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后的日本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

2013-09-26 00:57:32
图书情报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长野县文库读书会

曹 磊

(江阴市图书馆 江阴 214431)

·史考纵横·

二战前后的日本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

曹 磊

(江阴市图书馆 江阴 214431)

二战之前,在军国主义的统治下,中田邦造的读书指导活动变质成了思想善导的工具。二战后,日本图书馆恢复了本来面目。各地图书馆组织的阅读推广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如长野县的PTA母亲文库、七尾市的读书会和鹿儿岛县的读书运动等。日本的读书周活动也有着类似的经历。日本的例子说明,阅读推广活动需要正确的导向,不能脱离第一线的基层图书馆。

日本图书馆 阅读推广 读书运动 源头

1 二战之前:军国主义的附庸

1.1 “思想善导”的图书馆

1933年,日本的《图书馆令》进行了重大修改,将图书馆定位为社会教育的附带设施,同时确立了中央图书馆制度。这一修改不仅巩固了图书馆社会教育中枢机关的地位,而且通过中央图书馆对县域内的公私图书馆起到了“统制”效果,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于图书馆的管制。随着日本侵略战争步伐的加快,日本图书馆也卷入了“战时体制”的漩涡。1941年发布的《关于社会教育的文件》更是将社会教育的职能定位为让国民“修习皇国之道,修炼臣道”[1],赤裸裸地暴露了军国主义政府利用图书馆培养皇国臣民的险恶用心。例如当时的名古屋图书馆,设立了所谓的“支那事变文库”,宣扬侵华战争[2]。在战争体制下,日本图书馆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思想善导”机关。

1.2 读书指导活动的发展

1.2.1 中田邦造在石川县的实践 20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的读书指导活动由一地到全国,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由图书馆这一教化机关推广开来。活动起源于中田邦造在石川县开展的读书实践。从1931年开始,中田邦造在石川县开始了以读书班级和青少年文库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指导活动[3]。

读书班级活动的具体情况是,中田将农村地区20-30岁的青年人骨干组织起来,在3年时间内,通过读书的方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一活动从1931年开始,到1934年,共培养了6个班级,大约120名学员,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每月一次的例会。中田事先选择好图书并对这些图书进行解题。学员依次阅读这些图书,在例会上进行问答,发表读后感,交换意见。图书的内容相当广泛,马克思的著作也是其中之一。

青少年文库针对的是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主要措施有以下3项:读书日记、辅导员制度和书单。所谓读书日记,就是参加文库成员每天的读书笔记。辅导员制度则是指让参与过读书班级活动的人来指导参加文库的成员。书单就是中田指定的参加文库的成员需要阅读的图书。

除了上述两项举措之外,中田还通过成立图书馆协会、学校图书室联盟等方式,完善了读书指导的环境。

1.2.2 从石川县到全日本 1940年,中田邦造转任东大附属图书馆司书官,石川县的读书指导活动也由此走向了全日本,成为了国策。不过在这一过程中,读书指导活动已经蜕变为“练就皇国臣民精神的活动”,“中田自由主义及教养主义的初衷已经毫无保留”[4]。中田在石川县的读书指导活动,主要还是从培养个人的素养和能力出发,希望通过阅读这一自我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个人。到了日本政府的手中,读书指导活动被定位为“思想善导”的工具[5],用以进行国策教育、国民精神培养。

1942年,文部省在日本图书馆协会的帮助下刊行了《读书会指导要纲》,在中央和地方建立各种类型的“以培养深刻认识大东亚战争的大国臣民自治为目的”的读书会[6]。1943年,文部省发布了《关于读书指导的文件》,再次强调读书指导的意义是要让日本国民体察时局,为“大东亚圣战”奉献。为了促进读书指导活动的开展,在战时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日本政府还是采取了读书会设置奖励的措施,用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各地成立读书会。为了强化读书会的思想统制作用,在1944年,还成立了“读书会指导者思想炼成会”。随着战败,以读书会为主要组织形式的读书指导活动也在日本悄然沉寂。

