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类言语行为的转喻分析研究——以《雷雨》为例

2013-09-29 01:33周芬芬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前段听话者周朴园

周芬芬

(湖南农业大学 国际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核心理论,指令类言语行作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言语行为,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言语行为转喻的提出首次从认知角度来进行阐述,但大多学者都是从转喻出发对整个言语行为做宏观研究,而本文专注于指令类言语行为的转喻研究,通过结合作品《雷雨》中言语行为进行实例研究,阐述了指令类言语行三种常见的指令形式,划分了三种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类型,进一步证实了指令类言语行为中转喻的本质,推动了言语行为的认知研究,帮助人们更深层次理解不同的言语行为。

一 相关概念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言语行为转喻受到了认知界和语用界的重视,不仅推动了语用的发展,也拓展了转喻研究的范围。

(一)指令类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并经过Austin、Searle等语言学者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20世纪末,随着跨学科的发展,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言语行为理论开始多元化,学者们分别从认知、社会、心理及文化的等角度来对此进行了阐述。言语行为主要是研究说话者的话语及用意,指“根据说话者说话时的意图来定义的交际活动或言内行为”[1]P32-38,指令类言语行为是语言行为中非常重要,与非指令类言语行为相对,又可以分为直接指令和间接指令,主要是指说话者用特定言语实施一种指令的行为[2]P78-91。

(二)言语行为转喻

Thornburg和 Panther首次用转喻来解释间接言语行为,并基于言语行为脚本提出了言语行为转喻的概念,他们认为言语行为是阶段性的活动,间接言语行为中用此话语言他物的特征正符合了转喻规则,实质就是用一个言语行为去替代另一个言语行为[3]P77-85。根据言语行为的脚本理论,每个言语行为都是有结构的行为脚本(action scenario),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前段(BEFORE):行为的准备阶段,行为的条件及动因;2.核心段和结果段(CORE和 RESULT):行为的区别性特征,表明行为的特点及及时结构;3.后段(AFTER):行为的后果[4]。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者在言语行脚本里用任何一段去激活其它段或整个言语行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以邻近性为基础的借代关系,言语行为转喻遵循了语言的经济原则,符合人们一般的思维规律和认知过程。

二 指令类言语行为的指令形式

指令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行为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指令类言语行为进行了划分,但无统一标准。在言语行为中,从语用学角度来看,“话语权”决定了指令行为内部差异的重大参数,“话语权”通俗地讲就是指人们说话的权力,主要包括了说话人和话语本身两个方面的内容[5]P20-57。指令类言语行为的指令形式会随着说话者对“话语权”强调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也就是说从话语者出发,指令类言语行为根据权力和权势的强弱,主要可通过命令、请求和建议这三种形式实现。

(一)指令类言语行为的指令形式之“命令”

当言语者强调自身话语的权力及权势时,指令类言语行为表现为“命令”的形式以达到指令的目的,如:“鲁贵:什么?说!鲁四凤:那是太太听说老爷刚回来,又要我捡老爷的衣服。”在这段对话中,鲁贵无论从地位上还是当时大的社会环境下,都要比鲁四凤更优越、更令人尊敬,这就决定了鲁贵在对鲁四凤说话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强调自身的话语权力和权势,而忽视了鲁四凤作为女儿的话语权,因此对于这位社会地位低下的鲁四凤,鲁贵通过“命令”的话语形式来表达了自己的指令行为,达到指令效果。虽然通常而说命令倾向于由更具话语权的人发出,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只要时机成熟,佣人也通过命令向主人发出指令,命令也只是说话者为强调自己的话语权而选择的指令模式而已,说话者通过这种方式旨在让听话者实施意想的行为。

(二)指令类言语行为的指令形式之“请求”

