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现代林业发展构想

2013-10-10 00:46:56曹国华赵志敏
江苏林业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新北区蓄积绿化

曹国华,赵志敏

(1.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2.常州新北区农业局,江苏 常州 213022)

新北区位于常州市北部,土地面积439.16km2。它东与江阴相邻,西与扬中、丹阳接壤,南连常州市老城区,北与泰州隔江相望。“十一五”期间,新北区通过推进“八路八口”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废弃塘口覆绿等一批林业生态工程,区域生态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发展现代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笔者从分析常州市新北区森林资源现状、特点和造林潜力入手,对新北区如何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作一探讨,供参考。

1 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

1.1 森林资源现状

1.1.1 林业面积 全区林业用地3 189.26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697.6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53.2%;灌木林地面积721.95hm2,占22.7%;苗圃地 769.71hm2,占 24.1%[1]。

1.1.2 林木蓄积 全区活立木总蓄积为147 021.24m3,其中森林蓄积86 230.00m3,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58.7%;散生木蓄积18 083.00m3,占12.3%;四旁树蓄积42 708.24m3,占29.0%。

1.1.3 林种结构 全区森林面积1 697.60hm2,森林蓄积86 230.00m3,其中防护林面积484.2hm2,蓄积28 469.0m3;特用林1 066.59hm2,蓄积57 564.0m3;乔木经济林146.81hm2,蓄积197.0m3,各林种面积和蓄积比见图1。

图1 林种结构

1.1.4 龄组状况 全区5个龄组总面积为1 588.03hm2,总蓄积量为86 230m3,其中幼龄林面积1 196.14hm2,占总面积的75.30%,蓄积占总蓄积量的46.14%;中龄林面积151.80hm2,占总面积9.56%,蓄积占总蓄积量16.9%;近熟林面积67.77hm2,占总面积4.27%,蓄积占总蓄积量15.27%;成熟林面积148.98hm2,占总面积9.38%,蓄积占总蓄积量的17.70%,过熟林面积23.34hm2,占总面积的1.47%,蓄积占总蓄积量的3.98%。

1.1.5 权属与树种组成 全区阔叶林面积1 468.50hm2,蓄积57 913.00m3;针叶林面积120.47hm2,蓄积28 317.00m3。森林林木按权属划分,国有 785.09hm2,占 46.2%;集体 428.65hm2,占25.3%;个人483.86hm2,占28.5%。

1.2 森林资源特点

1.2.1 幼中龄林迅速增加 全区乔木林中,幼龄林、中龄林面积1 347.94hm2,蓄积54 364.00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84.8%,63.0%。幼中龄林面积增长迅速,森林资源培育任务繁重。

1.2.2 生态公益林比重较大 全区森林中,以防护林和特用林组成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为1 550.79hm2,占森林面积的91.4%,且以健康森林为主,森林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1.2.3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全区有林地面积1 697.60hm2,活立木总蓄积147 021.24m3,四旁植树折算面积748.56hm2,森林覆盖率7.2%,在全省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林分单位面积蓄积50.8m3/hm2,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1.27m3/hm2)。

1.3 造林潜力分析

新北区处于常州市主城区,寸土寸金,土地资源宝贵。据笔者调查,全区造林潜力约3 713hm2,其中可实施重点林业工程面积1 723hm2,“四沿地”(沿水、沿路、沿城、沿厂)面积1 323hm2,镇村绿化面积667hm2。

2 新北区现代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布局

2.1 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新北”的主题,以森林覆盖率增长、森林蓄积量增加、林业综合效益增强为核心,以加大城市林业投入带动林业城乡一体化为发展方向,拓展造林绿化空间,合理调整林种结构,加大林地保护力度,构筑绿色屏障,发展绿色产业,弘扬绿色文化,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2]。

2.2 必须坚持的六项基本原则

2.2.1 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原则 坚持将造林绿化纳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规划中,通过当地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2.2 坚持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原则 坚持林业发展布局与当地土地资源规划相结合,合理布局林业重点工程,分类经营、分区施策,最终形成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3]。

