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涛
(广东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佛山 528031)
在现今成本日益增长,利润逐渐明朗,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粗放的生产模式愈加感受到突破的急切性、必需性、必然性。如果将瓷砖的坯釉比作“骨骼”,而仿古、微晶、玉石则好比“思想”。则性能方面,如效果、强度、平整度等,我们把它比作瓷砖的“血液”。转产对版工作负责瓷砖的血液,其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了。
笔者将转产对版所需的工作分为几个阶段,如表1所示。表1中的数字为各阶段开始操作的提前天数,如“丝网旧品”的 “审单接单”步骤须提前7 d进行,最终达到“转产对版”共需约7 d,中间各阶段分别提前在“转产对版”前的5 d、3 d、1 d执行。如不能提前,则后续各阶段按天数顺延。
由表1可知,不同产品对时间的要求差异较大;旧产品普遍用时少,新产品准备的时间明显更长,因为可能涉及到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运用,此差异在丝网产品中表现尤为突出,新品需用时间是旧产品的4倍左右;印花技术对时限影响较大,随着印花快捷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时限显著缩短,而且新旧产品的差距也明显缩小;充分掌握每个产品对时限的要求,可以更好地指导转产对版工作。
表1 转产对版各阶段执行时间情况 单位:d
转产对版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转产对版流程示意图
由图1可以看出,转产对版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化的过程,各道工序环环相扣,需要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或失误都会导致对版事故的发生。
“转产对版”(以及未列出的产前准备会)是生产、技术、品管、分级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对版过程中详细记录该产品需要注意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控制点,经相关人员签名形成决议,并按章执行,认真落实。转产生产过程中,也要针对质量异常问题和情况,相关部门和人员召开专题分析会,明细责权利,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注重各部门的协同合作,达到共赢的最终目标——“对版”。
由图1可知,物料、设备、人员主要包括坯料、釉料、原材料,以及全程需用到的设备及参与操作的人员等。
首先,坯料、釉料及原材料是瓷砖的骨架,使其支撑最终的使用审美等要求,是对版必须涉及的。其中,坯料既是承载体也是表现体,其性能要求必须密切关注,对其状态的监控也必不可少。而釉料也是影响对版稳定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使用反馈,及时对釉料配方、釉料加工方式方法综合评估,并适当调整和改进。笔者列举了部分喷釉釉浆性能的实践案例,如表2所示。
国产甲基价格优惠,但性能稍差。两种甲基,优势互补。球磨发热过程,甲基和乙二醇被破坏。调整工艺和设备参数,缩短球磨时间;增加后加料的比例。
其次,设备的稳定性也很重要。按图1所示流程,全程涉及的设备有:球磨、压机、釉线、窑炉、磨边、抛光等等。 每个设备都不可或缺,为完成转产对版,这些设备必需满足或达到相应的控制参数,如:压机的成形压力、压制频率等;窑炉的烧成曲线、运转周期等。
最后,就是人员配备问题。提高人员素质,增强人员稳定性至关重要。
(1)培训岗位技能和提升职业素养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影响对版效率、对版质量的重要因素。
(2)建立健全薪酬考核体系
实现能者多得、多劳多得,鼓励创先争优。如,针对技术部门的中试次数、对版质量、上线成功率和一色率等进行考核。
(3)打造学习交流和展现自我的平台
深入营造务实创新、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加强部门内部培训,增进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每位有思想、有能力的人都能感受到自身价值之所在,并为此持之以恒。
(1)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
转产对版再也不是出砖就行,我们欲求成本的最低化,利润的最大化,竞争的最优化,必须实行全方位的技术管理。如今,大批的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也突显了这个趋势,瓷砖的转产对版工作必须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表2 某喷釉釉浆性能调整示例
(2)创新和进步
笔者认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进和提升永无止境,鼓励和引导技术(管理)创新,都需要打破旧思维,突破旧模式,吸收新思想,才会进步,对版效率才会提高。只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才可能取得更好的对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