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福建三明365000)
企业财务战略是财务管理理论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从属于企业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方面的表现形式。财务管理理论以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其发展受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中一度兴起针对企业责任的研究,并逐步分化为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两大理论。前者的基本理念是作为公司剩余风险承担者的股东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也就拥有使用、处置、转让公司产权的权利,作为服务股东的管理者的目的则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后者则认为企业真正的所有者是其利益相关者,这就意味着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政府、供应商、债权人、雇员、顾客等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股东并非企业风险的唯一承担者,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也承担着企业活动的风险。当弗里曼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开始影响企业理论后,同时也对企业财务理论和实践,尤其是企业财务战略理论和实践产生影响。但是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创建过程中,大多数研究是基于企业一般管理层面,站在财务管理层面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有少量学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企业财务目标和财务绩效,而很少见以此为视角讨论企业财务战略,即少有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延伸到财务战略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财务战略有何影响和启示?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财务战略框架应如何构建?采取何种保障机制来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实现?这正是本文着力尝试研究的内容,笔者希望能为补充和完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理论做出有益探索,同时对企业开展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一种现实指导。
关于利益相关者概念表述,美国学者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书中提出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一个影响公司目标完成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也就是对企业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团体或个人都可以看作利益相关者。贾生华、陈宏辉(2002)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改变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笔者赞同此观点。中外学者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的,在企业本质界定上,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不仅股东是公司的出资者,公司的债权人、供应商、雇员、客户等均以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向企业出资。如今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不断加强,尤其对于将人力资本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决定因素的新型企业来说,公司的债权人、供应商、雇员、客户等人力资本的投资者更是公司巨大风险的承担者。因此,Zingales(1997)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一个难以被市场复制的专用性投资的网络;在企业目标的认定上,企业利益相关者认为有效地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创造财富才是企业的目标。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财务管理理论中的运用和体现,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刚刚起步,李心合(2003)、尹卿(2002)、张秋来(2011)、刘冬荣(2009)等文献,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作了许多研究,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本文试图提出企业相关者利益财务战略实现路径研究的命题设想,并围绕其进行规范论证。在研究过程中假设:(1)企业各类利益相关者都符合其定义要求。(2)政府、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员工以及债权人等均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各类利益相关者不是均等重要。(3)各利益相关者均为理性经济人,效用函数不一致,信息不对称。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的重点方向:适度债务融资、资本经营、合理收益分配、成本领先、绩效薪酬、绿色理财、顾客资源驱动等。
必要资金的筹措是实施资本经营战略的前提。应根据企业内外财务管理环境的状况及走势来实施筹资策略,对资金筹措的目标、渠道、方式及结构等进行长时间和系统化的筹划,目的在于为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并力求不断节省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筹资效益。对此,企业应致力于优序融资政策,实施适度债务融资的财务战略;应实现财务比率的稳健和适度,以确保企业能够有充足的借贷能力进入资本市场;应确立一个能够以留存收益支持企业持续增长的适当股利支付率;对于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企业来说,举债成为外部融资的首选,万不得已情况下再发行股票。
推行优序融资政策和适度债务融资战略,既能够利用债务融资维持或提高股票市场价值,又能够利用留存收益增强企业财务的灵活度;既可以保证资本经营战略实施对资金的需要,又可以防止债务融资风险,达到提升企业价值和保护债权人利益,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企业资本经营的含义是:企业把人力、物力、财力、文化等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生产要素资本化,作为营运的价值资本,通过优化配置与流动,参与市场的分配,进行有效的组织经营和投资运营,以实现企业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最大限度的增值(袁勇志,傅大友,宋典,2001)。企业资本经营由物质资本经营和人力资本经营组成。企业资本经营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资本经营是集约化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关注的是资本使用效益和增值。资本经营立足于资本流动与调配,资本的优化组合,着眼于资产重组与整合,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以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等为经营方法,以达到高效利用企业整体资源和实现资本数量或资产价值快速增长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方式。有些西方经济学者甚至称资本运营为 “企业快速发展与成长的魔方”。企业在实施资本经营财务战略时,要创新观念,开拓思维,冲破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应尽可能使企业资源向优势领域集中,向优质产品集中,向优秀经营者集中,以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企业必须向经营立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强新形势下的生存发展能力;在资本经营战略中,企业拥有的一切有形的与无形的存量资产均是营运对象,彻底克服了传统产品(商品)经营模式只重有形资产管理而忽视无形资产价值的弊端。
企业实施资本经营的财务战略,可以促使人们改变只注重物质资本经营,急功近利,盲目投资的做法,充分认识到企业资本经营是企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经营的统一体,其中人力资本经营是企业资本经营的核心,企业实施资本经营必须科学合理组合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以人力资本激活物质资本,两大资本要统一协调运作,才符合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要求,才能够保证可持续发展理财战略的实现。
收益分配理论主要研究股利的发放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以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权衡企业的股利政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企业需要从公司发展的战略和相关者利益的保护角度来思考和制定股利分配政策,并且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财务状况和市场状况来优化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是指公司股利决策机构对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策略,其主要内容:一是是否发放股利,即将当年税后的盈余全部或部分用于发放股利,还是全部作为留存收益不发放股利;二是股利发放策略,即是采取固定股利政策,还是采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三是股利支付的形式,即是发放股票股利还是现金股利或其他形式股利;四是股利支付率。至于企业采取何种方案,要根据对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分析及投融资要求来确定。