1.3 读书周的兴废

除了各地图书馆开展的读书指导活动之外,读书周活动也是当时重要的阅读推广活动。读书周是从1924年开始的。关东大地震的第二年,日本图书馆协会启动了“读书周”活动。11月17日到23日的一周内,日本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各种以鼓吹读书、普及图书文化和推荐优秀图书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出版界的各个团体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形成了不同组织共同推动“读书周”活动的态势。1933年,该活动改名为图书馆周,继续保持着和出版界的密切联系,同时开始了图书节的计划。

1937年发生了七七事变,1938年的读书周活动也受到了影响。11月10日被改为所谓“复兴国民精神”的诏书焕发纪念日,呼应政府的“国民精神复兴周”。图书馆周这一名称在1939年被文部省发布命令废止,不再使用。不过该活动的名称又变为读书普及运动,在11月8日到12日的五天内继续开展。随着时局的不断紧张,上述两项活动在1939年都被打上了终止符。

2 二战之后:贴近民众的运动

2.1 图书馆大改造

日本投降之后,联合国军占领了日本,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环节,从内到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回归了原有的面貌和职能。

自身的反思和醒悟让图书馆找到了正确的定位。战前日本的图书馆,更多地依赖于国家政权,很少从社会民众的需求来考虑。二战之后,日本图书馆意识到了忽视民众只会让自己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而从政府的图书馆到民众的图书馆这一转变,正要靠图书馆自身努力来实现。同时,占领军司令部成立了CIE(民间情报教育局),其下设置了专门负责图书馆的官员,由美国业界和学界的专家担任[7]。这让日本图书馆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和做法。随着1950年《图书馆法》的出台,全新的图书馆理念在日本开始逐步推广开来——由政府设置、为民众服务的图书馆“是民主主义社会维持发展的基础设施”[8]。

2.2 图书馆的读书普及时代

2.2.1 长野县的PTA母亲文库 长野县立图书馆从1950年开始了PTA母亲文库活动。所谓PTA指的是家长和老师组成的联合会。当时,信州大学附属小学的PTA的母亲准备了一批资金,想要购置儿童书籍,不过校方没有答应。正巧当时长野县图书馆长叶泽清介也在该校的PTA中,而叶泽对这一情况较为关心。于是长野县图书馆就在同年的9月份开始了PTA母亲文库的活动。当时,该活动主要有以下内容:5人1小组,每个小组1个月流转1次(后改为4人1小组,1周流转1次);总共借出80多本书,可供大约400位母亲借阅;小组按照班级划分;由各自的孩子把书交给母亲。

经过1年多的发展,该项活动发展到了整个长野县。长野县图书馆向县政府提出了构建流通点的方案,即在全县范围内设置若干流通点,每个流通点购置若干图书,登记报名的成员可以在流通点按照4人1小组的方式借阅流转图书。这一方案得到了县教育委员会的支持。咨询了基层图书馆的意见之后,长野县图书馆在各市町村图书馆开始开设流通点。除了借阅图书之外,演讲、研究、展览、电影放映等活动也在各个流通点开始进行,一个覆盖全县的图书流通、阅读推广体系就逐渐形成了。到了1959年,长野县图书馆还成立了运营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PTA母亲文库的管理体制。

表1 PTA母亲文库统计数据[4]82

PTA母亲文库活动选择了当时没有或稍有机会读书的母亲,为她们创造了更易获取图书的环境。通过母亲的带动,长野县的家庭读书活动也得到了普及,长野县的公共图书馆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图书馆为地区民众服务的理念得到了全面的实践,民众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也有了显著提高。此外,长野县图书馆在开展该项活动时,还和本地区的妇女组织和学校紧密合作,形成了协调一致促进阅读推广的局面。

2.2.2 七尾市的读书会 以读书活动起步较早的石川县为例,战后,读书会这一阅读推广形式仍然存在,不过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石川县七尾市图书馆为了实现图书馆的大众化,在举办各类馆外活动的同时,也接触了广泛的民众。这一过程中,七尾图书馆了解到了青年中研究班的活动很活跃。于是,该馆就在读者中组织女性读书会,渐渐地发展了各种各样的读书会,通过运营读书会的方式来推广阅读。战后的读书会,有着以下的特点:

