的人数逐年增多,但符合实习带教标准的医院数量和规模并没有相应的增加,护生实习后临床实践能力欠佳成为目前护理学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3]。有研究[4]指出,临床实践行为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而成就动机可以通过训练获得或者提高[5]。本研究采用实验性研究的方法,探讨支架式教学对护生成就动机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以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在宁波市某医院内首次实习的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参考相关研究文献[6],按两独立样本比较的样本量估算公式[7],计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生各需30名。纳入标准:(1)参加医院选拔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2)开展专科护理教学3年及以上院校的学生;(3)护生对本项研究知情同意。剔除或脱落标准:(1)成人教育或自学考试学生;(2)研究过程中因特殊原因不能或不愿继续参与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与分组 在76名护生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60名护生,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护生各30名。护生在研究者干预下,遵从自愿的原则(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生分开进行)挑选合作伙伴,组成由5人构成的小组,并选出1名组长。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个小组,总共12个小组。对照组护生男2名、女33名,年龄18~22岁,平均(20.33±0.57)岁;干预组护生男3名、女32名,年龄18~22岁,平均(20.78±0.61)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2 干预方法 对护生实施“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即每位带教老师带教1名护生,护生和带教老师班次相同,按医院制定的实习计划开展临床实习。将两组护生随机分配到内科和外科轮流实习,内科、外科各包含3个科室,护生先分别在内、外科轮转,然后两组护生对换,科室轮转顺序一致。内、外科实习各9周,共18周。向护生解释组成小组的目的和意义,即在实习过程中对碰到的临床护理问题及自身的问题相互提供帮助,促进实习的顺利进行。周五下午为带教老师和护生向课题组老师反馈的时间,护生不跟班,可自由支配时间。
对照组护生应用常规带教方法,干预组护生在常规教学方法上开展支架式教学。研究者在开展课题前向干预组护生解释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支架式教学由研究者主持,各小组成员参与,不包括护生的临床带教老师。支架式教学每周五下午举行1次,时间为60~100min,人员为研究者与干预组护生,地点为专用教室。总共18次。支架式教学的流程见图1。
准备阶段(建立关系、选择、与研究者协商进入问题情境、认识分析、自主练习):研究者提前1周将要讨论的主题及问题告知护生,同时将重要的文献印发给护生。每次随机确定一组为发言组,组内指定发言人,组内指定的发言人不重复,其余小组轮流作为发言组。小组成员可以通过QQ群(限干预组护生、研究者、专家)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为如何克服实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如何防范医疗纠纷和争取患者合作等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冷场”,研究者要注意引导。实施阶段(参与小组讨论、自我与他人评价改善):研究者讲授主题涉及的概念和基本内容(研究者不做任何定论,起引导作用)5~10min,小组代表发言(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10~15min,组间讨论(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双向质疑和双向辩论)40~50min,研究者评价(研究者查询文献,结合专家意见,对护生的讨论内容做出评价,并留下进一步的思考)5~25min(要求评价时间逐次减少)。
图1 支架式教学的流程图
1.2.3 避免偏倚 研究者和护生签署保密协议书,避免干预组护生和对照组护生、带教老师和其他人员交流支架式教学的信息。带教老师均为中青年女性,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和3年以上临床带教经历。
1.2.4 观察指标 采用由Gjesme和Nygard编制、叶仁敏和 Hagtvei修订的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motive scale,AMS)[8]评价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成就动机。该量表包括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避免失败的动机(Maf)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各15个条目。每个条目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按1~4级评分。成就动机的总得分为追求成功的动机得分减去避免失败的动机得分,分数越高表明成就动机越强。两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7和0.843,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32。分别于实习1周后和干预(18周)结束后第1天下午由研究者发放量表,由护生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进行填写,时间10~15min。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生干预前成就动机评分比较 从表1可见,实习1周时,两组护生在追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及成就动机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生干预前成就动机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生干预前成就动机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生干预后成就动机评分比较 从表2可见,实习18周后,干预组护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及成就动机得分高于对照组,避免失败的动机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护生干预后成就动机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生干预后成就动机评分比较(,分)
3.1 支架式教学的原理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最近发展区”原理[9],利用现代最新技术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把复杂、较难的学习任务加以阶梯化的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逐步引导为能力建构的一种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与解决自己感兴趣的、具有实际意义和合作性的问题;(2)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充分交流,与学生逐渐达成共识;(3)将学生保持在“最近发展区”内,给学生布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给学生提供适应于当前需要与能力的支架;(4)教师必须不断调整支架的高度,让学生逐渐承担主要职责,直至最终独立[10]。
3.2 支架式教学对护生成就动机的影响 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形成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它有助于加强护生间的合作和反思,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护生分享知识,相互提供支持,为提高临床技能、学习新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而相互帮助,最终促进专业发展[11]。护生在实习中对遇见的某一护理问题产生疑问,通过独立探索(思考问题及查询资料)、合作学习及讨论得出答案。通过支架式教学,护生下次在护理同类患者时,能较全面地想起患者的护理问题。例如护理昏迷患者时,能主动考虑患者的分级、肌力程度的划分、口腔护理、压疮和鼻饲并发症的预防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可以灵活运用行为主义学说、社会学说等理论。护生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在小组内展开协作;而小组成员通过独立探索和协作,能实现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群体目标让护生积极互相依赖,激发护生产生个体责任感。护生认识到她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小组其他成员负责。护生通过共同探索问题的答案,在协作学习中有更多的成功体验;而且每个护生都有自己的专长和潜能,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潜在的优点,促使她们增强自身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此外,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有合作也有无形的竞争,这有利于激发护生的竞争意识和追求成功的欲望。研究[5]表明,及时激励的有效性为80%,迟后激励的有效性仅为20%。支架式教学能对护生提供及时的消息反馈,可以使护生了解自己的进步程度,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可以使护生知道自己存在的差距。教师如果能准确捕获护生的反馈信息,对护生积极的行为表现给予肯定的评价,护生心理上得到满足后,实习信心和兴趣会大大提升,追求成功的动机也会相应增强。
[1]刘伟.支架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薛朝霞,梁执群,卢莉.医学新生成就动机及竞争态度与应对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2):1582-1583.
[3]陈瑞霞,王治英,郭丽,等.本科实习护生自我和谐状况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19):65-67.
[4]赵琼兰,吴艳平,刘凌云,等.护理本科生成就动机与其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55-57.
[5]陈晓冬.合作学习对大学生成就动机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6]刘英,张振香,方东萍,等.合作学习在本科实习护生小讲课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50-51.
[7]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3-86.
[8]张甲.不同信息框架下成就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9]朱文江.支架式教学模式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10]许君.支架式学习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11]Lujan J,Vasquez R.A case study of the scaffolding clinical practicum model:Is it culturally competent for Hispanic nursing students?[J].J Nurs Edu,2010,49(7):39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