2.2.3 坚持森林进城,协调发展的原则 坚持森林进城,协调城市森林与城市建设的共同发展,并注重城市人工生态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林网化与水网化的结合以及重点林业工程与城市森林建设的结合等[4]。

2.2.4 坚持生态优先,效益兼顾的原则 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服从和服务于新北区的生态建设大局,在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兼顾地方绿色产业的发展。

2.2.5 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 将林业规划置于新北区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统筹谋划,拓展林业发展空间,突出林业重点工程,通过科学布局,合理选择乡土树种和景观树种,体现当地特色。

2.2.6 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提高的原则 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解放林业生产力。紧扣资源增长、生态安全、产业升级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战略需求,加强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2.3 总体布局

依托新北区境内的山林、河流、农田、湿地等基础元素,保持齐梁文化、孟河医派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按照现代林业的生态理念,构建“五片、八横、八纵、多点、林网密布、绿荫连连”的现代林业发展布局。具体为:

“五片”:S122省道城市森林公园、高铁生态公园、录安州江边湿地公园、小黄山森林公园、北部新城核心区片林。八横:长江防护林、S338省道、沿江铁路、S122省道、京沪高铁、沪宁高速公路、机场路、城际铁路绿色通道。八纵:通江大道与藻江河、长江路、龙江路、德胜河、常泰高速公路、新孟河、S239省道、浦河绿色通道。“多点”:绿色家园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村庄绿化档次)。“林网密布”: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

2.4 建设规模

植树造林3 713hm2。其中:核心片林976hm2,绿色廊道723hm2,农田林网600hm2,森林抚育80hm2,经济林基地667hm2,绿色家园667hm2。

3 重点推进4大工程

3.1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3.1.1 核心片林工程 核心片林工程包括4个子工程:S122省道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录安洲江边湿地公园建设工程、高铁生态公园建设工程、北部新城绿化建设工程。

(1)S122省道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工程。该工程东至江阴界、西至常泰高速公路,面积669hm2。造林过程中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常绿树与落叶树、针叶树与阔叶树合理配置,乔、灌、花、草相结合。森林公园建成后,在涵养水分、净化空气、调节温度、降低噪音、散发芳香等方面都能发挥巨大生态作用,使公园水质清洁,空气清新湿润,负离子含量高,含尘量低,成为长三角中心城区最大的天然氧吧。

(2)录安洲江边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录安洲湿地公园占地86.7hm2。该区域现状生态环境良好,人为干扰少,是典型的长江洲滩湿地,规划在现有生境基础上,引入多种水生、陆生植物。公园规划为入口景观步行区、主体湿地区、活动区与生态展示区等4个大区,同时设漫滩湿地林、绿色生态走廊、珍稀水生动植物展示园等环保型参观游览设施。在保障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场所,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建设富于景观、游览、休闲和教育价值的湿地公园,为滨岸湿地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实例。

(3)高铁生态公园建设工程。高铁生态公园建于沪宁高速公路与京沪高铁常州站之间,东起藻江河,西至龙江路,长3.5km,公园占地80hm2。公园设计以“意象山水”为理念,凸显“生态”主题,规划建造成城市多功能敞开式旅游生态公园。

(4)北部新城绿化建设工程。新北区的北部新城在“十二五”期间将着重构建中心组织完整、网络沟通顺畅、分区有机组合的城市功能结构体系——“两轴、两带、三心、六板块”总体结构。造林绿化工程规划以南部高铁景观带、道路自然景观带、公共活动景观廊道、新藻江河特色风光带为景观主线,辅以中心公园、三江口、新龙中心公园三大核心景观节点和若干社区景观节点,创造“城”、“水”交融的生态环境,计划新增造林面积140hm2。

