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军,郭力群,徐芳超
(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地下室加层导致了原基坑的设计深度加深.在原基坑工程已经开挖成型或原支护结构已经施工完成的情况下,延伸开挖,必然导致原支护结构不能满足要求.这就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舍弃已存在的支护结构,重新设计,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二是考虑在原有支护结构基础上进行加固支护,充分利用原有支护结构并发挥其作用,则可以节省基坑工程的投资[1-2].关于既有支护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延深开挖支护结构加固技术的作用机理和计算方法的研究较少,理论滞后于实践.陈磊等[3]对某基坑,采用现场试验对原基坑体系进行稳定性评价后,制订了新基坑支护方案.林华国[4]利用烂尾坑原有的支护体系,采用排桩式连续墙加预应力锚索的支护结构,局部放坡,对原烂尾坑进行加固.蔡海波等[5]以某特殊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元差分软件,对基坑现有支护方案条件下进行延伸开挖.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某既有土钉墙支护结构基坑的延伸开挖加固工程进行数值分析,对基坑二次开挖加固方案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其中存在的薄弱点.
福建省晋江市某基坑,建筑占地面积约为4 363m2,安全等级为一级.原支护结构是按一层地下室进行设计的,深度4.5m左右,采用土钉墙、自然放坡支护体系,设置4排土钉,土钉倾角为15°,长度为6m,基坑已开挖至-4.5m深处,并闲置约3a时间,支护体及周围环境处于稳定状态.图1为原基坑支护结构简图.因建设要求将一层地下室改为两层,基坑开挖深度达8.24~11.45m,需要在原有基坑基础上进行2次超深开挖.
图1 原基坑支护结构简图Fig.1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original foundation pit
1)原基坑开挖放置时间约3a,已超出了临时性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6],须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
2)在原工程基础上进行加深开挖深度将近7m左右,是原开挖深度的两倍以上.原有支护结构显然无法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在原支护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加固,而选择合适的加固方式满足工程要求则是支护结构加固设计的重点.
3)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岩土层力学性质一般,软弱土层较厚,故加固后的支护结构需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加固支护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
基坑一次支护的存在使坡顶没有更大的放坡空间,而内支撑支护体系整体刚度较大,能更好地控制土体的水平变形,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因此,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对撑支护方案[7].
基坑支护加固设计方案采用人工挖孔桩加钢筋混凝土内支撑,自然放坡联合支护体系.支护桩桩径Φ=1 000mm,桩中心距s=1 800mm,沿基坑四周布置;支护桩顶设置1 000mm×800mm的钢筋混凝土冠梁;内支撑梁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
图2 加固支护剖面示意图Fig.2 Cross section of strengthened supporting structure
采用Plaxi 2D有限元软件对支护结构进行整体模拟,选取最不利的剖面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模型采用平面应变模型,采取15节点的三角形单元模拟土体,通过自带程序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土的本构模型选取Mohr-Coulomb模型,挡土墙和土钉面层利用板单元模拟;挡土墙两侧与土的相互作用可以用接触面单元模拟;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可以看作弹性杆件,选用锚钉杆单元进行模拟;土钉利用土工格栅进行模拟.
表1 土层参数Tab.1 Parameters of soils
图3 基坑有限元模型Fig.3 FEM model of foundation pit
1)位移边界条件:左、右边界的水平位移为零,下边界任意方向变形为零.2)应力边界条件:地面超载作用在基坑2m以外,作用长度为10m,取超载设计值为20kPa.3)水头边界条件:左侧隔水层保持在地表以下1.0m不变,右侧土层的水头随着降水和开挖的进行,保持在开挖面下1.0m 左右[9].
基坑最终的力学效应应是前几次开挖力学效应的总和,但并不是单纯的代数和,对最后一个状态与逐步开挖不断叠加各步开挖的成果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10].因此,计算分析时应采取分步施工过程.分步加载及施工流程如下:土体开挖;打入土钉;挂钢筋网;喷射砼面层;人工挖孔桩施工(位移归零);内支撑施工;开挖至垫层底设计标高.
基坑开挖至垫层底设计标高时的工况,如图4~7所示.通过Plaxis 2D软件模拟,最大水平位移为44.12mm,最大竖向位移为38.23mm;围护桩最大水平位移为44.13mm,最大竖向位移为32.36 mm.通过程序提供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当开挖至垫层底部时,安全系数为1.25.
图4 基坑水平位移变形Fig.4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foundation pit
图5 基坑竖向位移变形Fig.5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foundation pit
图6 土钉面层剪力图Fig.6 Shear force of soil nailing surface
图7 基坑塑性点图Fig.7 Plastic point of foundation pit
由图4可知:开挖完成后,水平方向的最大位移发生在基坑底部.
由图5可知:竖直方向包括沉降和隆起,基坑外地表沉降主要出现0~10m范围内,最大的沉降量为34.95mm;基坑底部隆起主要发生在靠近基坑壁0~10m范围内,最大隆起量为29.45mm;基坑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基坑底部.变形实测结果与计算分析结果相近,因此,应用Plaxis 2D分析的结构是比较准确可靠的.
由图6可知:土钉面层底处剪力值达到最大.
由图7可知:开挖到工况8的时候,开始出现塑性点;开挖到工况9的时候,塑性点不断增多;坑内围护桩处存在塑性点.这说明基坑底部是薄弱点,宜通过延伸桩长或坑内被动区土加固来更好地控制基坑的位移.因此,在土钉墙后与围护桩桩顶处的土体随着基坑的开挖,变形逐渐增大,并不断达到屈服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2点.
1)原基坑采用的支护形式采用的是土钉墙支护,其控制变形能力较差.
2)新旧支护结构之间没有存在有效的连接加固措施,新旧支护结构刚度变化大,使得连接处存在较大应力,刚度相对较弱的土钉墙产生相对较大的变形.
1)在原有基坑支护上进行加深开挖,使得原有结构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这已经无法满足实际要求,需要对原基坑支护方案采取加固措施,并新增支护结构以满足加深后基坑稳定和变形要求.
2)对于二次超深开挖,在旧支护结构与新支护结构之间存在协同工作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对支护加固设计非常关键.一般设计软件仅能计算整体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未能反映延深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
3)利用Plaxis 2D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可发现支护结构的薄弱点,并为基坑的位移控制提供参考.因此,应用Plaxis 2D有限元软件能够较准确、可靠地模拟基坑二次加深开挖支护结构设计.
[1] 吴铭炳,林颖孜,戴一鸣,等.软土地基地下室加层的基坑支护[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S1):210-214.
[2] 吴铭炳,戴一鸣,林颖孜,等.基坑加深的加固措施及其效果[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S2):459-462.
[3] 陈磊,宋燕伟,孟宪儒,等.既有深基坑加固改造工程施工[J].建筑技术,2012,43(6):491-493.
[4] 林华国.某烂尾基坑设计与施工实践[J].山西建筑,2012,38(16):67-69.
[5] 蔡海波,吴顺川,周瑜,等.既有基坑延伸开挖稳定性评价与支护方案确定[J].岩土力学,2011,32(11):3302-331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编写组.JGJ 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36.
[7] 姚桂嘉,郭力群,黄剑兵,等.中南方基坑内支撑支护体系比选[J].福建建筑,2011(10):9-12.
[8] 张如林,徐奴文.基于PLAXIS的深基坑支护设计的数值模拟[J].结构工程师,2010,26(2):131-136.
[9] 尹骥.小应变硬化土模型在上海地区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S1):166-172.
[10] 武亚军,栾茂田,杨敏.深基坑土钉支护的弹塑性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9):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