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士中,陈 凤,先晓兵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常熟理工学院的全面信息化建设始于2009年,历经四年的探索与实践,打造了以师生为本的教师、学生两大信息服务平台,并自主研发了服务决策的教师、学生、资产三大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提升了数据价值,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多年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深了对校园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获得了系统建设、数据采集、系统维护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常熟理工学院信息化建设的特色。
在建设之初,我校的校园信息化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已于2007年成立了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与信息化建设、管理相关的规范和制度文件;已建成了出口3G,骨干10G的高速、可靠的的校园网络环境;已建成CPU卡的集校园消费与管理一体的校园卡环境;在数字图书馆、校园安监、教学资源平台(E-Learning)、视频资源平台等方面也达到了非常高的建设与应用水平。
近几年来,高校信息化发展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由于信息化引入的时间较短,在理论和实践上还不是很成熟,众多高校都面临着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其中有着高校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由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客观因素。
由于高校内不同部门各自为政,各业务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接口,许多数据沉淀在部门甚至个人电脑中,使得数据无法流通,信息无法共享,这就导致了很多学校无法说清其拥有的教师数、学生数和资产情况,另外校内各系统和各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也不往往一致,造成了资源浪费、重复投资的现象,给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许多高校为了规范化管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从学校的公文流转到日常的业务工作流,仍按工作人员各自的习惯和喜好来操作,随意性很大,因为这些人为的因素降低了工作效率,部门之间也内耗不断。
从管理角度出发,对数据进行统计也往往困难重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都无法得到保证,由于得不到数据的支撑,如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是否已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某部门的设备是否足够,需不需要购买;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是否合理,需要引进哪方面的人才;院系的人员进修比例是否合理等等,最终使得学校管理者在面对很多事务时无从下手,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不利于学校的科学发展。
众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通常的做法是与专业公司合作,购入一些成熟的产品或者根据学校的需求来调整或者拓展系统的模块功能,但通过长期的考察、调研发现:专业公司由于不在高校内部,不了解学校的事务,无法深刻理解高校的工作和需求等自身因素的限制,所开发的系统看似全面,在使用过程中却问题颇多,专业公司更多地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系统的通用性和普遍性,在与其他专业公司的系统兼容性上也会人为的设置一些障碍,难以满足学校的个性化需求,并且从最初的调研设计到完成常常需要一到两年的建设时间,而实际上,系统的很多功能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不理想,那些适合学校实情的主体功能难以实现,有时甚至无法满足学校的一些正常的业务需求。
那么,如何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如何通过校园信息化,消除人为障碍,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转变管理意识,扩大校园信息化的受众面?如何高效、贴切地满足学校的现实需要?等问题成为校园信息化亟待解决和获得成功的关键。
考虑到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了“以师生为本、为师生服务,立足自主研发、满足个性需求,促进管理、辅助决策。”的建设理念,并基于此理念,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将强调系统建设的实用性作为前提,提出了构建“两个服务平台”和“三个自建系统”的建设思路。
基于前期信息化建设的客观条件,高校各部门的业务系统都是在实践和探索中分散开发或引进的,没有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为了确保数据的有效积累、工作流程的通畅流转、系统的完善和最终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我们首先制定了常熟理工学院数据编码标准,统一了教职工编码和学生编码,一人一号,保证人员身份的唯一;统一了部门编码,保证了部门身份的唯一;统一了所以业务系统的数据编码,保证了业务数据的权威;规定了编码的更新、维护单位,制定了数据维护的管理规范,建立了信息员管理制度,即每个院系部门都有专任的信息员,将全校各类数据责任到部门,由专人负责,严格把关,同一数据一次、一处进入系统,成为源数据,对各部门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进行全面规划,以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动态性、准确性和实时性。
学校在日常事务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综合运用到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很多关键的信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共享的需要,故而收集、处理和存储各类基础数据,集成各业务系统的数据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保证全校共享信息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另外,业务系统中的数据都在不断的补充、更新,每个部门有自己的源数据,也需要用到别的部门的源数据,各基础数据均需要一个权威的唯一来源,通过整合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开辟各系统间的数据通道,使得业务系统内部、系统之间的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完成由数据源到数据集成再到数据应用的完整过程,使数据变活并流动起来,为新的应用开发提供支持,为有效统计、决策提供支持。我校的数据中心整合了全校所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实现了各系统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消除了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冗余,使得各系统数据权威、一致并且及时有效,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孤岛及其带来的各种弊端。
