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 重在多读

2013-09-26 07:07陈敬杏
学习与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途径质量教学

陈敬杏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汉语语言系统的特点,我认为,“读”是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文能力的快速有效的途径,也是学好语文的根本途径。新字新词需要在读中去积累,去认知;文章内容需要在读中理解,文化的思想感情需要在读中去体会;语言素材需要在读中去掌握,不难想象,离开了读的语文教学将是多么的干瘪。

关键词 教学;多读;途径;质量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难看出,新大纲对语言教学目的探求,十分重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所谓理解能力,就是能听懂、看懂别人要表达的意思、所谓运用能力,就是向别人说清自己想说的意思。在语文教学中,理解能力则突出表现为文章的阅读分析,运用主要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据汉语语言系统的特点,我认为,“读”是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文能力的快速有效的途径,也是学好语文的根本途径。本人数年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历次都能取得较好成绩,从卷面上看,主要是学生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两部分成绩上明显有所提高。我本人最深切的体会就是教学过程中重视了让学生“多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国古代文人做学问大抵都是这样,老师是这样教的,学生也是这样学的。到现在我们有经验的老师也同样把“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这种教学方法固然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但这也充分说明“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新字新词需要在去积累,去认知;文章内容需要在读中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需要在读中去体会;语言素材需要在读中去掌握,不难想象,离开了读的语文教学将是多么干瘪。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老师严重忽视读书这一重要环节,取而代之的是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或者用多遍抄写来代替“读”。为了完成几十遍的抄写任务,学生也绞尽脑汁,个别学生竟练就了特殊的抄字本事。老师也认真负责,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检查。学生苦,老师累,效果呢?仍不甚理想,无论是老师或者学生,他们都在做无效劳动。因此,书,我们不但要学生读,还要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反复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的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不过,小学生辨析能力较差,读什么,怎么读难以把握,所以老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读书的指导,以期收到理想的效果。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指导学生读书时要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有选择的读。一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去选择,以利于学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和语言素材的累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经过专家精心筛选,是必须让学生读的,而中外名著,学生好的习作,精彩片断,也是可以让学生读。二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去选择。宜长则长,宜短则短,文章适合,不同的学生也要有所不同的选择。

其它,要有所重点地去读。小学生读书,除起到增加阅读量,拓展眼界的作用外,还要结合培养其写作能力的层进阶段,有计划的安排。在不同的阶段,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多读和本阶段训练项目有关的内容,目标明确了,效果会更好。

再次,要有思地去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也是这样,有思才能有感,有思才能有悟,才能进一步去读懂,读有年得。单纯的为读而读是学生存在的现象,教学必要注意及时指正。适当搞一些集体读书活动,提出一些精要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最后,要有方法地去读。读书讲究方法,可以提高效率,更能让学生明显地感受收获,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要求他们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读学结合。读是途径,学是目标。读《课间十分钟》,我让学生注意他们活动场面的描写,学习写作中的详细;读《雨中》,我让学生注意学文章的结构和安排,学人物良好的思想品质。这样,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渐进提高。

(2)读记结合。学语文要重视积累,记是不可缺少的手段。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要记,名家名篇名言警句要记,精彩片断要记,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场景描写要记,好的词句要记,既可以熟读成诵记在心里,也可以重点收集记在纸上。只读不记,效果不佳。

(3)读练结合。读书时,要通过不同方式,针对所读内容设置若干练习题,或自己编设,或相互协作,教师亦可有目的地为学生编设,直接地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4)读说结合,读后让学生说出主要内容,说结构层次,说重点词语,说自己的体会和所得。这种方法看起来是把练习题从纸面上挪到了嘴巴上,其实对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准确快速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5)读写结合。大纲要求小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下来。注意观察是很重要的,但不少同学往往有话说不出,或写得乱七八糟。这都需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加强练笔。如读了《课间十分钟》之后要求学生仿写同类文章,学习此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读了《古井》之后,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为以后学习读后感作准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中心思想的灵魂作用。

正是由于我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了学生的“读”,所以学生读书读得多,都能掌握读书的要领,大部分同学都能从“读”中理解文章,模仿写作。稍差的学生也能够利用摘句,模仿的方法作文。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写作水平比较差,可在一次习作中却给老师一个惊喜。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可爱的春天》,这位学生把第八册中的《燕子》、《可爱的草塘》以及基础训练中朱自清的《春》这三篇文章结合在一起,并加以适当调整,组合成了一篇很好的写春天的文章,我读过以后,心里确实有说不出的高兴,感觉学生不仅会读书了,而且会灵活运用了。古人的“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做诗也会吟”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把这篇文章在班内进行了评讲,并对该学生大力表扬,全班同学通过此事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他们的读书劲儿更高了。

“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希望我们大家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他们读书的时候和空间,让书声充满课堂,让书声充满校园。让琅琅的读书声,为语文教学增添美妙的旋律,伴随孩子快乐地成长吧!

猜你喜欢
途径质量教学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睡个好觉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