首先,读书会面向全体人群。与中田邦造的活动相比,这是显著的区别。比如在其读者中成立读书会,还在通过现有组织(妇女组织、青年组织和PTA等)成立读书会。那么,对于社会上不特定的一般人群,又要怎么发展读书会呢?这就要通过特定人群的人际关系来实现,即依靠老会员来发展新会员等。一般说来,读书会的会员在10-15人左右。在召开例会的时候,一般由馆员担当主持人。

其次,读书会鼓励个性的发展。战时的读书会,强调的是对于军国主义的信仰,不容许异议的存在。到了战后的读书会,更是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平等自由地交流理解和感想。通过观点和言论的碰撞,各自对于阅读的理解会更加深刻。通过交流和讨论,也促进了会员之间的友谊,一举两得。这让民主、自由的图书馆氛围更加的具体化。

再次,读书会的议题贴近生活。没有了凶神恶煞的军国主义说教,读书会的议题呈现了海阔天空的状态,比如文学鉴赏,比如职业发展,比如地区话题等等。不仅如此,图书、杂志和报纸可以聊,电影、磁带也可以聊。议题的生活化,贴近了民众和社会,是图书馆大众化的体现之一。

2.2.3 鹿儿岛县的读书运动 鹿儿岛县的读书运动,从全县的角度出发,将全县各市町村的读书“据点”(图书馆和图书室)都组织起来,形成了有机的整体。鹿儿岛县的读书运动,形成了间接服务、共同经营和千手观音等方式和利用型、休闲型等类型,被认为是代表着各地读书运动的“最高水平”[4]50。

所谓间接服务方式,指的是县图书馆将图书按批借给市町村图书馆,由后者提供给本地民众阅读。所谓共同服务方式,指的是县图书馆在将图书借给市町村图书馆的同时,提供指导和建议,组织馆际互借。所谓千手观音方式,指的是充分利用全县内的各种人才,依靠专家、志愿者等充分发挥阅读的效用。这三种方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综合运用的。如此一来,不仅调动了全县的图书馆,还调动了全县有志于阅读推广的人士,形成了以县图书馆为后盾、以市町村图书馆为前阵、图书馆之间互相合作、社会各界充分合作的阅读推广体系。

在鹿儿岛县的读书运动中,比较著名的是农业文库活动和亲子20分钟读书活动,分别对应着利用型和休闲型两种类型。农业文库活动针对的是本地的农民。参与该活动的机构有政府的农业部门、各级农业协会、教委、高校和其他团体。从读书的内容来看,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诸如园艺、养殖等。当时,农业文库的图书的组成比例是农业技术类60%,文艺类30%,个人修养类10%。农业文库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大口市伊佐地区的养鸡户组成的三菱会就组成了读书小组,积极地学习养殖知识,养鸡事业呈现了“日新月异的状态”[4]147。亲子20分钟读书活动起始于1959年,最早在宫之城町流水小学开展。随后扩展到其他地区。县图书馆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方案,并与各级教委、市町村图书馆、公民馆和学校一起开展活动。县图书馆还与电视台和报纸合作,将流水小学的活动情况频繁地发布,使全县民众都对该活动有了解。为了更好地提升活动的质量,县图书馆还指定了研究员,专门研究活动的状况。到了1961年,活动人数已经达到了85 000人[9]41。以该活动为首,鹿儿岛县图书馆开始了全面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

2.3 读书周的重新出发

1947年,日本出版界、图书馆界和文化界的协会共同结成了读书周执行委员会,举办了战后第一次读书周活动。1948年开始,时间延长为两周(10月27日到11月9日),一直延续到现在。为了配合读书周活动,每日新闻社开展了“每日出版文化奖”(1947年创始)、“读书舆论调查”(1948年创始)等读书促进活动。1959年11月,继续履行读书周执行委员会职能的读书推进运动协议会正式成立。目前,该协会主要举办的阅读推广活动有以下4项:一是开展“读书周”活动,活动时间为每年的10月27日到11月9日;二是开展“儿童读书周”活动,该活动启动于1959年,原来的时间为5月1日到14日;三是“向年轻人赠书”活动,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向刚毕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推荐图书;四是“敬老日读书”活动,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向中老年人推荐图书,鼓励他们享受读书的乐趣。