3.1.2 绿色廊道工程 包括常泰公路绿化工程和新孟河河道绿化工程2个重点工程。

(1)常泰公路绿化工程。常泰公路在新北区段长26.6km,是西绕城高速公路和泰州长江大桥公路连接线,道路2侧各造宽50m的林带,新增绿化面积267hm2。道路绿化以常绿树种为基调树种,如香樟、桂花、雪松等,适当增加彩叶树种和花灌木比例,通过乔、灌、草的立体合理配置,形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色彩丰富的沿线绿地景观,并提高降噪、滞尘、吸毒等环境保护和生态功能。

(2)新孟河河道绿化工程。为有效治理太湖水污染,将长江水引入太湖,经国务院批准,“十二五”期间将开挖拓宽新孟河,新北区境内河道长约20km,配套建设宽30~50m的生态景观防护林,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66.7hm2。

3.1.3 农田林网工程

(1)万顷良田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新北区万顷良田范围南至 S122省道、北至 S338省道、东至S239省道、西至丹阳界,位于西夏墅、孟河镇境内,占地2 833hm2,其中1 533hm2内的村庄、厂房全部拆迁,高标准建设沟、渠、路、林、涵、闸、站,同时配套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

(2)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林网配套建设工程。总面积约252km2,包括春江、孟河、西夏墅、罗溪大部分区域和薛家、新桥部分区域。主要包括小型灌溉水源工程、输排水沟渠及配套建筑物工程、农业圩区防洪除涝工程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沿水、沿路高标准的林网配套工程,既有防护作用,又有景观效果。

(3)中低产田改造林网配套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涉及春江、罗溪、孟河、西夏墅4镇。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控制面积3 986hm2。

3.1.4 绿色家园工程

(1)村庄绿化。全区6个镇149个行政村深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行动”绿色村庄建设活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积极推广应用乡土树种、经济树种造林,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绿化。到2015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2)城市森林。以新北区为核心,将建成区、近郊及远郊区域范围内的森林生态环境整体推进,“十二五”末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按照“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和“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建设布局要求,初步建成以林木为主体,以防护、分隔、美化为主要目的,加强市区、居民区的公共绿地和人居保健林建设,城乡结合部等生态环境敏感区的防护林建设,城市道路、水系的林网化建设,增加乔木树种、乡土树种在城市森林建设中的应用比例,优化植物配置模式,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3.2 森林抚育工程

小黄山森林公园位于常州市北部,总面积500hm2。通过对小黄山森林公园中幼林和低效林的抚育改造,构建成景观优美、优质高效、功能完备、人文与自然景观氛围浓厚的地带性森林群落。同时,以小黄山森林公园为依托,逐步扩大周边的绿化范围,新增造林面积80hm2。

3.3 林业产业提升工程

新北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孟河医派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之一。在孟河、西夏墅、春江、罗溪4镇建设以药材为主的经济林,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分区域建立名贵中药材基地,同时结合优质水果基地、木本粮油基地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业,逐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产品生产加工与市场相衔接的经济林建设体系,从而促进经济林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3.4 林业生态文化工程

生态文化是林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矛盾的协调剂,是林业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及林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催化剂。通过实施林业生态文化科普基地、古树名木2项子工程,加强林业生态文化载体和设施建设。

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公园等为依托,打造林业生态文化科普基地。在各类园区设置、完善标识、标牌、解说步道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充分发掘其认知价值、游憩价值、教育价值和美学价值,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活动。

[1]江苏省林业局.江苏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报告(2007~2009)[R].南京,2010:10.

[2]曹国华,等.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现代林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R].南京,2012:01.

[3]曹国华,张怀玉,李思刚,等.对睢宁县“十一五”林业发展潜力的解析[J].江苏绿化,2006(5):19-21.

[4]蒋婷婷,李思刚,陈 琦,等.徐州市铜山区林地资源红线保护规划构想[J].华东森林经理,2012(1):46-49.

猜你喜欢
新北区蓄积绿化
常州新北区推动化工医药企业特殊作业管理数字化转型
常州新北区“危污乱散低”治理助推产业转型蝶变
善小亦如春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 聚集危化重点 筑牢安全根基
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25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28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中成药(2017年7期)2017-11-22 07:32:46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沙湖立交绿化
锋绘(2016年1期)2016-05-13 09: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