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深入地走入教学活动中,赋予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新的内涵。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已走进了我们的幼儿园。它的魅力所在,不仅是直观形象、光色绚丽和悦耳动听,还能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拓展想象的空间。信息技术无论是在音乐创造方面,还是在音乐欣赏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促进和支持作用。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如果能充分发挥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优势,将更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电子白板是一种新的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既能与幼儿进行教学互动,又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我们要充分挖掘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如拉幕、聚光灯、画图、视频播放等,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科学有趣,课堂学习更加简便灵活,幼儿的注意力更集中、学习兴趣大为提高。电子白板集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为音乐教学的课堂互动、师幼视听表演提供了方便,能够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与表演,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而要想使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更加精彩。
音乐教学活动是师幼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的过程。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真实、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以幼儿为中心的多维信息空间,引导幼儿感受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小班音乐活动“咿呀咿呀呦”中,首先笔者利用白板营造了一个游戏化的情境:森林、大树、动物……孩子们在有情、有趣的游戏中愉快地感受着,积极地发现着,快乐地学习着。为了将小动物们一一呈现在孩子面前,笔者运用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意拖拽小动物,既方便操作又有动态感,还能根据白板笔滑动的快慢,让幼儿感知每个小动物的特点。
图1 幼儿利用电子白板感知动物特点
其次,利用电子白板精心预设,使活动对幼儿更具有挑战性和发展价值。比如,对于音乐图谱的解读,事先在白板上画好四段短木头和一段长木头,利用神奇墨水的功能,根据节奏将其展现在孩子面前,使幼儿能将节奏具体形象化,初步感知音乐图谱的意义,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 — |,使活动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再次,在音乐活动中,原来都是用磁带或CD播放音乐,操作起来很麻烦。现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音乐课,教师和幼儿都能轻松地、全身心地投入。在课件制作过程中,笔者将音乐链接到一片荷叶上,只要轻轻点击,音乐随时可以播放。这样简单而自然,给孩子们以神奇的感觉。
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教师生硬传授、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从而让枯燥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的教材,弥补了过去音乐教学中的缺陷。
创造性的活动对于小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小班幼儿要通过调动已有的经验为创造打下基础是不容易的。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去创造,对结果显然至关重要。
例如,在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的学习中,由于小班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于是笔者创设了一个农场的情景,将小鸡出壳的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幼儿有更直观的感受,而不是抽象化的想象,有助于孩子回忆歌词,为后面的创编打下基础。幼儿在熟悉这首歌曲的结构后,开始创编歌词。这时在电子白板上再次出现了两个蛋,到底是谁的呢?猜想后,幼儿自己去敲开了两个蛋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边操作边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已有经验进行创编。这样,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以游戏贯穿,将角色拟人化、形象化,如将幼儿定位于蛋宝宝,这一角色对于幼儿来说比较熟悉,因此,幼儿乐于表现,从心底里产生对角色的喜爱之情。
图2 电子白板让幼儿获得直观感受
图3 以游戏贯穿活动,将角色拟人化
想象是创造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设置幼儿喜闻乐见的情境,激起幼儿热烈的情绪,使他们伴随着情绪体验,在感受歌曲和乐曲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长期以来,音乐欣赏活动都比较模式化,教师先介绍作者、背景、乐器,然后就是听赏每一段后分析情感。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这种方法对乐曲的理解作用不大。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运用探究发现式的方法来学习呢?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让幼儿真正理解乐曲的含义及知识点。
例如,在小班音乐欣赏活动“咕咕钟与闹钟”中,为了更好地解决重点,笔者通过猜与听、听与看、看与演三个递进环节让幼儿分段欣赏乐曲,了解、感应特定音效,并能够做相应动作。
活动开始,以情景引入,在律动中我们来到了时钟王国,这里会有什么呢?这样首先来到了第一个环节“猜与听”。把各种时钟隐藏在白板中,随后利用聚光灯功能找到很多时钟。但只有两个时钟可以发出声音,猜一猜是哪个时钟会唱歌?请幼儿与白板互动,亲自尝试。这时,幼儿利用白板的声音链接功能,分别倾听“咕咕钟”和“闹钟”的乐段,初步欣赏了乐曲,感知了特定音效。
接着来到第二个环节“听与看”。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分析乐曲,掌握乐曲结构,笔者进行了音乐流程的展示,先是“咕咕钟”乐段,在这里是利用电子白板实现的。
然后顺势来到第三个环节“看与演”。幼儿在掌握乐曲结构的基础上,开始用动作来表现乐曲,在不同音效下引导幼儿有不同的动作表现。在表现“咕咕钟”后,幼儿会按自己的意愿来表现“闹钟”乐段的音乐、音效特点。此时,白板中又出现了时钟王国,孩子们想象还会有什么样的时钟出现。随着孩子们快乐地玩游戏,活动结束了。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白板营造游戏化情境,孩子们在有情、有趣的游戏中愉快地感受着,积极地发现着,快乐地学习着,这符合小班幼儿泛灵化的特点。笔者运用白板的多种展示功能,将乐曲内容变成了具体画面,帮助幼儿理解,符合了他们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按意愿选择时钟,尝试哪个能发出声音。这样幼儿与电子白板充分互动,突出了白板的互动性。
音乐活动中,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结合音乐中蕴含的审美元素,开发幼儿的音乐创造潜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