3 结语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在军国主义的体制之下,日本的阅读推广活动走了样、变了形,成了帮凶和工具。战后的改造运动,让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变,图书馆等阅读设施确立了全新的体制,使阅读推广活动恢复了本来的面目。回顾这一段曲折的历史,阅读推广活动的本质、图书馆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关系如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到底什么是阅读推广活动,也就是日本所说的读书运动?简单地说,读书运动就是“开拓不读书层”[4]11,就是让更多的民众来图书馆,来读书。深层次地说,读书运动的开展是要确立图书馆和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这是在回顾和反省日本阅读推广活动历史的基础上的总结。从战前的情况来说,正是缺少了正确理念的引领,才会在歧途上越走越远。战后的改造确立了较为民主自由的体制。1954年日本图书馆协会发表了《图书馆自由宣言》,进一步表明了图书馆的态度——图书馆不会再走上“思想善导”机关的老路。体制和自觉这两个因素保证了日本的阅读推广活动在战后有了正确的导向。

那么,图书馆与阅读推广活动到底是什么关系?日本的例子告诉我们,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是阅读推广活动的“旗手”。鹿儿岛的阅读推广活动,是通过全县的图书馆网络体系来进行的。当时鹿儿岛县立图书馆馆长明确指出,基层的市町村图书馆是开展读书运动的第一线[9]39。不同市町村的具体情况因地而异,阅读推广活动需要本地图书馆因地制宜地发展出适合本地民众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没有基层图书馆,县立图书馆的读书运动就无法将触角伸到广大的全县范围内,这正是基层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职能体现。

[1] 裏田武夫,小川剛. 図書館法成立史資料[M]. 東京:日本図書館協会,1968:30.

[2] 佐藤政孝. 図書館発達史[M]. 東京:みずうみ書房,1986:288.

[3] 福永義臣. 地方図書館創成期の自己教育思想と活動の展開一中田邦造の読書指導の実践を中心に[C]//九州大学大学院教育コース院生論文集. 福岡:2002(2):185-189.

[4] 叶沢清介. 読書運動[M]. 東京:日本図書館協会,1974.

[5] 林美紀子. 図書館と「読書指導」[J]. 国際文化研究紀要,2006(13):9.

[6] 石井敦. 日本近代公共図書館の研究[M]. 東京:日本図書館協会,1971:265.

[7] 根本彰,三浦太郎,等. 政策文書にみるGHQ/SCAP民間情報教育局の図書館政策[J]. 東京大学大学院教育科研究紀要,1999(39):453-478.

[8] 石井敦,前川恒雄. 図書館の発見-市民の新しい権利[M]. 東京:NHKブックス,1973:203.

[9] 種村エイ子.学習権を支える図書館[M]. 鹿児島:南方新社,2006.

(责任编校 田丽丽)

ReadingPromotionActivitiesofJapaneseLibrariesbeforeandaftertheWorldWarII

Cao Lei

Jiangyin Library, Jiangyin 214431, China

Under the rule of the militarism, Nakada Kunizoh′s Reading Guidance activity became an idea-guiding tool in Japan. After the World War II, libraries in Japan returned to their natural state.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around Japan developed rapidly, such as the PTA mothers′ library in Nagano, book clubs in Nanao and Reading Exercise in Kagoshima. It is the same case with Japan's Book Week activity. Japan′s experiences show that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require a correct orientation and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grass-root libraries.

Japanese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reading movement; origin

G259.3

曹 磊,男,1986年生,发表论文4篇。

猜你喜欢
长野县文库读书会
专家文库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 02:05:36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幽默大师(2020年10期)2020-11-10 09:07:22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11-14 23:33:56
昆虫读书会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出版人(2018年5期)2018-07-09 05:26:34
神奇的统计表
专家文库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31
印象的形成和色彩
流行色(2005年4期)2005-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