实施合理收益分配的财务战略,有利于兼顾公司事业发展和企业相关者利益,做到既有利于股东又有利于企业,并兼顾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和其他相关者利益;有利于企业改变收益分配中只注重对物质资本分配的传统做法,切实建立起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分享”的收益分配制度。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对内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广告等领域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从企业竞争角度看,真正的成本领先应是持续的、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成本优势。成本领先的实质是通过降低单位成本,在市场上让顾客受益,提高市场占有率。通常情况下功能相同的产品,如果企业有竞争者,只要其成本低于竞争者,企业就拥有了成本优势,并且只有当成本低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潜在的竞争对手造成巨大的威慑力,迫使其放弃进入该市场的企图。
企业只有成功地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才能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确保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就行业中现有的竞争者而言,低成本的企业能实现“进可攻城略地,退可安然自保”。如果面对竞争对手采取进攻型价格策略时,因其成本低,边际利润高,自然可以实现价格跟进;如果面对竞争对手采取防御型价格策略时,可以将所获得的高于竞争对手的边际利润用于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以实现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企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发动价格战,主动向竞争对手实施有效的打击。总之,在面对市场价格战时,低成本领先的企业始终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因此,实施成本领先的财务战略,可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产品销售让利能力,有利于企业,受益于顾客。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构建与竞争战略相匹配的薪酬战略,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薪酬的有效管理将关系到整个企业人力成本的合理控制、雇员整体满意度及企业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薪酬管理内容主要有确定薪酬管理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调整薪酬结构等方面。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理念,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基于竞争战略的薪酬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和科学的薪酬管理,才能较好地发挥薪酬工具的固有效能。薪酬管理制度设计的目标是要让企业雇员所获得薪酬额与其贡献成正比,即薪酬与绩效挂钩。企业通过对雇员的绩效考核,使岗位之间的晋升有了量化的考核依据,使他们的精力集中到提高工作业绩上来,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薪酬对企业雇员的回报和激励作用,体现企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企业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薪酬管理制度在吸引、保留和激励雇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施绩效薪酬的财务战略,不仅可以发挥薪酬杠杆作用,鼓励雇员为企业多做贡献,同时也给企业雇员的晋升提供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吸纳和留住企业核心人才,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与雇员共同利益最大化。
绿色理财是综合考虑资源有限性以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企业盈利的一种理财模式。绿色理财活动主要是在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资金运动和协调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企业在理财活动中要树立下列理念: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社会资本之间的和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之间的和谐;经济盈余、生态盈余、社会盈余之间的和谐等。绿色理财要求企业在理财活动中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且还必须遵循生态环境规律,自觉协调企业资金运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企业资源、社会资源、生态环境诸方面得到综合利用;要求企业管理者当局及企业全体员工树立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思想,在追求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和企业总价值不断增值的同时,兼顾企业相关者利益,实现各方“共赢”。
绿色理财是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声誉和公众形象的需要,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是企业产品或服务满足绿色消费的需要,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应实施“绿色理财”的财务战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与“顾客导向”相联系的名词包括顾客价值、顾客服务、顾客满意、顾客高兴、顾客忠诚、顾客关系、顾客关注及顾客关怀等。归纳起来反映的是同一思想,那就是“企业应该关注自己的顾客”,“企业应将消费者放在第一位”。企业应建立“顾客导向”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要注重顾客价值,强调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价值理论认为利益和成本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都是并行存在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顾客时常将它们联系起来并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评估,在更多的时候他们还会凭借竞争对手在该方面的表现来评估企业提供的价值。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相联系。顾客价值来源于顾客需求,只有顾客需求满足了,顾客价值才得以实现;顾客价值实现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顾客需求的满足状况,进而影响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因此顾客价值驱动着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
在新经济时代,有效地实施顾客资源驱动的财务战略,有利于企业实现与顾客双边共同利益最大化,推动企业经营绩效提升和健康快速发展。因为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顾客资源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关注的重要资源,从长远看顾客资源是企业可持续的核心战略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有效地进行顾客资源管理是企业能否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在构建财务战略时,重视分析顾客资产对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积极作用,建立基于顾客资产的竞争战略,提高顾客资源管理能力,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依靠顾客资源驱动财务成果,从而实现企业与顾客共同利益最大化。
现实中失衡状态可能存在于任何一家企业,因此平衡型的公司治理和相关利益管理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平衡型的相关者利益管理只是一种最完美的理想化公司治理状态,现实中失衡状态可能存在于任何一家企业,因此,为了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实施,企业需要设立利益相关者管理专门机构。国际上的许多企业,例如美国壳牌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等均已设立了此类相似的内部机构。该机构主要是负责平衡和协调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整体平衡、各类间平衡和动态平衡问题。具体包括负责观察各种相关者利益诉求内容的变化,其利益诉求实现渠道的通畅性以及对其实现程度的满意性,如有发现显著的异常情况,需向高层管理人员及时汇报并恰当处理失衡危机。
企业应建立“平衡和协调”保障机制,包括人员配备、制度建设、考核办法等内容。相关者利益考核评价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考核评价一般可采用赋权积分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具体详见表1。
表1 考核评价指标一览表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直接影响了企业理论,同样也对企业财务理论和实践尤其是对企业财务战略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影响。(1)通过对企业相关者利益财务战略实现路径的研究,明确指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的重点方向是:资本经营、合理收益分配、适度债务融资、成本领先、绩效薪酬、顾客资源驱动、绿色理财等方面;(2)通过对“平衡和协调”保障机制构建的研究,明确指出相关者利益考核评价一般可以采取赋权积分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目前少有文献从财务战略的角度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诸多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为补充和完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理论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对企业有效开展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也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