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君君,任广智,刘志良
(北京裕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
结构物的海上运输越来越频繁,而海运环境复杂多变,极易造成沉船事故[1],因此,对运输安全性应给以足够重视。安全运输一方面通过对运输船的配载、稳性计算以及运动分析计算校核来保证,另一方面通过对装船结构物合理可靠的支撑加固来确保。在前者计算合理的前提下,后者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以驳船运输桁架桥桥段为例,详细介绍各桥段装船加固结构的设计及计算。
桁架桥被分成4个桥段装船运输,其中桥段1和4相同,重量为86t,长度为57.5m,桥段2和3相同,重量为82t,长度为58.2m。
综合考虑桥段及驳船的情况,将桥段1和桥段2、桥段4和3分组对称放置在驳船两侧,桥段支撑结构的初步设计如图1所示。两侧桥段总重心在驳船甲板以上 3.8m。桥段1和4的重心在甲板以上4.65m,桥段2和3的重心在甲板以上2.90m。
图1 横截面布置
根据经验,初步确定中间支撑结构如图2所示,计算拖航荷载并作强度验算。其中斜支撑管φ219×16的底端与驳船甲板焊接,水平工字钢HEA700的两端与驳船甲板焊接。
图2 中间支撑结构(左侧对称)
拖航过程中各桥段所受荷载包括横摇、纵摇、升沉及重力[3]。首先分别计算各个荷载作用,然后按各种可能情况进行荷载组合,确定最不利工况,并进一步校核加固支撑结构的强度。
为简便起见,计算中忽略桥段与支撑结构间的摩擦力,并假定纵向力全部由两端的支撑结构承担。由于各桥段沿驳船纵轴对称布置,故以一侧的桥段(桥段4和3)为例,计算驳船拖航过程中桥段受到的惯性力。桥段4和3的支撑布置及编号如图3所示。
拖航过程中,驳船的摇摆周期为10s,单边最大横摇角25°,最大纵摇角15°,升沉荷载0.2mg。
驳船摇摆中心在吃水线平面[2],驳船绕纵轴(或横轴)的角运动方程:
式中:0ψ——单边最大角位移,rad;
ω——角运动频率,rad/s;
α——外力与运动之间的相位差,rad。
角加速度方程:
代入横摇角度及周期,得到横摇最大角加速度为 - 0.17 226 rad/s2。
2.1.1 桥段3横摇计算
如图4所示,桥段3横摇最大惯性力:
式中,m——桥段质量,t;β——角加速度,rad/s2;r——桥段重心至摇摆中心的距离,m。
F在水平及竖直方向的分力:
Fy=Fcosφ =72.8kN,Fz=Fsinφ=-59.7kN
桥段3的重力沿驳船水平及竖向分解:
水平 Y 方向: m g s in25° = 3 39.6kN,竖向 Z 方向: m g c os25° =- 7 28.3kN
重力与横摇荷载组合:
Y 方向:72.8+339.6=412.4kN,Z 方向:-59.7-728.3=-788kN
图4 桥段3的横摇荷载
2.1.2 桥段4横摇计算
如图5所示,与桥段3类似,计算得到桥段4的横摇工况荷载组合:
Y方向:102.2+356.2=458.4kN,Z方向:-81.1-763.8=-844.9kN
纵摇运动产生沿驳船纵轴方向(X轴方向)的荷载,纵摇角为15°,纵摇运动过程中的最大角加速度为 β =-0 .10 335rad/s2,考虑艏倾情况。参考横摇计算过程,进行纵摇荷载计算。
2.2.1 桥段3纵摇计算
重心在水线面以上5.15m,纵摇产生X方向荷载:
F=82 × 0 .10335× 5 .15 = 4 3.6kN
重力分解:
X方向: m g s in15° = 2 08.0kN,Z方向: m g c os15° =-7 76.2kN
图5 桥段4的横摇荷载
2.2.2 桥段4纵摇计算
重心在水线面以上6.9m,纵摇产生X方向荷载:
F=86 × 0 .10335× 6.9 = 6 1.3kN
重力分解
X方向: m g s in15° = 2 18.1kN,Z方向: m g c os15° =- 8 14.1kN
升沉运动产生的Z方向最大荷载为 -0 .2mg,横摇时升沉荷载分解如下:
Y方向分力:0.2 m g s in25°,Z方向分力: -0.2 m g cos25°
纵摇时升沉荷载分解:
X方向分力:0.2 m g s in15°,Z方向分力: -0.2 m g cos15°
桥段在支撑结构上简支,且支撑结构沿桥段重心对称布置(图3),所以拖航荷载在同方向支撑上均匀分配,由此将以上所得各荷载进行分配及组合,得到各工况的支撑反力如表 1、2所示。可知,对于中间支撑结构,横摇与升沉的组合是最不利工况。
表1 桥段3的荷载组合 kN
表2 桥段4的荷载组合 kN
与桥段4和3类似,计算得到桥段1和2的支撑反力,将所得荷载考虑1.5的安全系数施加到中间支撑结构上,验算其强度。强度计算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CS,图6为有限元计算模型及荷载。根据图2所示,假定荷载全部作用在横梁中点,斜向支撑管φ219×16及水平工字钢HEA700在与驳船甲板焊接处简化为点约束,约束空间3个位移自由度。
有限元计算结果如图7所示,各杆件UC值(unity check value,实际计算所得结果与规范允许值之比)均小于1,所以支撑结构的强度满足要求。
图6 中间支撑结构模型及荷载,kN
图7 杆件UC值
本文的计算结果说明:初步设计的加固结构满足强度要求,在拖航过程中能够提供可靠的支撑,确保运输安全。
限于篇幅,本文没有讨论支撑结构与驳船甲板的连接及连接处驳船的承载强度。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驳船具体参数及运输过程中受到的波浪、风等荷载[4,5]对驳船进行强度及稳性计算,必要时还需对驳船甲板结构进行局部加强。
[1] 横 锐. 科学规范完善体制遏制重大恶性事故发生[J]. 世界海运,2000, (3): 14-16.
[2] 中国船级社. 《海上拖航指南》[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 盛振邦,刘应中. 《船舶原理》[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 吴小平,陆 晟. 自升式钻井平台环境载荷及结构强度[J]. 上海造船,2010, (3): 36-40.
[5] 吴小平. 基于切片理论的波浪载荷直接计算[J]. 上海造船,2010, (4):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