学校从根本上说共有两个人——教师和学生,他们构成了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主要服务对象,传统的业务系统以机关部门和业务管理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教师信息服务平台和学生服务平台的建成,将原来分散的和个人相关的所有应用系统及公共信息都整合在统一平台上,每个用户只需一个用户名、一个密码,一次登录平台,便能访问所有与个人相关的系统和信息,且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可以进行定制个性化服务,这种一站式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不同类型的校园用户的个性化和综合化需求,极大的方便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使得校园信息化由传统以应用系统管理为核心的模式转向以服务为核心的建设模式。
图1 教师信息服务平台
图2 学生信息服务平台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包括根据学校的实情建设一些新的业务系统或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完善和升级,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以办公系统的公文流转为例,通过无纸化办公将原来需要打印、纸质传送需要花费几天时间完成的工作,缩短为几小时甚至几分钟,特别对多校区、出差等情况,无论人在哪里什么时间都可以签阅文件,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我们发现许多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常常利用中午或晚上的休息时间把该处理的公文都处理完了,做到了真实记录、客观反映,大大地提高了公文流转的时效性,提高了办事效率。
鉴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情,我们立足自主研发,将“以师生为本、服务决策”这一核心理念融合到系统设计中,围绕学校的“人、财、物”,建成了教师综合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学生综合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资产综合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
自主研发的教师综合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涵盖了全校到学院(部门)所有教职工的整体构成,又细化到每个教师的基础信息、个人简历、学历、职称、职务、学习进修等动态信息外,重点设计了最能反映教师业务情况的教学业绩、教学评价和科研成果等项目,使全校教职工各个层面的状况均一目了然。此外,还包含了查询、分析功能,既可以对总体状况查询,也可以进行分类浏览,为学校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支持。
图3 教师整体情况统计
自主研发的学生综合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准确、动态、详实地囊括了全校一万八千多名学校的综合信息,记录了每一个学生在校的所有静态数据和活动轨迹,方便了学生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并为其正确、有效、科学地引导学生提供了的方向和依据,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自主研发的资产综合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理清了学校各机构、各个人员占有所有分类的资产数量和金额,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节约了资金的投入为资产的合理分配和购入提供了决策支持,也为按二级学院、按部门进行成本管理或模拟二级法人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三个自主研发系统为学校摸清了家底,实现全校人、财、物的透明化管理,上下一本帐、总数准确、细节清晰,强化了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整合、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的思想和实践,使得学校决策层对学校的所有资源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做到了心中有数、手中有度、脚下有路。
图4 学生整体情况统计
图5 资产整体情况统计
常熟理工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在克服困难,实现追求的过程中,又收获了很多深切的体会和宝贵的经验。
校园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才可能顺利进行,特别是有些职能部门在已经使用某些业务系统,或大量的上级下发系统和各类的上报数据固有格式的情况下,不愿改变传统的习惯,仅是建立“统一编码标准”这一前提性的工作,就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因为改动原有的部门、人员编码,很容易造成数据错误,甚至会带来数据混乱和系统瘫痪。
校园信息化讲起来都很重要,但是真正做起来又很难落到实处,很多人认为只要领导投入资金,有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负责建设,管理可以不参与,甚至很多时候认为现在的资源已经能够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而学校应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重,信息化建设是多此一举,可有可无的。
首次的数据采集是很有难度的,因为一方面数据量大、涉及面广、质量要求高,但是采集又是必须的,数据是建设成果体现的基础,有数据才能有效果,有数据才能出价值,我们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系统建设是铺路,数据采集是买车,信息流转是拉货”,这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既要修好路,也要有车跑,还要拉着货。由此可见,数据采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路”的使用,影响着“车”和“货”的质量。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没有学校主要领导的总体协调,建设周期就会拖延,没有学校主要领导的强力推动,系统建设很可能会半途而废,或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学校主要领导的强力推动,系统得不到正确的推广,使用不理想。
校园信息建设要始终体现以师生为本、为决策服务的理念,它是建设的精神动力,具有引导性和激励性,只有坚持这一理念,才能使校园信息化脚踏实地发展的更好。
校园信息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轻形式、重实效,不要为了建设而建设,更多地从切身的需求出发,不盲目追求不必要的功能,抓住核心点,体现实用性,发挥真实的效能。
校园信息化建设要有完善的系统维护规范,确保数据准确性、动态性,各项分解数据的维护明确到人,没有认真负责的数据维护、就谈不上准确,没有限定时间的数据维护,就谈不上数据的动态及时。
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内众多高校也纷纷前来调研学习,但是信息化之路还任重道远,继续完善和构建师生沟通平台、大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信息平台,建设智慧校园,为人才培养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是我们坚持信息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