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手术术后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2013-09-30 03:35刘妙华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炎症性胃管灌肠

刘妙华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inal obstruction,EPII)系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1~2周)[1],由于腹部手术创伤、腹腔积液、积血、坏死组织、异物或其它能够导致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物质及术后广泛粘连等引起的肠壁炎症反应,包括充血、水肿、纤维蛋白渗出和肠管粘连,并发肠麻痹、粘连或不通畅,造成肠梗阻[2]。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妇科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7例,以腹胀为主要症状和首发症状。通过保守治疗和精心的看护,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7例,全部为女性,其中子宫切除术9例,附件切除术8例,年龄25~64岁。梗阻发生时间为术后3~7d,具体发生肠梗阻时间见表1。其中6例术后肠臑动已恢复,并有排便,进食2~3d后又出现停止排便。11例有不同程度的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等症状,15例患者体温在37.5~38.0℃。X线检查患者肠管内均有明显积气、不同程度肠管扩张和液气平面。通过采取禁食、胃肠减压、抗炎、温盐水灌肠等非手术治疗措施,所有患者EPII均得以缓解,7~14d后痊愈出院。

表1 术后发生肠梗阻的时间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2.1.1 观察胃肠功能恢复

严密观察患者肠鸣音情况,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呕吐、腹肌紧张。如手术后4~5d患者仍不能自肛门排气,腹痛、腹胀明显,或手术后已排气、排便后又停止,并伴有腹部绞痛和腹胀,应警惕肠梗阻的发生。本组6例术后出现排气,之后开始进食,进食后很快出现肠梗阻症状。所以,对术后恢复排气或排便的患者,应逐步恢复饮食,少食多餐。术后在观察排气、排便的同时配合腹部听诊,观察肠蠕动的动态变化,能正确判断肠功能恢复情况。

2.1.2 观察腹痛、腹胀情况

腹部手术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的腹痛症状不明显,以胀痛多见,绞痛少见。因此,需加强巡视病房,严密观察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情况。禁用镇痛药物,以防掩盖病情。若患者症状与体征不见好转或反而加重,应考虑有肠绞窄的可能[3]。

2.1.3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

2.2 胃肠减压

患者均禁饮、禁食,取半坐卧位。向患者说明半坐卧位可减轻腹胀对膈肌的压迫,减轻腹胀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放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可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有效减压,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积气、积液,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与全身情况[3];可有效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状和量,警惕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

2.3 温盐水灌肠

本组7例采用温盐水灌肠,以促进肠道排气、排便,灌肠液温度30~40℃,1次/d,直至肠功能完全恢复。灌肠时动作应轻柔、以防止肠穿孔的发生。

2.4 早期活动

术后6h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随时指导、协助、维持患者正确体位。患者病情允许时,术后第1天可进行床上活动,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下床或床边轻微活动,并指导家属做好防护。贫血严重者,告知活动时动作应缓慢,防止晕厥跌倒。

2.5 腹部按摩

对有阵发性腹痛患者,采用分散患者注意力来减轻疼痛,同时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功能恢复,如护士一边与患者交谈趣事,一边两手交替顺、逆时针按摩脐周,按摩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按摩手法应轻柔,切忌粗暴。

2.6 口腔护理

由于禁食使口腔内的细菌得以大量繁殖,再加上胃管对咽喉部黏膜的刺激,很容易使患者口腔黏膜及咽喉黏膜受损。因此应定时给患者做好口腔护理,每日予温水漱口3~4次,以湿润胃管,减轻胃管对咽喉部的刺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口腔舒适感。嘱患者早、晚刷牙。患者梗阻解除后,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避免咽喉部水肿、疼痛,予患者雾化吸入,2次/d,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7 心理护理

患者心情大多烦躁、焦虑不安、甚至恐惧。因此,要加强床边巡视,经常耐心地与患者交谈,注意倾听患者的感受,表示理解和重视,给予细心体贴的生活护理,与患者及时沟通,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转归,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2.8 加强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做适当的运动,嘱子宫切术后休息1~3个月,避免重体力活动半年。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平时吃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不宜暴饮暴食。不要在饭后做剧烈的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有腹痛等不适时及时就诊。

3 体会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系由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导致的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4]。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肠鸣音变化和腹部体征变化。EPII患者腹胀一般为对称性,腹部膨隆,但程度不如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严重,见不到肠型或蠕动波;腹部触诊有柔韧感,但各部位的柔韧程度不均一;无明显腹膜炎体征,触不到明显肠绊或包块;听诊肠鸣音减弱、消失或有气过水声。对术后早期出现的排气症状应慎重对待,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梗阻缓解后解水样便是判断梗阻缓解的一项重要指标[2]。

[1]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388.

[2] 何永珍,李莉,艾丽曼.腹腔镜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新疆医学,2009,39(11):72-73.

[3] 李乐之,贺爱兰.外科护理学.8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58.

[4] 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6-458.

猜你喜欢
炎症性胃管灌肠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急诊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