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流通的自白兼议中华帝国六百年的兴衰

2013-10-12 03:17/
资源再生 2013年1期
关键词:赔款白银贸易

◇ 文 / 颉 颃

自隋唐以降,由于国家的统一,商业的发展,钱币的使用已非常发达。北宋真宗时期,钱币使用的盛况空前,我国四川出现了世界历史上的首枚纸币——交子,当时货币的流通比较混乱,一方面,仍然以铜钱为主要流通币,另一方面铁钱、白银、交子等都能在市场上流通,由于当时没有“银监会”和“央行”。因而如此众多的币种交替使用很容易造成价格冲突,这其中也爆发了多次严重的通货膨胀,致使两宋时虽称经济繁荣,却终有“冗官冗兵冗费”三冗之叹。

在自宋朝至明朝的几百年中,白银作为货币来使用,并非完全畅通无阻。当纸币因发行过多而价值低跌的时候,政府为着要稳定纸币的价值,往往禁止白银当作货币来流通,以便强制人民使用纸币。(即“宏观调控”)可是,中国社会经济长期演进的结果,由于客观形势的需要,白银自然而然的成为中国各地流通的主要货币,而且它的购买力有越来越增大的趋势。

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下诏“准贩东西二洋”,引发了东南沿海蓬勃的海上贸易,也打开了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的源头。贸易中,外国对中国商品的渴望远远超过中国对外国物品的需求,贸易的外方只能用白银换取中国商品。明末清初外国输入的白银,主要是南美洲白银和日本白银。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也就造就了中国六百年的“银本位”的货币制度。应该说,白银成为主流货币是自由贸易的一种体现,众所周知,铜钱的主要来源是官造,而白银的主要来源属于民营性质,因而有学者认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始于中国明朝中后期,期间白银作为流通货币功不可没的论调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

以贸易顺差形式 中国白银大量交流

十六世纪中期,南美洲发现了藏量极为丰富的银矿。秘鲁、墨西哥等国均开采出数量惊人的白银。十六世纪初,世界白银年均生产约一百五十一万盎斯。在十六世纪中期,即明嘉靖二、三十年间,年均产量已提高到一千万盎斯。此后直到十八世纪中叶,即清乾隆年间,世界银产量保持在九百万至一千七百万盎斯之间。南美洲十六至十八世纪期间的白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近百分之八十。

日本白银矿藏量也极大,被欧洲人誉为“银岛”。十七世纪前,日本白银产量约占世界的百分之二十。正是由于与中国贸易的另一方“均无他产”,但有丰富的白银蕴藏和储备,所以“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而中国物产丰富,独缺白银,自然视白银为奇货。中外双方在贸易中找到了契合点,所以导致了丝绸、陶瓷外流,而银币内流的局面。

十六世纪初,葡萄牙成功实现了直航东方的梦想。正德十一年(1516年),葡萄牙人Rafael Perestrello驾船来到中国,这是葡中贸易的开始。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取得澳门作为定居点,并以此为前进基地广通贸易,每年仅交纳明官府的船课税就有二万余两白银。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明朝官府准葡萄牙一年两次进入广州直接贸易,自此葡萄牙成为中国白银的主要输入国。中国方面出口的商品有瓷器、丝绸、绵、手工艺品、农副产品。葡萄牙方面,主要以枪炮、玻璃等物品与中国以货易货,但这仅仅是一小部份,大部份则以白银来补足。

西班牙与中国的贸易以菲律宾为中转而进行,而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则于西班牙控制菲岛前三百余年已经开始了。万历四年(1576年),西班牙完全控制菲律宾,发现该岛的自然资源不足以满足日常所需,便支持菲律宾与“富庶,什么都不缺”的中国扩大贸易。中菲间的贸易因之迅速升温,出现了中国商船络绎不绝奔波逐流于菲律宾的局面。面对汹涌而来的中国商品,西班牙人只能从殖民地墨西哥调运白银来交换。然后西班牙将中国商品运往南美。为维持这样一种中国货物-墨西哥白银-菲律宾的物流关系,他们不得不加快墨西哥白银的开采与多条菲律宾海上航道的开辟。面对大量白银流向中国的局面,西班牙国王因此于1593~1727年多次颁发禁令,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但收效甚微。

