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脉诊理论贡献探析

2013-10-10 12:17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甲子厥阴脉象

李 霞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

《难经》是继《黄帝内经》之后的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成书于《内经》之后,《伤寒杂病论》之前。体例以问答体裁,辑为八十一难。全书阐明《内经》要旨为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尤其在脉诊方面具有重要贡献。

1 明确提出独取寸口

《难经·一难》[1]曰:“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确立了诊脉独取寸口的意义。而最早提出寸口脉诊临床意义和原理的是《内经》。如《素问·经脉别论》曰:“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素问·五藏别论》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因此,《难经》是在《内经》的基础上,强调独取寸口作为诊脉的主要手段,并发展完善了这一手段的具体操作方法,强调了“独取寸口”的意义,如原文说:“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难经》“独取寸口脉”的观点对后世寸口脉诊的应用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成为中医临床诊脉的基本诊法。张仲景深受其影响,十分重视寸口诊法,其思想贯穿于《伤寒杂病论》全书,尤其是《辨脉法》、《平脉法》两篇是传承、发挥《难经》脉法的重要篇章。

2 确立寸口脉的三部九候

三部九候虽最早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但《难经》将其确定为寸口诊法,这是《难经》对脉诊的重大贡献之一。《难经》所述三部是指寸、关、尺三部,九候是指浮取、中取、沉取,共九候三部。其中,三部各主人体上部、中部、下部。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疾,即主上焦之病;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疾,即主中焦之病;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疾,即主下焦之病。《难经·十八难》曰:“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这是运用五行相生规律,阐明两手寸、关尺三部分候脏腑的定位及其原理(见表1)。

表1 寸关尺三部所主经脉

关于寸关尺三部中尺部脉,《难经·八难》阐述尺部可判断体内元气之盛衰。所谓元气,《难经·八难》曰:“五藏六府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难经·十四难》曰:“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气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因此,尺部可认定为先天原气反映之部位,先天之本生后天脾土,土生金,以五行相生之序,形成了人体左右手寸关尺三部所主之脏腑,此规律与中医运气学说中主气的相生规律完全符合: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少阴君火,说明左右寸关尺三部脏腑分候与自然界阴阳五行生长规律相吻合。

3 脉诊中重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难经》全书中,贯穿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难经·七难》曰:“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对此,丁德用[2]认为:“夫三阴三阳之气王,随六甲以言之。此法是按黄帝《六节藏象论》云:天以六六之节成一岁,其自冬至之后得甲子,即是盛年初之气分也……其阳明之至,浮大而短,为二之气……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复得甲子,为三之气……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复得甲子,为四之气……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复得甲子,为五之气……厥阴之至,沈短而敦,复得甲子,为终之气……此三阴三阳之脉王,随六甲之日数,故有此六脉之状,是谓平脉也。”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相应,将一年分为6个时段,各时段有当令的旺脉。在此,6个时段与中医运气学中六气所主时节基本相符。六时旺脉,少阳、阳明、太阳、太阴、少阴、厥阴与经脉并无直接联系。从脉象特点来看,冬至后第1个甲子周期阳气尚微,故其脉乍大乍小、乍短乍长;第2个甲子周期阳气始盛,故其脉浮大而短;第3个甲子周期阳气全盛,故其脉洪大而长;第4个甲子周期阴气尚微,故其脉象紧细而长;第5个甲子周期阴渐盛,故其脉紧细而微;第6个甲子周期阴盛至极,故其脉沉短而盛,体现出1年6个时段、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

表2 六气与六时旺脉

4 《难经》以阴阳为纲论述22种脉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说明诊治疾病中辨脉之阴阳尤为重要。《难经》脉诊始终以阴阳为纲,根据其脉位、脉象特点及指力的轻重论述脉的阴阳属性。如《难经·二难》曰:“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根据寸口分布,论述了寸部为阳、尺部为阴,为临床辨证疾病的阴阳属性提供了依据。《难经·四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原文首先论述了呼吸上下出入与五脏的关系,继而论述了脉象浮沉的阴阳属性。指出呼气自内而出、由下达上,出于上焦阳分,心肺主之,故脉搏由内至外,浮者属阳,以候心肺;吸气自外而入,由上达下,纳于下焦阴分,肝肾主之,故脉搏由外至内,沉者属阴,以候肝肾,从而确定了浮沉为脉象阴阳的两纲。《难经·五难》则以“菽”的重量作为切脉时的指力标准。先轻浮取,然后逐渐加重指力,通过体察皮毛、血脉、肌肉、筋、骨等不同层次的脉象变化,了解肺、心、脾、肝、肾之气的盛衰,这也是《难经》根据脉象以定脏腑部位及阴阳属性的方法之一。

《难经》中阐述了浮、沉、大、散、长、短、滑、涩、牢、濡、洪、紧、细、微、数、迟、缓、弦、伏、疾、实、结等22种脉象及解索、弹石、雀啄、屋漏等七绝脉的论述。脉象的论述始终以阴阳为纲,论述了各脉象与相兼脉的主病,此为后世脉象主病理论有着的重要意义。

总之,《难经》脉诊理论上承《黄帝内经》,其理论对于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特别是《难经》独取寸口、三部九候及脉象主病等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但当今医生偏重于脉象主病而忽略脉象理论的实际,使诊脉趋于简单化与程式化,因此必须重视中医学中脉诊理论的研究。

[1]元·滑寿.难经本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13-43.

[2]吕广注.难经集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14-15.

猜你喜欢
甲子厥阴脉象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厥阴病篇再论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百年甲子园的育人之道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卜算子·清明
沈鹏《迎戊戌双甲子》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