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宇,刘晶晶,王 娜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 河南郑州 450008;2.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最终致残是其运动症状的主要症状,其治疗的金标准药物是复方左旋多巴(美多芭),仅能控制症状,延缓病程,且副作用明显,可引起失眠、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异动症、开-关现象等。本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提高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并减轻其副作用。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按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提出的PD病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按照1991年11月第3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2]中症候诊断,辩证属肝肾不足、血瘀动风、阴虚血瘀证者。
1.1.2 纳入标准:符合PD病诊断标准,辨证属肝肾不足、血瘀动风、阴虚血瘀症者;入院前做神经内科检查,改良UPDRS量表[3]评分在15~40分者;无其他内科严重疾病;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者。
1.1.3 排除标准:帕金森病综合症及帕金森病叠加综合征;有严重内科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者;改良UPDRS量表评分>40分者;需服用其他抗PD药物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共9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9.40 ±7.23)岁,病程 1 ~5 a,平均(3.00±0.91)a,中医辨证分型肝肾阴虚型7例,血瘀动风型6例,阴虚血瘀型17例,UPDRS(Ⅱ、Ⅲ)部分积分15~40分,平均(31.03±4.06)分;止颤解痉散组 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0.27 ±7.48)岁,病程1 ~5 a,平均(2.87 ±0.97)a,中医辨证分型肝肾阴虚型13例,血瘀动风型5例,阴虚血瘀型12例,UPDRS(Ⅱ、Ⅲ)部分积分15~40分,平均(30.67 ±5.44)分;美多芭组30 例,男性20 例,女性10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59.50±6.94)岁,病程1 ~6 a,平均(2.93 ±1.23)a,中医辨证分型肝肾阴虚型10例,血瘀动风型7例,阴虚血瘀型13例,UPDRS(Ⅱ、Ⅲ)部分积分 15~40分,平均(30.30±5.69)分,均符合帕金森病诊断标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UPDRS积分无明显差异,经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中药止颤解痉散加美多芭(250)标准片为治疗组:止颤解痉散(龟板胶20 g、熟地黄30 g、羚羊角1 g,或用山羊角30 g、全虫2 g、地龙15 g、钩藤20 g、威灵仙20 g、川朴10 g等),每日1剂,分3次口服,美多芭(250)标准片(左旋多巴200 mg,苄丝肼50 mg)≤3片/d;止颤解痉散组:止颤解痉散每日1剂,分3次口服;美多芭(250)标准片组:美多芭(250)标准片≤3片/d;3组各治疗3个月(美多芭标准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98)。
1.4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改良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改良UPDRS-国家九五攻关计划帕金森病综合治疗方案研究组修订)Ⅱ、Ⅲ部分计分,用尼莫地平法对比治疗前后疗效,副作用(恶心呕吐、低血压、失眠、开-关现象等)出现与消失比率采用统计学处理对比。显效:UPDRS(Ⅱ、Ⅲ)积分减少60% ~90%,有效:UPDRS(Ⅱ、Ⅲ)积分减少30% ~59%,改善:UPDRS(Ⅱ、Ⅲ)积分减少10% ~29%,无效:UPDRS(Ⅱ、Ⅲ)积分减少0~9%。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疗效比较 对3组疗效分布进行χ2检验,P<0.05,提示3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分别对3组进行两两比较,P值均小于0.05,提示3组疗效:治疗组>美多芭组>止颤解痉散组。
表1 3组疗效比较[n,(%)]
2.2 3组治疗前、治疗后UPDRS积分比较 ①分别对3组治疗前与治疗后UPDRS积分进行配对t检验,3组P<0.05,3组治疗后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对3组治疗前、后UPDRS积分差值进行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经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美多芭组优于止颤解痉散组。
表2 3组治疗前、治疗后UPDRS积分比较()
表2 3组治疗前、治疗后UPDRS积分比较()
2.3 治疗组与美多芭组治疗后毒副作用比较 ①治疗组与美多芭组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西药毒副作用,止颤解痉散组未使用西药,无明显毒副作用,未列入表格;②治疗组较美多芭组西药毒副作用轻,特别是在恶心呕吐、低血压、失眠、开-关现象方面表现突出(P <0.05)。
表3 治疗组与美多芭组治疗后毒副作用比较[n,(%)]
目前西医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是美多芭,尚有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MAO-B抑制剂、COMT抑制药等,各种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帕金森病属老年颤证范畴,多数人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气血两虚为病之本,风、火、痰、瘀为病之标。王永炎[4]认为本病“病机复杂,本虚标实,本虚为发病基础,病为难治,死血顽疾,实邪难去,标实为发病依据;虚风触动,挟瘀挟痰,内风为发病动因”。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优点在于重视人体整体观,是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偏差达到治疗目的,这在本质上不同于西医学的替代疗法,且毒副作用小,可以长期服用,远期疗效比较好。中医中药治疗帕金森病并不仅仅在于控制症状,而是着眼于“人”,病是人患的,由于人的机体发生了变化,才表现出了病,因此,人为病“本”,病为病“标”[5]。导致本虚的原因较多,大致有年龄因素、情志因素及久病及肾等。以上诸因素导致患者的肝肾阴虚是本病最根本的病理基础,也是形成内风痰瘀火的基本根源。肾虚是本病的基础,而发病部位在脑。肾藏精,主骨生髓通脑,肾精亏虚髓少,脑髓失养而致变性,筋脉失濡而致颤动,肌肉挛急而致强直,遂成病矣。总之,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病理实质在于肝肾阴虚,也涉及心脾两脏。表现为颤振、僵直、行动徐缓等症状的原因是由于本虚基础上形成了内风痰火瘀等病理改变的结果。运动障碍是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特征,辨证论治仍是目前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最基本思路。
本文在总结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笔者临床实践,认为肝肾阴虚、血瘀阻滞是病机之本,虚风内动是病之标,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临床应用止颤解痉散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止颤解痉散中龟板胶归肝、肾、心经,滋阴潜阳,补肾养血,主治手足拘挛;熟地黄归肝、肾经,滋阴补血,有生精补髓之效;羚羊角归心、肝经,平肝熄风,清肝明目;全虫,即全蝎,归肝经,能息风止痉,通络止痛;地龙归肝、脾、肺经,能通经活络,清热熄风;钩藤归肝、心包经,能平降肝阳,息风止痉;威灵仙通络止痛,性善走,通行十二经,尤宜拘挛掣痛者;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现代研究显示:厚朴碱、异厚朴酚有明显的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由此推断可改善PD患者肌张力障碍。诸药合用,共奏滋肾补肝,祛瘀熄风解痉之功。笔者在临床上将止颤解痉散与美多芭合用治疗PD患者,实验证明其能提高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降低UPDRSⅡ、Ⅲ积分,并减轻美多芭副作用。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帕金森病的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6):408-409.
[2]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39-41.
[3]陈海波.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9,18(1):61-62.
[4]邹忆怀.王永炎教授治疗颤振病(帕金森氏病)经验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4):15-16.
[5]赵国华,周章玲,王震宇.帕金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