荷兰与中国的交往始于十七世纪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七月,荷兰占澎湖为定居之地,要求与明通商,但未获成功。后占中国台湾的鸡笼、淡水等地,与广东、浙江、福建商人进行走私贸易。中荷贸易早期,荷兰控制的南洋诸国盛产中国所需的热带产品,如胡椒、锡、香料等,交易方式多为以货易货,输入的白银微乎其微。十八世纪初期,胡椒、香料等产品在欧洲供不应求,但欧洲对中国茶叶的需求又急剧膨胀,荷兰不得不调运白银来交换茶叶。1728~1734年,九艘荷兰商船从欧洲直接驶往广州,总货值达二百五十三万荷盾,其中白银占百分之九十六。

日本银的输入绝对数量,在晚明甚至超过了西班牙运入中国的白银数,这一优势并保持至清顺治朝(1644-1661)。日本银的输入主要是通过中日间的直接贸易。中日交往来由来已久,日本对中国商品有一种传统的依赖。由于“贩日之利,倍于吕宋”,所以尽管明朝政府三令五申不准与日本通商,但铤而走险者仍不在少数。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虽称节俭勤政,却是个典型的守财奴,连年用兵,却坚决不肯动用国库里的银子,横征暴敛,激起民变,最后兵败自戕。李自成进京后,发现国库里银子积压的银子竟有三千七百万锭之多。

据学者梁方仲估计:“由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的七十二年间,合计各国输入中国的银元由于贸易关系的至少远超过一万万元以上”。

美国白银输入中国,始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中国皇后号”的首航中国。船上满载着人参、毛皮、羽纱、胡椒、棉花、铅等物品,交换了中国的茶叶、瓷器、土布、丝绸、肉桂满载而归。该次航行的利润高达百分之二十五,并引发了美国人与中国贸易的想象和激情。此后,美国“货船常至粤东”。1784-1789年间来华美国商船达到十五艘。1792年,美国在广州口岸的贸易额已超过了荷兰、法国、丹麦,仅居英国之后。

英国出现在中国沿海,最早约在明崇祯十年(1637年),但因葡萄牙作梗而没有成功。康熙后期,在与中国贸易中,英国开始崭露头角。雍正初,英国常不定期到广东“互市”。后不断扩大规模,贸易区域也渐次北上至宁波一带。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节马噶尔尼来华“表请派人驻京,及通市浙江宁波、珠山、天津、广东等地”,与清朝建立全面的贸易关系。双方交易的商品,中国方前期主要为丝、绸、瓷,后期茶叶的份额渐重。英国用于交易的商品初期以“黑铅、番钱、羽缎、哆罗、哔叽诸物”。还有棉花、锡等,巨额出入差以白银补足。后期,为扭转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不利局面,以鸦片作为白银的替代品,使中国从白银进口国沦为白银出口国。

以战争赔款形式 全球白银涌入中国

鸦片战争的直接导火索似乎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一直是内向性的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自明朝至清朝末期以前,中国一直以来在国际贸易中产生了大量的顺差,鸦片不过是英国侵略者想出来的一种贸易形势而已。清朝末年,我国受到列强的诸多凌辱和侵略,基本上是这一情况的延续。战争失败的结果无非是割地和赔款,这一时期,中国的白银又大量外流。

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含《广州和约》规定的赎城费600万银元,英国商馆损失费62372银元;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鸦片烟价600万银元、商欠300万银元、军费1200万银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赔款关平银1600万两,含中英《北京条约》中规定的英军军费银600万两、商亏银200万两;中法《北京条约》中规定的法军军费银700万两、商亏及抚恤费银100万两。

1874年琉球事件赔款库平银50万两,含中日《北京专条》中规定的日本修道筑房费40万两、抚恤费10万两。

1876年马嘉理事件赔款关平银20万两,含中英《烟台条约》中规定的军费、商欠、抚恤费。

1881年伊犁事件赔款900万银卢布,含中俄《改订条约》中规定的军费、商亏、抚恤费。

1895年甲午战争赔款库平银23150万两,含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的军费2亿两、威海卫驻军费150万两;《辽南条约》中规定的赎辽费3000万两。