当突出对方话语的权力及权势时,说话者通过“请求”的形式实现指令行为,如:“鲁贵:那么,这堵着周公馆跟我要账的,怎么打发呢?鲁四凤:您叫他们晚上到我们家里要吧。回头,见着妈,再想别的法子,这钱,您留着自己用吧。”在这个例句中,鲁四凤虽然是鲁贵的父亲,但是此时他需要从女儿那里得到帮助,虽然他的目的是指令女儿去打发这群要债的,但他并没有采用之前那种父亲对女儿的命令,此时他不再强调自身的话语权力和权势,而是选择弱化自身的权势强调对方的。这种请求形式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一种是刻意弱化自己话语权,如老板为赢得民心用“请求”方式发出指令;另一种是故意强调对方的,如大街上行乞的人。

(三)指令类言语行为的指令形式之“建议”

当弱化话语双方的权力及权势的时候,指令行为通过“建议”的形式来表现,如:“周朴园:(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繁漪(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对话出自周朴园劝说繁漪喝药的一个场景,在《雷雨》这部作品里,周朴园是当时社会绝对权力的象征,在整个故事里他使用的指令类言语行为频率最高,但在这个对话中周朴园却采取了模糊双方话语权力及权势的指令形式,用建议的方式让繁漪感受到周朴园的关怀,拉近繁漪的心理距离进而实现自己的指令行为,虽然在这段对话中并没有直接的指令行为,但周朴园采取降低自己的身份权贵用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更容易达到指令的效果。

这三种指令形式也是作品《雷雨》中使用频度最高的指令类言语行为。根据以上提出的三种指令形式,通过综合分析与归纳,分别从《雷雨》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个主要人物—周朴园、鲁贵、繁漪、周萍的言语行为中,可以得出表1,从中看出:1.在四位代表性人物中,周朴园是使用命令形式实现指令言语行为频率最高的;2.在三种指令形式中,通过命令形式实现指令类言语行为最多。由此可以得出,《雷雨》中指令类言语行为的指令形式的选择离不开主人公的话语权力和权势的问题,与主人公的身份、地位、社会背景及及时语境密切相关。

表1.指令类言语行为的指令形式的使用情况

三 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的类型

Thornburg和Panther认为人们的大脑里都储存着许多的言语行为脚本,脚本内各组成部分彼此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个言语脚本之间是一种转喻的关系,脚本中被激活的部分是整个脚本突显的部分,其实质是部分代替部分或部分代替整体[6]。根据Thornburg和Panther的脚本理论,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也包括了三段:前段、核心及结果段和后段,指令类言语行为脚本的各阶段可以相互指代其它阶段,或各阶段代替整个指令类言语行为脚本,言语行为在行使的过程中也同到受到了损益或减益、礼貌、社会权力、社会距离和社会交际等诸多的语用问题的影响(如表2)。

表2.指令类言语行为脚本

言语行为脚本中各阶段之间及阶段与整体之间的这种相互指代的关系,体现了言语行为转喻的本质特征特,言语行为脚本中的这种转喻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前段转喻、核心及结果段转喻和后段转喻,因此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可以分成三大类别:1.前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2.核心及结果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3.后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雷雨》是曹禺作品中最具代表的一部著名话语,《雷雨》中各人物的话语也是语用学界研究的热点,非常具有代表性,特别是指令类言语行为,本文突破了以往传统的研究,从言语行为转喻出发,探讨了《雷雨》中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的类型及特点。

(一)前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

《雷雨》中前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类型,相比其它两种类型而言更加的委婉谦和,通常以一种“请求”的指令形式来实现指令类言语行为,容易达成指令的效果。如: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繁漪:(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周朴园:(冷峻)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女做个服从的榜样。在这个言语行为脚本中,周冲和周朴园执意让繁漪把端过来的药喝了,但是繁漪迫于儿子和丈夫的压力,通过一种“请求”的方式,试图达到“把药端走”的指令行为。这个言语行为转喻中,本体是指令类言语行为脚本中的前段“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而喻本是最后的指令行为“把药端走”。

