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新英
杭州市上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 (浙江杭州,310008)
据统计我国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的发病率为8.4% ~12.9%,B超普查平均检出率达10%[1],已超过病毒性肝炎而跃居于肝脏疾病的第一位,其肝纤维化的发病率更高达25%。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患病率有低龄化的趋势[2],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NAFLD是我国特色与优势,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3]。笔者以疏肝化浊方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本院门诊和体检中心的9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9~65岁,平均 (42.5±4.95)岁;肥胖者21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7例,糖尿病12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0~69岁,平均(43.5±5.12)岁;肥胖者22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13例。两组病例年龄、肥胖、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4]: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g,女性每周<70g;②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③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④可有体重超重和 (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⑤血清ALT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 (<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ALT增高为主;⑥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⑦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凡具备①~⑤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NASH。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NASH的西医诊断标准;②肝功能异常,ALT和 (或)AST升高,ALT超过正常上限值的2倍;③年龄<70岁;④取得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病毒性肝炎、药物中毒、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肝损害或肝硬化患者;②由肾病、免疫性疾病导致的高脂血症脂肪肝患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合并严重心血管、肺、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1.5 治疗方法 控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多食蔬菜,水果,低脂,低糖和禁酒,进行体育锻炼。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易善复)[由赛诺菲 (北京)制药有限公司提供],2粒/次,3次/d,口服。观察组加用疏肝化浊方,药物组成:柴胡、法半夏各12g,佛手、陈皮、香附、郁金、苍术各10g,泽泻、茵陈、丹参、焦山楂、枳实各15g,甘草6g。肥胖湿热偏盛者加虎杖、黄芩、荷叶各15g;脾气虚明显,加黄芪、茯苓各15g;食积不化姜厚朴15g,砂仁6g(后下)。1剂/d,常规水煎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
1.6 观察指标 ①肝功能 (ALT、AST)、血脂 (TC、TG、HDL、LDL))检查,每4周进行1次检查。②肝脾B超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分级标准脂肪肝B超所见及分度[5]轻度:表现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仍可见;中度: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管状结构模糊;重度: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明显衰减,管状结构不清或无法辨认。
1.7 疗效标准[6]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B超声像图明显好转,肝功能恢复正常,血脂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B超分度为轻度,肝功能、血脂轻度异常(超过正常值1.25倍);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B超分度为中度,肝功能、血脂轻度异常,但较治疗前下降;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无改善或加重,B超分度为重度,肝功能、血脂明显异常。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超所见及分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B超所见及分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B超所见及分度比较(±s)
0 14 22 9(n=45) 治疗后 14 23 8 0对照组 治疗前 0 15 22 8(n=45) 治疗后组别 时间 正常 轻 中 重观察组 治疗前6 17 18 4?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结果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结果比较 (±s,U/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结果比较 (±s,U/L)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 < 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s,mmol/L)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s,mmol/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 时间6.54±0.88 3.14±0.44 0.87±0.24 4.42±0.46(n=45)治疗后 4.77±0.58△* 2.42±0.27△* 1.03±0.16△* 2.71±0.37△*对照组 治疗前 6.58±0.85 3.17±0.46 0.88±0.23 4.41±0.47(n=45)治疗后 6.01±0.61△ 2.64±0.23△ 0.93±0.17△ 3.18±0.34 TC TG HDL-C LDL-C观察组 治疗前△
NASH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临床上可供选用的理想药物并不多,临床用药多为促进胰岛素敏感性,抗氧化及调节血脂等,其安全性及疗效均不够理想[6,7]。
中医学无NASH的病名,根据临床症状等可将其归为“积证”、“肝胀”、“痰浊”、“胁痛”、“肝痞”、“黄疸”等病证范畴[8]。其主要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从而导致湿浊内蕴,痰湿内阻血络,血行不畅则致瘀血,瘀血则又加重血络瘀阻[6,8]。《难经·五十六难》云:“肝之积名曰肥气”。《温热经纬》云:“过逸则脾滞,脾气滞而少健运,则饮停湿聚矣”。《儒门事亲》云:“夫愤郁而不得伸,则肝气乘脾,脾气不化,故为留饮”。《医学衷中参西录》:“盖人身之气化由中焦而升降,脾土受湿,升降不能自如以敷布其气化,而肝胆之气化遂因之湮瘀”。可见痰浊、血瘀是其主要病理产物,而与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密切相关。叶天士云“补脾必以疏肝,疏肝即所以补脾也”,而痰与瘀本同源。因此治以疏肝化浊之法,本方中以柴胡、佛手、香附、郁金疏肝解郁行气,陈皮、泽泻、茵陈、苍术、法半夏、枳实、焦山楂均走中焦,健脾、利 (燥)湿、化痰,丹参、郁金活血化瘀。现代研究显示本方中丹参能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血流量,能降低TG,从而降低肝中脂肪的含量,还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9]。泽泻有效成份提取物对肝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肝内脂肪量,并能改善肝功能[10]。柴胡、郁金、陈皮、苍术、厚朴等均有保肝作用,可减轻肝损伤时肝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
本组资料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疏肝化浊方治疗NASH床愈显率82.2%,总有效达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疏肝化浊方能明显减轻NASH分度,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改善患者血脂代谢,从而有利于减少脂质在肝脏的沉积;疏肝化浊方降低患者ALT和AST水平,减轻了患者肝脏炎症,使肝细胞得到了保护。研究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因此,采用疏肝化浊方治疗NASH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邵桂霞,张献共,黄志平,等.深圳地区28384例体检者体重指数与脂肪肝分布的探讨[J].中华肝病杂志2003;11(6):372-373.
[2]翦辉,黄雪梅,龙国文,等.少年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与血脂、脂肪肝、血压等指标关系的研究 [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080-1082.
[3]涂燕云,户玉轩.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5):357-359.
[4]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5]沈国良,高雅文,王丽萍,等.脂肪肝辨证分型与B超分度间的关系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4,3:14-15.
[6]余世敏,胡东辉,张京伟.清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1):3255-3256.
[7]张莉,贾继东.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3(4):21-23.
[8]黄鸿娜,毛德文,黄晶晶.祛瘀化浊汤治疗肝功能异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2):44-46.
[9]胡义扬,刘平,刘成等.丹参提取物对CC14和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10):7-8.
[10]陈曦.泽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