1901年庚子赔款,含《辛丑各国和约》中规定的偿付诸国赔款关平银4.5亿两;地方赔款16886708两。

1906年拉--萨事件赔款,含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中规定的250万银卢比……

以上由于计量单位略有差别,在1933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废两改元之前,近代中国的货币制度,一直处于银元、银两并行的状态。不仅有元和两之分,又有实银两与虚银两之别。前者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其重量和成色,各地不一。后者是一种记帐货币。赔款的计值单位库平银、关平银等即是虚银两。有学者经过周密的计算,中国清末仅因战争赔款就达库平银956814007两,约为清政府11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些都直接加速了曾称“盛世”的清朝的覆亡。怪道湖广总督张之洞在给朝廷的奏疏上称:“若百事俱废,专凑赔款,将兴学练兵,农工商务,一切养民治民卫民之自强要政,概行搁置不办,则民心日涣,士气日离,国势日微,外侮日甚,内乱将作,大局亦必难支。”

殷鉴仍在 莫非竟要重蹈覆辙?

最近,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的新作《1500年以来的中国和世界》出版,有意思的是,韩教授将当代与明朝隆庆年间的故事做了一些类比。书中说,明隆庆元年(1567年)以后的十几年中,中国也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改革开放”,改革就是张居正力推“一条鞭法”,将人头税与田地挂钩,并认可百姓以白银缴纳地丁银;而开放,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庆开关”,从那时起直到明朝灭亡,中国一改此前一百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大力促进海外贸易。

韩毓海认为,明朝的这次改革开放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开采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一方面使白银成为中国的流通货币,另一方面使中国不必再因担心贵金属外流而限制对外贸易。美洲白银的大规模流入成就了明朝后期的繁荣,但也为明朝覆亡埋下了祸根,当白银过量流入中国致使物贵银贱、即通货膨胀后,美洲白银流入中国的动力开始下降,1630年以后突然出现了白银流入不足的问题,导致中国一下子跌入通货紧缩。这一问题产生了两个灾难性后果:一是百姓折成白银的纳税负担骤然加重,二是政府折成白银的税收大幅减少,前者引发农民暴动,后者削弱了政府采取军事行动的财力,最终导致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中灭亡。

历史当然不宜进行简单的类比,但明朝的这一前车之鉴却使我们不由得要对当前的改革开放进行一番审视。这些年中国出口势头强劲,政府为了稳定出口环境,多年来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体保持固定,这又导致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得不追随美联储,一定程度上也丧失了货币控制权。而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联储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致使大量热钱流入中国,给中国带来显著的通货膨胀压力;而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美元兑欧元汇率又开始持续走高,从而带动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兑欧元、英镑等货币同样显著升值,如果这一势头持续下去,中国的出口行业势必受到打击,导致国内失业率上升、政府税收下降。

人民币与美元事实上挂钩的关系一天不改变,中国就很难完全依照自己的国情实施恰到好处的宏观经济政策。比如,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为刺激经济增长实施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但由于前段时间人民币追随美元贬值,致使赌人民币会升值的热钱加速流入中国,政府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得不用大量本币收购美元,使本已宽松的流动性进一步泛滥,加大了房地产泡沫;再比如,美元近期的升值又导致油价跌破70美元,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出现了松动,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突然出现减缓迹象,这对于宏观政策正趋于收紧的中国是一个始料未及的不确定因素,以至于温家宝总理不得不提醒说,必须防止多项紧缩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

时过境迁,中国时下的改革开放可能不至重蹈明朝时的覆辙,但货币政策不能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前车之鉴却需要记取。(作者在撰写此文时,参考了《明季北略》、《Artur Attman》等史料以及文中提及的《1500年以来的中国和世界》等相关文献,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赔款白银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田地被淹蔬菜减产 排水不当赔款六千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基于Beta族的相关贝叶斯模型在准备金中的应用
纵观晚清赔款史
贸易统计
解码白银黑平台“杀人技”
贸易统计
俄国白银奇葩罗赞诺夫
基于GPSJ1过程下的未决赔款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