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荣,王建华,储祥宏,孙小燕,张铁所
(1.东台市林业中心,江苏 东台 224200;2.江苏省东台市林场,江苏 东台 2242427)
杨树以生长快、材质轻软、纹理细致美观、加工性能良好、实用价值高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当前苏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主打速生树种之一,发展杨树产业成为苏北许多地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致富的有效手段[1~5]。但大面积发展杨树,一些地区杨树成为单一树种,导致杨树病虫害发生频繁,杨树枯萎病就是其中一例。2010年4月前后,东台市的许多新栽杨树相继感染了杨树枯萎病,造成杨树大苗和新造林苗木大批枯死,发病较严重的溱东、头灶、弶港、时埝等镇约有4.5万株幼树染病,发病率高达32.3%,在该市如此大面积发生此病尚属首次。因此控制此病对杨树的危害是该市造林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于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对东台市部分发病区域苗圃和新造林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一些主要防治措施,以期对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苗圃地设在江苏省东台市林场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7'~52',北纬32°51'~54'。该地临近黄海,属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 100mm,年均气温14.5℃,年均日照2 209h,年太阳辐射总量118kcal/cm2,年均无霜期237d。境内为冲积平原,平均海拔4.5m。试验地土壤类型为脱盐草甸土,土壤质地为沙质壤土,土质疏松,土壤肥沃,pH值7.5,地下水位大于1.5m。
随机选取4块标准地调查,并依次将其编号为1,2,3,4号地,在苗木出圃前,选取成片的 100株,调查4块标准地被感染杨树枯萎病的总株数和树干上有黑斑的株数。感病植株分级标准如下:
(1)植株未见黑斑,代表值为“0”;
(2)植株上的黑斑占总面积的10%以下,代表值为“1”;
(3)植株上的黑斑占总面积的10%~25%,代表值为“2”;
(4)植株上的黑斑占总面积的25%以上,代表值为“3”。
造林地选择在2010年受害较严重的三仓镇、头灶镇和东台林场。采用的苗木一律为本地的自产苗。
所调查的几块造林地中,有2块是采用精细的“五大一深”栽植模式,即大塘、大水、大苗、大株行距、大肥、深栽。其余均采用一般的栽植模式。
选择不同的造林地块,随机抽样成片的林木100株,调查该造林地块杨树枯萎病的发病情况。
此病害可能是由于镰刀菌引起的植株枯萎。一般发生在幼苗和新栽幼树上。病初,地下部分先发病,表皮组织发生腐烂,韧皮部与木质部分离。其后地上部分由于失水和病菌毒素的作用,逐渐失水并出现黑斑,黑斑呈不规则形状,黑褐色,几天后病斑迅速扩展,最终导致整个植株死亡。病害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夏季几乎观察不到任何症状。
调查围绕不同杨树无性系进行,在苗圃地分别调查35杨、苏杨7号、95杨和895杨;在造林地调查35杨、72杨和苏杨7号。苗圃地和新造林地调查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苗圃各标准地杨树枯萎病发病情况
表2 新造林地杨树枯萎病发病情况
表3 2011~2012年第1季度温度及降水量对比
引起杨树枯萎病的病原是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属半知菌亚门,瘤座孢目,镰刀菌属[6]。
调查发现,不同的杨树无性系对该病害的抗性不同。表1表明895杨和95杨较为感病,苏杨7号和35杨感病力弱于上述2个品种。从表2中2块造林地35杨的比较可以看出,采用不同的栽植管理方式对该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调查中还发现,矮小、瘦弱或是有机械损伤的幼苗比较容易感病,质量好的大苗、壮苗发病情况相对较弱。
据气象部门资料显示(见表3),2011年春季东台地区雨水较少,第1季度降水量只有68.1mm,新栽杨树严重失水,而2012年春季雨水充足,温度比往年偏低,此病害的发生明显减轻,由此可见,该病害的发生与温度和降水量有着较大关系,干旱的立地条件易感病。
从植物病理学角度看,品种单一最初可能给病菌造成一定的生存难度,使得它们在短暂时间内不适应新的寄主,这就促使病菌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变种,以克服杨树的抗病基因,产生致病效应,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当致病病菌比例上升到一定程度,病害就会大面积暴发。东台近几年来栽植的杨树较多,而且品种均以72杨、35杨为主,品种相对比较单一,一旦有新病害发生,必然会导致大面积的感染。
综上所述,东台地区杨树枯萎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造成苗木生长势衰弱,易引起苗木感病;二是造林时期选择在冬季,此时苗木正处于休眠期,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侵入;三是苗圃地连年栽植杨树,造成病菌积累;四是栽植管理方法不当,如浅栽的新造林比深栽的发病重,及时浇足水或打泥浆栽树的发病轻、成活率高,不浇水、失水多的发病重;五是无性系生根能力弱或发根较晚。
通过对杨树枯萎病致病因子分析,结合实际,建议此病害在防治方面要重点抓好三关,即苗木关、栽植关和管护关。
不同无性系的发病程度和成活率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必须根据不同栽培目的和用途来选择杨树品种,切勿一刀切。二要选用木质化程度比较高的粗壮苗木造林,不要使用以尿素等化学肥料做追肥的苗木造林,后者有一些显著特征:苗干比较纤瘦、秋梢较长、木质化程度低、茎多呈弯曲状,严重时往往在苗圃中就会出现干斑、根腐、立枯等发病症状。三要避免从发病较重的疫区大量调苗,应尽量使用本地育苗造林,挖苗时尽量保持苗木根系完整,减少伤害,压缩从起苗到运输和栽植的时间,以便减少苗木树体水分的流失。
一要把握好苗木栽植时间,尽量避免秋冬季造林,春季造林也不能过早。二要对不能现挖现栽的苗木,栽前必须在水中浸泡24 h以上,切勿放在日光下照射和长时间假植。三要深栽,原则上杨树栽植的深度必须在1m左右,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来确定栽植的深度,在地下水位偏低的地区,栽植深度必须在80cm以上,在地下水位偏高的地区,栽植深度也必须达到60cm左右,深栽不但有利于根系直接吸收地下水,而且可以促进苗木萌发、不定根的有效生长和发根,提高成活率。四要浇足水,不但要保证土下的根系和苗干能吸到水,而且要让其周围的土壤也能湿润,另外浇水后要及时踩实土壤,使苗木根系不吊空。
栽后要经常检查苗木生长情况,干旱年份要多浇抗旱水,提高成活率;下雨刮风时,苗木容易倒斜,要及时扶正踩实土壤;同时要防人、畜对树的损伤,以便减少病菌的侵入,提高树势,增强抗病能力。
此外,在病害发生区,为了防止病害的发生,在育苗时可用多菌灵或其他杀菌剂处理土壤,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种群密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1]王定胜,王永昌,张永忠,等.连云港市平原绿化建设几点思考[J].江苏林业科技,2001,28(3):53-57.
[2]方升佐,王明庥,黄敏仁,等.江苏杨树资源培育与产业化[J].林业科技开发,2004,18(1):3-5.
[3]缪桂成,江成兰,周 梅,等.如东沿海垦区良种杨树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江苏林业科技,2006,33(6):33-36.
[4]唐步龙,周应恒.江苏省杨树栽植户纵向协作形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7(2):41-46.
[5]施 蔚,佘光辉,杨加猛.江苏杨树加工产业规模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4):5-8.
[6]李伶俐 , 韩正敏,等.苏北地区杨树枯萎病病原菌的鉴定[C].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31(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