(二)核心及结果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

核心及结果段是指说话者让听话者具有做某事的义务,而且听话者应该或必须去做某事,在核心及结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中,说话者会忽略一些礼貌上或人际交往的因素而采取“命令”的指令形式,这类型的指令类言语行为最显著的特征是直接、指令效果最强。《雷雨》中主人公之—周朴园是使用这种类型的最多,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绝对权力和权势无形当中影响了他与别人交谈时话语行为过程中的话语权力。如:周朴园: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繁漪:四凤,把它拿走。周朴园: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周冲:(反抗地)爸!周朴园:(怒视)去!说,请母亲喝。周冲:爸,您不要这样。周朴园:我要你说。周朴园在这段言语行为中用命令的形式使周繁漪必须喝药,同时在这段对话中还包括周朴园对周冲的指令形为,这也充分表明了周朴园在家中的强势地位。

(三)后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

《雷雨》中后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主要体现在四凤、侍萍及大海身上,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没钱没权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劳动者,这就决定了在使用指令言语行为中不可能像周朴园那样直接发出指令,这群人相对而言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力和权势,因此在发出指令的时候,选择“建议”的指令形式来模糊双方的话语权力是这群人实现指令的最好策略。后段转喻的指令类言语行为常出现在同辈之间的对话或下属对上级的交谈,是一种很折中方式,容易让人接受。

四 不同指令类言语行为的指令形式对转喻的影响

指令类言语行为的三种指令形式—命令、建议和请求,在《雷雨》中的分布和使用频率各不相同,这也体现了言语行为脚本中三个不同阶段在言语行为中不同的作用。文章也针对三种形式对《雷雨》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归纳,结果如表3所示,很显然在这三种指令形式中,“命令”形式是使用直接的一种,命令形式的指令类言语行为主要是通过核心及结果段实现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的,也就是说核心及结果段转喻在言语行为脚本中最直接最有效。这是因为在命令中,说话中相对听话者有更多的话语权,听话者能够可选择的余地很少,因此说话者直接用核心及结果段向听话者发出指令,直接实现指令行为。

表3.指令类言语行为不同指令形式的使用

在“请求”形式的指令类言语行为中,说话者主要是用言语行为脚本中的前段来实现,在这种转喻类型除了利用前段转指整个言语行为,有时也用“前段+核心段”或“前段+结果段”等形式来实现言语行转喻[7]。“请求”形式的指令言语行为中说话人发出请求后,听话者相对前者是有较多的话语权的,所以若单纯使用“前段”在某些具体语境中是很难实现[8],因此有时需要将言语行为脚本中不同段联合起来实现指令行为。

“建议”形式的指令类言语行为在《雷雨》中虽然用的并不多,但在人际交往中却是一种高效的指令形式。在这种指令形式中,言语行为脚本中的后段转指来实现指令类言语行为。这种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的结果是听话者承诺完成某事,但能否完成、什么时候完成等并不知道,仅仅指向了一个指令行为[9],因此,相对前面两者的转喻而言,指令的强度稍弱,但正因为模糊了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话语权力的差异,从礼貌原则上来说,这种指令行为更容易让听话者接受,在现实生活中也更受欢迎。

五 结 语

本文主要从Thornberg和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出发,以《雷雨》中的话语为例,分析了指令类言语行为的三种指令形式,结合语用参数,着重讨论了《雷雨》这三种形式的使用特征及条件,根据Thornberg和Panther的言语行为脚本理论,将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划分成三大类型—前段转喻、核心及结果段转喻、后段转喻,这三大类型又分别与三种指令形式相互呼应、相互作用,进一步证实了其科学性和严谨性,开辟了言语行为研究的新视角,拓广了转喻的研究领域,让人们更加了解了言语行为及转喻之间的关系。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姜望琪.语用学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张辉.从转喻场境到语用参数与言外ICM[J].外语学刊.2007,(4):32.

[5]曹禺.雷雨[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6]陈香兰.间接言语行为类型转换与转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l):45.

[7]陈香兰.转喻一从辞格到认知的研究回顾[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56.

[8]董成如.转喻的认知解释[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4,(2):7-9.

[9]李勇忠,方新柱.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转喻的语用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003,(3):53-57.

猜你喜欢
前段听话者周朴园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雷雨》(节选)
肺上叶前段占位性病变性质判定相关因素分析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
请你发明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
自由(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