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林业“以虫治虫”生物防治试验示范

2013-10-10 00:46:54潘永胜解春霞
江苏林业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周氏赤眼蜂小蜂

潘永胜,王 军,解春霞,高 悦,张 霞

(1.宿迁市林木有害生物检疫防治站,江苏 宿迁 223800;2.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53)

宿迁市林业自2007年开始“以虫治虫”试验示范,截至目前,已释放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周氏啮小蜂、黑基啮小蜂、赤眼蜂等生物天敌近3亿头,初步探索了一条比较成熟的“以虫治虫”生物防治之路。

1 宿迁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自1996年独立建市以来,宿迁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通过绿色宿迁建设、杨树产业年活动等,大力推进造林绿化,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全市有林地中有90%以上是杨树,树种单一导致林业生态系统相对比较脆弱,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压力增大。宿迁市每年常发并造成一定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主要包括草履蚧、天牛、杨舟蛾(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等)、美国白蛾和杨树溃疡病“四虫一病”,全国重点治理的六大林业有害生物,在该市发生危害的有2种,林业有害生物常年发生近33 333.33hm2,经初步测算各项损失年均超过2亿元。

2 生物防治开展情况

宿迁市以往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雾、放烟、打孔注药等,但是大规模长期化学农药的使用,一方面污染了环境,对人、畜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林业有害生物产生了抗药性,降低了防治效果。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防治效果,宿迁市开始创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特别是在“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方面做了大量试验示范。

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能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这种抑制作用是生态系统反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这一生态学现象,可以建立新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平衡关系。2007年,宿迁市开始从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引进管氏肿腿蜂开展防治公园广场和重点道路沿线上的柳树、国槐、悬铃木等天牛蛀干害虫试验示范,2008年从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引进周氏啮小蜂在市内主要省、县、乡道沿线片林开展防治杨舟蛾食叶害虫研究,2009年引进花绒寄甲开展防治柳树天牛蛀干害虫研究,2010年,从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引进赤眼蜂防治杨舟蛾食叶害虫,2011年,又从徐州市天敌繁育场引进黑基啮小蜂开展防治杨舟蛾食叶害虫研究,2012年,沭阳县又开展了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试验示范。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引进各种生物天敌近3亿头,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生物防治试验示范,并积累了一定的“以虫治虫”生物防治经验。

3 天敌释放试验示范

3.1 虫情调查

做好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准确掌握害虫发育进度,在最佳时机释放天敌,才能达到天敌的最佳控制效果。

3.2 天敌释放适期

根据防治主要目标害虫的生活史以及天敌的生物学习性,选择在天牛蛹期(天牛成虫羽化之前)或天牛低龄(3龄以前)幼虫期释放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等天敌较好;选择在舟蛾类害虫的卵期释放赤眼蜂较好;选择在舟蛾、美国白蛾的老熟幼虫期或预蛹期释放黑基啮小蜂、周氏啮小蜂等较好。

3.3 天敌释放密度

天敌的释放数量应根据虫情调查结果,依害虫数量及危害程度进行增减。参考释放密度为:每667m2释放管氏肿腿蜂400头,花绒寄甲600头,赤眼蜂12 000~24 000头,白蛾黑基啮小蜂5 000~18 000头,周氏啮小蜂20 000~30 000头。因为害虫往往有发育不整齐及世代重叠现象,为达到良好防治效果,常采用错时释放,即分时分批次释放。

3.4 释放效果调查

天敌释放后要进行效果评价。应根据以虫治虫防治原理,即天敌的生物学习性,针对寄生害虫的虫态时段,通过试验示范区调查排粪孔、锯剪林木枝条、采摘卵块、围草诱蛹、人工挖蛹等方式,调查害虫死亡情况,判断是否为天敌寄生致死,计算直接寄生率和总有效寄生率。防治效果以天敌寄生率的提高和害虫虫口密度及有虫株率的降低等来表示。对释放赤眼蜂防治杨舟蛾食叶害虫的效果调查,发现在泗阳3个村释放赤眼蜂防治杨舟蛾示范区的有虫株率和叶片受害率均较对照明显减轻(见表1);在宿豫示范区释放周氏啮小蜂防治杨舟蛾的效果调查发现其虫口下降率分别达42.4%,40.5%,35.7%(见表2)。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天敌寄生蜂的释放,试验区内有虫株率、虫口密度及叶片受害率等均明显下降。

表1 泗阳县释放赤眼蜂防治杨舟蛾食叶害虫效果调查

表2 宿豫区释放周氏啮小蜂防治杨舟蛾食叶害虫效果调查

3.5 天敌释放注意事项

一是释放天敌时应尽力避开阴雨、大风等不利天气,若遇此类天气应及时补放。二是放蜂区不应同时进行化学药剂防治,一方面防治化学药剂杀伤天敌,另一方面防止影响生物防治成效调查。三是生物防治是一种借助自然调控的方式,天敌要在林间达到一定数量、形成优势种群,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应该连续几年多代释放。

实际应用中发现,人工释放的天敌经常会由于病死树清理、园林树木修枝等技术操作被清离了生境,降低了世代繁衍生存、种群数量扩大的可能性,造成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效果不够理想。天敌释放区域的病死树清理、树木修剪应适时适度,避开天敌的生长繁衍阶段。

[1]胡一平,王利芳,孙志贤,等.周氏啮小蜂防治杨扇舟蛾及杨小舟蛾田间试验[J].河南农业,2011(24):50-51.

猜你喜欢
周氏赤眼蜂小蜂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孟氏胯姬小蜂种群动态及寄生特性
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周氏家风文化研究中心
应用3种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防护林科技(2018年2期)2018-03-09 07:54:52
古桥桨角蚜小蜂与双斑恩蚜小蜂的发育及形态比较
桉树枝瘿姬小蜂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49
天 麻
四川文学(2014年8期)2014-05-06 04: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