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冰,高成业,翟菊敏,徐 飞,肖 波
(邯郸市第一医院 泌尿科,河北 邯郸056002)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有资料显示约有50%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受到前列腺炎的影响[1]。其中慢性前列腺炎是指在病原体或(和)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患者出现以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改变还不十分清楚。近年来感染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呈逐渐增多的趋势,由于治疗不彻底或不经正规合理的治疗,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用药时间延长,耐药菌增多[2]。对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临床诊治慢性前列腺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对502例临床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共502例,年龄20-70岁,平均31岁。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达7年。全部患者均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前列腺触诊、前列腺按摩液镜检等确诊。临床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不净、排尿终末有白色分泌物溢出,小腹、会阴及阴茎等部位胀痛不适等。直肠指诊:前列腺肿大,压痛。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减少甚至消失。本组患者中合并肛周疾病的75人。
1.2 标本采集 嘱患者先排尿,上翻包皮,用10g/L的新吉尔灭溶液清洗阴茎头及包皮垢,取胸膝卧位按摩前列腺,第1滴前列腺液用于常规检查,第2滴做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注意合并肛周疾病严重或较严重,不适合前列腺按摩取液者,放弃操作。
1.3 设备及试剂 选用珠海迪尔工程有限公司的迪尔DL-96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天津金章(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郑州贝瑞特生物有限公司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的抗生素药敏纸片。
1.4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标本采集后立即接种到血平板上,37℃培养24h后观察结果,有细菌生长者,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4]。无细菌生长者继续培养至48h。按照WHO推荐的K-B试纸扩散法,并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标准操作和判断结果。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及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5 诊断标准 慢性前列腺炎: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类方法:Ⅱ型,有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ESP/精液/VB3白细胞数量升高,细菌培养结果阳性;Ⅲ型,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症状和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ESP/精液/VB3细菌培养结果阴性。肛周疾病包括普外科的痔、肛瘘、肛裂、肛周脓肿四大类,及皮肤科肛周湿疹、股癣等。
1.6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值<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1 细菌培养结果 50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共351例培养阳性,其中298例标本为单纯感染,其余53例为复合感染,分离菌株407株。伴有肛周疾病的A组患者75例,阳性标本65例,占86.67%,分离菌株96株,其中单纯感染为49例,复合感染为16例,占24.61%。在分离的菌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为29.17%(28/96),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25.0%(24/96)和大肠埃希氏菌,占16.67%(16/96),铜绿假单胞菌也占有8.33%(8/96);B组患者427例,阳性标本286例,占66.98%,分离菌株311例,其中单纯感染为249例,复合感染为37例,占12.94%。细菌类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7.94%,118/311),表皮葡萄球菌(30.22%,94/311)及大肠埃希氏菌 (8.04%,25/311)最为常见(见表1)。
表1 A组和B组前列腺液中病原菌分布对比
A组中的培养阳性率86.67%明显高于B组的66.98%(P=0.001),且 A 组中的复合感染率24.61%也明显高于B组12.94%(P=0.018),两组培养的菌株分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中培养的大肠埃希氏菌的菌株比例为16.67%,明显高于B组的8.04%,有统计学差异(P=0.014);铜绿假单胞菌株在A组中的比例为8.33%,明显高于B组的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2.2 药敏试验结果 葡萄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庆大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98.2%、92.4%,而对青霉素、罗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及诺氟沙星的敏感率较低。大肠埃希氏菌主要对呋喃妥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及罗红霉素等敏感率较高(见表2)。
表2 三种主要致病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率(%)
前列腺炎是一组疾病,其概念和分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并随着对其认识的深入而发生变化。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制定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5],将前列腺炎分为四型:Ⅰ型即传统分类中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BP),起病急,病原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Ⅱ型即传统分类中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EPS/精液/VB3中白细胞数量升高,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及棒状杆菌属;Ⅲ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及前列腺痛(PD),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EPS/精液/VB3细菌培养结果通常阴性。发病机制未明,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病因可能是病原体感染、炎症和异常的盆底神经肌肉活动等的共同作用,病原体可能是某些细菌、厌氧菌、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及细菌L型,其他如真菌、病毒、寄生虫、滴虫、结核分枝杆菌等也可能是该型的重要致病因素,但缺乏可靠证据,至今尚无统一意见。Ⅳ型即无症状性前列腺炎(AIP)。无主观症状,仅在有关前列腺方面的检查(EPS、精液、前列腺组织活检及前列腺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等)时发现炎症证据[6]。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是前面三种类型。
有报道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33%[7],且细菌性前列腺炎所占比例较大。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不合理应用,细菌耐药性也逐年增加。门诊上经常见到伴有肛周疾病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并且症状总是反复,用药效果不佳。统计我院近6年的门诊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的前列腺液培养结果,总阳性检出率69.92%(351/502),与文献报道[8]相近。病原菌分布以葡萄球菌属及大肠埃希菌为主,与国内文献报道近似,但伴有肛周疾病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培养结果中,虽然葡萄球菌属所占比例最高,但大肠埃希菌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且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普通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伴有肛周疾病患者的前列腺液培养细菌的阳性率高于普通患者,且复合感染率也明显较高。我们知道肛周疾病的致病菌尤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尤其是肛周脓肿的感染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且多为混合型感染[9]。所以我们考虑伴有肛周疾病的前列腺炎患者细菌感染较为复杂,肛周疾病感染的细菌可能影响了前列腺液中细菌的分布。
[1]Krieger JN,Riley DE,Cheah PY,et al.Epidemiology of prostatitis:new evidence for a world-wide problem[J].World J Urol,2003,2:70.
[2]张家敏,张小贤,于志坚.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假丝酵母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4):302.
[3]曾跃斌,辜红妮.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3):167.
[4]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53.
[5]Nickel JC,Nyberg LM,Hennenfent M.Research guidelines for chronic prostatitis:consensus report from the firs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International Prostatitis Collaborative Network[J].Urology,1999,54:229.
[6]崔海燕,谢春燕,杨菲菲.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的结果解读与分析前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4):44.
[7]徐光勇.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研究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1,21(2):77.
[8]郭文臣,张洪霞.331份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3):269.
[9]廖颖婴,潘芳杰,夏志刚.肛周脓肿114例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新疆中医药,2006,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