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霞
(合肥市统计局,安徽 合肥 230071)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工作总基调,努力打造“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全市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进一步累积,整体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趋好”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13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3%,增幅与上半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836.3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175.7亿元,增长9.9%。
(一)当季速度略有提升
今年第三季度全市GDP增长11.4%,比一、二季度均加快0.1个百分点,动力源于服务业(即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第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3%,比一、二季度分别加快3.2和1.1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在全省GDP增速回落的背景下,我市GDP增速保持平稳,领先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扩大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全省0.2个和0.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我市GDP增速在省内城市中位列第4,比上半年前进1位;在中部省会城市中继续保持第2位,比武汉市高1.3个百分点,比郑州市高1.7个百分点,比南昌市高0.6个百分点,比太原市高3.1个百分点,低于长沙市0.5个百分点。
在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逐步调优,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日益向好。
前三季度,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9:58.6:37.5,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低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持平,第三产业比重增加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04年以来我市首次出现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收入574.99亿元,增长9.8%,比上半年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7.09亿元,增长14.4%,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20946元和8057元,依次增长10.3%和13.8%,分别高于上半年0.5和0.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0.11亿元,增长27.8%,超过主营业务收入8.8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民间投资2189.0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9%,增长26.7%,超过投资增幅4.6个百分点;规上民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143.74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65%,增长24.4%,超过规上工业5.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收收入383.31亿元,占税收比重72.1%,增长12.4%,超过税收增幅3.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49.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3.8%。
今年以来,全市三次产业在一产稳定、二产回落的情景下,三产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前三季度,亮点凸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日显端倪,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9%,比上半年加快0.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比重十年来首次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新兴和热点行业发展引领服务业,我市房地产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明显,分别增长13.9%、13.3%和10.3%,高出服务业的平均水平,居全市服务业行业的前三位。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三行业对服务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18.2%、17.4%、16.4%。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813.18亿元,同比多增960.61亿元,增幅113%;金融业税收收入58.04亿元,增长32%,高于税收增长速度16.6个百分点,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为10.2%,比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截至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8345.73和6862.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14.9%;前三季度,保费收入84.9亿元,增长24.5%,比上半年加快2.4个百分点;证券交易量6011.3亿元,增长43.7%,比上半年加快6.3个百分点;期货交易量141681.4亿元,增长40.8%。同期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6.8亿元,增长13.3%,比上半年加快2.4个百分点,超过服务业增速3.4个百分点, 拉动全市GDP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7个和1.8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和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6个和18.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对经济运行健康发展的组织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
据重点服务业调查资料显示:1-8月份,重点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97.39亿元,增长16.2%,比1-5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33.74亿元,增长48.4%,加快35.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9.6亿元,增长10.3%,比上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快于服务业增速0.4个百分点,拉动GDP和服务业增长0.6个和1.7个百分点,对GDP和服务业的贡献率为5.7%和17.4%,比上半年分别增大3个和8个百分点,以营利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速度达29.7%;房地产从业人员增长27.4%;房地产业实现营业税34.15亿元,增长25.5%,高于营业税速度24个百分点。同期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48.3亿元,增长13.9%,高于服务业增速4个百分点,拉动GDP和服务业增长0.6个和1.6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和服务业的贡献率达5.4%和16.4%。产业链较长的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和财政收入提供增长源泉。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仍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经济面临回升基础不牢、内生动力偏弱等突出问题,全年经济增长仍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压力。
从国际看,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处于低位,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动力不足;从国内看,全国经济经历前期长时间调整后,经济运行由高速度转为中高速度阶段,前三季度,全国生产总值增长7.7%,比上半年回升0.1个百分点,虽然全国经济总体上企稳回升,但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双重矛盾将在一定时期内常态化,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从省内看,全省经济呈现持续回落态势,前三季度,全省GDP增长10.7%,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经济增长仍面临一定的压力。
我市受大环境的影响,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回落和低速增长,经济增长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前三季度,占GDP比重46.7%的工业,增加值增长14%,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长14.2%,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规下工业增长11.6%,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11.9%的建筑业,增加值只增长7.4%,同比回落4.6个百分点。占服务业比重20.7%的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增长9.5%,比上半年回落了0.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7.1%,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8.1%,低于全省0.4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长5.9%,低于全省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9.8%和17.1%,分别低于全省1.6个和0.6个百分点。交通客货运周转量增长16.5%,比上半年回落1.8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前三季度,县域(五市县)实现GDP977.1亿元,增长10.9%,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发展连续6年高于全市增长速度后,今年首次出现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四城区实现GDP1271.92亿元,增长9.9%,多年来首次低于10%,低于全市1.4个百分点;四开发区实现GDP883.59亿元,增长13.6%,领先于全市2.3个百分点。从县区看,前三季度,13个县(市)区中发展速度居后三位的蜀山区、巢湖市和瑶海区,GDP分别增长8.8%、8.9%和9.1%,依次低于全市2.5个、2.4个和2.2个百分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经济态势、宏观调控政策、市场等因素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采取切实措施,抓紧研究一批实现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水平的大项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发挥好政策措施的积极效应,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多年来,工业是全市经济主导产业,批零贸易和住宿餐饮业是我市的传统行业,加快工业的技术改造,创造新的生产力,关注培育如电子商务等新经济业态,大力培育新兴增长点,推动全市经济“爬坡过坎”,实现经济提质增效。
县域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基础较好;经济总量占全市的份额三分之一,与其人口占全市三分之二,面积占全市的九成相比,潜力很大。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等群众需求的现代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跨域发展的战略支撑。作为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积聚资金、人才等众多优势,恰逢我市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带来服务业的大发展时期,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加速发展,提升城区效应,为实现“新跨越 进十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